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这样优秀,一定很自卑吧?

深入骨子里的自卑,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它会破坏人的情绪,将人的心灵诱导至黑暗的边缘里,因此看到的也是晦暗阴霾。
自卑就像一个心理上的黑洞一样,会扭曲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比如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不足和缺陷的一面,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或者认为自己虽然有优点,但是和自己的缺点相比是不值得一提的。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行为都是父母早期教育的结果。
如果孩子总是缺乏自信,常常孤寂,显得异常小心,多半是因为孩子的自卑心理。
而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通常是父母的行为。
在童年时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而这一切都是在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密互动中所实现的。
当孩子对父母有了信任,自信,和爱的基础,才能让孩子更有勇气探索外面的世界。
有一项针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的调查分析中发现,经常被父母责备的孩子不良性格更为明显,25.7%的孩子有自卑的表现,22.1%的孩子性格变得冷酷,56.5%的孩子则很暴躁。
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的关系很大,如果每天生活在父母责备的环境下,孩子很容易有不健康的心智性格出现。
而父母之间,总是争吵,会造成孩子心里的创伤,逐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一步一步让孩子在缺爱的环境中变得自卑。
内心极度的脆弱,也很在乎他人的看法。
这类人就容易被别人带节奏,很难做回真正的自己。
自卑的由来之不正确的自我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
人的行为这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所支配:思维<思维定势<性格<欲望本能。
越往右,我们所受的其中的影响也就越深,而相应的改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欲望或者本能,并不是我们人力所能改变的,但性格之上,我们是能慢慢改变的(包括性格本身),自卑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模式,还不能算做是一种性格。
自卑的语言模式:
例如:“倒霉的又是我”,“我怎么又错了”,说明你其实总对自己进行负面判定。
长期以往判定自己的行为后,你心中就会经常按照你的口头禅行事,口头禅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你的“自证预言”。
这样的心态就导致了,我们的内心经常处于一种防御的状态,害怕自己犯错,害怕别人对的评价,于是不能自然的展现自己,从而影响自己人际关系。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很弱小,有一种方法可以让ta感到自己很强大,那就是使别人都感到弱小。
那些以言语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人、那些用暴力胁迫他人的人,或者认为世界上唯有自己最具魅力的人,他们看似表现的很自负,但这些行为都是他们内心自卑的伪装。
真正的强大,是不需要通过让别人感到弱小来获得的。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自卑就是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属于自我憎恨的一种。
因为人天生有自尊的需要,所以大多数人都想摆脱自卑感的控制,而寻求变化与超越。
自卑与自信既对立又统一,如钱币的两面,有正面和反面。
如果没有自卑,也就应该没有自信。
人的心里都存在有自卑的部分,只是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
自卑心理在空间和时间不匹配的情况下,会使人产生不良情绪,导致缺乏正确的自我价值定位,要么伤害他人,要么伤害自己。
嘴巴毒的人,有几个心里不苦呢?
嘴上磕碜着别人,何尝不是在发泄那些苦多年来发酵出的怨气。
毒舌的人,总是热衷于吐槽、对事件发表自己独特的不善意的观点。
他们的吐槽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某个疑似整容的明星、某个穿着“过时款式”的路人、朋友圈里某对秀恩爱的情侣……
而最可怕的是:他们当面对着你,说着那些不一定正确、但一定很伤人的话。
通过打击别人,从而来抬高自己,获取心理上的优越感,这种人的表现欲通常比较强。
一个表现欲很强的人,骨子里往往是比较自卑的,缺乏自信,所以才会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博人眼球。
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刻意地去刷存在感。
自卑的问题,单纯凭借心态调整效果微乎其微,谁能骗得了自己呢?
想彻底解决还是得看实力。没
实力,干啥啥不行,还整天不可一世,那不是自信,是愚昧而不自知。
怎么克服自卑?
用优秀来克服,去做,去做!
失败了,总结经验和方法,继续做。
事情做好了,自卑感会自然而然会消退。
嘴上越强势,就越似在用语言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软弱和偏激。
容易产生自卑感的人,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反复去激活自己的“比较系统”。
你成绩比我好,家世比我好,能力比我强,甚至长得都比我好看,于是我就否认了自己的价值。
这种“无价值”感,就是一种自我攻击。
而长期的自我攻击,不仅会导致情绪上的抑郁,也会在现实层面带来诸多问题。
比如放弃机会,自我封闭等等。
人的可贵,是能接纳自我不及他人优秀的那一部分,以及接纳不如自己优秀的他人。
作者简介:贤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