古方附子理中汤,专治脾肾阳虚
肾阳是先天之本,脾阳是后天之本。脾肾阳虚问题多。脾阳虚生湿,肾阳虚生寒。寒与湿狼狈为奸,就是寒湿,寒湿是万病之源。
脾阳虚的症状是什么呢?运化能力弱,吃了消化不了,消化了吸收不了。脾胃一体。脾阳虚,胃阳也不足。胃阳不足,就没有食欲。好不容易打开胃口,一少吃就撑了。有的人吃的多,可是吃啥拉啥,甚至一吃就拉,这叫“完谷不化”。
脾胃运化能力不行,就会胃胀,腹胀,一到下午大自然阳气变弱,人体阳气没有依傍,胃胀腹胀就加重。有时你觉得奇怪,怎么不吃也饱,就是这个原因。
脾胃最大的功能是升清降浊。把清阳升上去,把浊阴降下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阳不升,昏昏沉沉没精神。浊阴不降,因阴成形的垃圾,比如痰湿、积食,就排不出去。脾阳虚,一着凉就胃痛,腹泻。不喜欢说话,声音小,肌肉松弛,四肢不温,乏力。
脾阳虚无法运化水湿,有眼袋,口水多,晚上睡觉流口水,重者白天也流口水。脾阳虚,肠道的阳气不足,水湿泛滥,把大便溶化了,大便不成形,或者大便黏腻或者便溏。有的还会得五更泻,早上五点左右拉肚子。
肾阳虚呢?往往怕冷,怕风吹。肾阳虚,往往水肿,特别是腰和下肢,一按一个坑。肾阳虚,往往尿频,尿清如水,不喝水也尿多。肾阳虚,往往口渴。
举个具体病例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患者,是一位50来岁的女同志,来吉林的姐姐家探亲。可能是多年不见了,妹妹把伙食弄得太好,油太过多了,吃了一顿饭后,就开始消化不良,要去厕所。从上午十点多下火车到午饭后2点左右,短短几个小时,就去卫生间达到五次。妹妹担心她这样下去会脱水,便带她到医生这里。
医生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发现她面色很白,神疲倦怠,好像连走路都要扶一把了,再看看舌苔,舌淡,苔薄白,把把脉,则脉沉细弱。医生问她是不是喜欢喝温热的食物,特别怕冷。她说,你怎么知道,在家就知道吉林很冷,可没想到这么冷,把能穿的厚的衣服都穿上了,还觉得冷。
另外,她还说,在家里解大便的次数也比较多,一天有三四次,大多是清晨四五点钟的样子,一听到肚子咕噜咕噜叫了,就要立刻起床去厕所,解完大便后症状就消失了。还有一种现象比较奇怪的是,每次吃完饭后,必然会要去厕所解大便,可人必须要吃饭,只好是这边吃完,那边拉,这种症状一拖就是二十多年,如果碰上次数特别多,就吃点止泻药,次数就会减少。时好时坏,除了人瘦点之外,也没有其他毛病,她也没有在意。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脾肾阳虚,命门火衰,火不暖土的病例。医生让她停服其他止泻的西药,给她开了6剂附子理中汤,用水煎服,一个星期已然痊愈。
附子理中汤方义
久泻不止,脾肾阳虚,不能温煦,故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脾虚气陷则伴脱肛,睡时露睛。命门火衰,阳不温散,阴寒内生,故形寒肢冷,精神萎顿。
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虚之表现。
理中汤温补脾胃之阳,加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故附子理中汤为先后天并补之剂。方中以附子温补脾肾,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干姜温胃散寒。郑钦安《医理真传》中云:“非附子不能挽救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能培中宫之土气”,人参微寒有刚柔相济之意,甘草调和上下最能缓中,五味药配合得当,治疗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诸证。方中附子温补先天真阳,白术健脾燥湿、补中宫之土,干姜温胃散寒,人参补气益阴,炙甘草补后天脾土、调和诸药。
运用
1、症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睡时露睛为本方用方要点。
2、可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日常观察舌象,可以简单判定是否用附子理中汤:如果舌胖大、有齿痕、舌苔满布、白厚腻,水湿弥漫,用附子理中丸;
如果舌苔很薄,甚至没有舌苔,或者发黄,那是有热,不适合用附子理中汤。
类方辨析
理中汤、小建中汤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均可治疗脾阳虚弱证候。
理中汤具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之功,用于治疗脾阳不足,脾胃升降失常之证,证虽有腹痛,但以腹满为主;
小建中汤则功在温中健脾,调和气血,用于治疗脾阳不足,气血不和之证,证以腹中痛为主,兼见虚怯少气,面色无华等;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则用于治疗以腹胀满为主证之脾阳虚,运化失职,气滞于腹之证,故其有健脾温运,宽中除满之功。
三者虽均有温阳健脾之功,但存温中祛寒、调和气血、宽中除满之异,故临证可审证而用之。
理中汤与四逆汤均具有温阳之功,但本方重在温脾阳,而后者则重在温肾回阳。故二者宜于区分。但在临床上二者又有“四逆辈”之用,其义则在于前者扶土以生火,后者益火以补土,相互补充,互为调节,达到相辅相成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