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 ----湖北武汉市大余湾村
大余湾位于武汉黄陂区西北,隶属闻名遐迩的木兰风景区,距武汉市区约40公里。
村寨后面群山连绵,乃是木兰山余脉,不远处,滠水河似一条银色的飘带,环绕山岗缓缓流淌。上了山顶,眺望山下,大余湾的全貌一览无遗,大余湾就静卧在这青山绿水间,气定神闲。
这里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大批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小桥流水、青瓦飞檐、鸡鸣狗吠、锅巴米粥……走进大余湾,现代都市的喧嚣浮躁被置诸脑后,剩下的,是对能在水墨画般乡村里闲适定居的羡慕与神往。
大余湾得木兰之灵气,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据村谱记载,曾有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出自该村。这里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大余湾与婺源一脉相承,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这个湾子的先人系余姓大户,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赣湖大移民时,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婺源、德兴一带迁徙到此,在余氏宗谱上有明确的记载。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认定这个湾子是一块极为罕见的“风水宝地”。
该村盛行读书之风,历代“学而优则仕”者众多,据村谱记载,曾有宗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荣耀,近代和现代则演绎出名流一百多,如余传斌是我国棉花专家,余传典是我国铁路专家,余家菊生前曾任“台湾省政府”国策顾问、青年党主席、“国大”主席团主席等职。大余湾堪称黄陂区著名侨乡和台乡,其“父子四留洋”的辉煌成就在黄陂区家喻户晓。
良公后裔“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的具体人名如下:
高坪一门三太守:
余亶,余良肱长子,徇州太守; 余卞,余良肱五子,杭州太守; 余爽,余良肱七子,明州太守;
四代五尚书:
余权,庠公三子,兵部尚书。 余奭,权公次子,礼部尚书。 余恕,权公五子,刑部尚书。
余良肱,余奭长子,礼部尚书。 余从周,余恕次子,吏部尚书。
升坪一门三太守:
余回,余侃长子,扬州太守; 余晏,余侃次子,温州太守; 余宏,余侃三子,贺州太守;
升坪四代五尚书:
余升,余良五子,工部尚书; 余侃,余升之子,户部尚书; 余爱,余晏长子,吏部尚书;
余规,余晏次子,兵部尚书。 余靖,余庆长子,工部尚书。
余良生五个儿子,其中最发达的是第五房,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其实是指二房人各出了“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合起来应该是二房六太守,四代十尚书。余良公墓铭曰:
“松柏常滴翠, 江河永迢迢, 日月耀寰宇, 奇峰插云霄, 唯公之德厚, 两基遇仙诏,
紫云安瘗玉, 竖宅播长茅, 山川钟灵秀, 蕴育众英豪, 进士九人同虎榜,尚书六代佐君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