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新石器时代,接下来就说说商和周。对于商和周这两个朝代,大家可能和小四一样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封神榜了。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在故宫的珍藏中有57件商代青铜器,几乎囊括了青铜器的方方面面,小四这里介绍其中的8件。
这鼎成圆体,口沿外折,双立耳,大肚子。鼎的颈部及腹部均有六凸棱,腹下有三柱足。而且在鼎的颈部有夔纹装饰,腹部则有饰兽面纹,柱足根部以凸棱为中心饰兽面纹。玉刃矛,通高18.3cm,宽4.8cm,重0.1kg
这个矛是由青铜柄和玉刃两部分组成。矛柄为青铜,且呈锥状,中空,两侧各有一系,一端有銎(qióng),另一端则为桃形,有槽。柄上装饰有兽面纹及叶形纹。叶形玉刃镶嵌其上。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出现于商代早期,延续到汉代,是战争中常用的兵器之一。玉刃矛不是实战兵器,而是用于礼仪之器。ㄐ毌父戊方卣,通高38cm,宽21.5cm,重5.78kg
此卣(yǒu)为方体,斜肩,腹部平直。卣口有盖,并装饰有兽面纹及夔(kuí)纹。提梁两端各有一兽首,卣颈部装饰夔纹,腹部则装饰夔纹及兽面纹,足饰夔纹。在盖、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肩部正背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在此卣盖和卣身上有7字对铭:ㄐ毌六六六父戊。该卣应该是祭器,并且在制器时进行了占筮(shì),得出的卦画符号是“六六六”。“ㄐ毌”应该是制器者的族名。小四再给解释一下不容易看懂的地方。卣,是一种器皿,属于中国古代酒器。夔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亚ꀇ方罍(léi),通高60.8cm,宽37.6cm,重20.8kg
该罍为方体,口也是方的。有盖,罍颈为直。在罍的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首衔环。罍鼓腹,在正背两面都有一浮雕兽首,腹部正面下方有一兽首鋬(pàn)。在盖、颈、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盖作屋顶形,顶上有一钮。钮、盖、腹部饰兽面纹,颈、肩、足部饰夔纹。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三羊尊,高52cm,口径41.2cm,重51.3kg
这件三羊尊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佳作之一。这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在尊的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在尊的腹部是比较肥的,纹饰更为华丽。该尊应该是通过两次铸造才完成的,限时铸尊体,然后在铸羊头。从这件器物上可以看出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技巧。册方斝(jiǎ),高28.5cm,宽16.2cm,重3.12kg
该斝为平口,平盖,斝体也为圆角方体,平底,下面的有四个三棱尖足,足略外撇。这样的造型是比较少见的。在斝盖上有一双鸟形钮,鸟背向而立,盖上饰兽面纹。在斝口的两侧各有一个伞形的方柱,上面也装饰有齿形纹及云雷纹。在斝腹部雕刻着兽面纹与夔纹,纹饰精美,细腻。在斝内底上的铭文“册”,代表族徽。父已角(jué),通高20.5cm,双尾间宽16.5cm,重1kg
角中国古代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无流和柱。该角口部双尾呈凹弧形,圜底,腹侧有一兽首鋬,三锥形足。腹饰兽面纹。鋬内有铭文“父已”两字,表明做器者是为祭祀自己的父亲“父已”而做此器。亚ꀇ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
此尊为方形,侈口(古汉语,专业术语,多用于陶瓷、金属器皿。侈口又称广口,其形状一般为口沿外倾)。在尊的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青铜器是商代重要的使用器具,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进入秦汉时期后,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