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南京夫子庙:源溯太学,秦淮伴艳(下)
自此之后,夫子庙地区成为了南京最著名的旅游区域,凡是游览南京之人,此为必去之地。三十年来,我去过多次夫子庙,但主要是去那一带寻找古旧书业遗迹,于夫子庙门前过过无数回,都因游客众多而匆匆离去。直到2020年10月26日,我才第一次走进夫子庙内。
虽然是疫情期间,夫子庙一带的游客仍然众多,停车依然是个问题。后来跟着导航把车开入了一座旧楼上,那座楼显然是用办公厂房改造而成者,车位极窄,且停好车后无电梯出入。沿着楼梯走到下方,此处竟然是夫子庙游览区的另一入口,看来方便与不方便都是相对而言的。
万仞宫墙前的秦淮河
来到了夫子庙门前,再次看到宽阔的秦淮河,河的对岸有一堵长长的红墙,正中的位置贴了两条金龙。记得两年前薛冰老师带我探看夫子庙旧书店时,就告诉我说,这堵墙乃是全国最大的万仞宫墙,而秦淮河也被视之为夫子庙的泮池。如果这样说来,恐怕南京夫子庙的泮池也是全国最大。
画舫
而今秦淮河上还停着许多游船,但是看不到任何一辆划行在河中。如此看来,疫情仍然影响到了夫子庙周围旅游业的景气。我在夫子庙广场上看到有人坐人力黄包车在游览,到如今,已没有人在乎在夫子庙前必须下马步行之事。
广场后方的棂星门为三开间式,每个门独立成个体,中间各加一堵墙,看得出是近些年复建者。不知什么原因,复建之物总觉得从比例上跟原物有差异,也许是夫子庙前的广场太过巨大,这座棂星门虽然加上矮墙拉长了一些,但其用材的粗壮程度却与之不成比例。棂星门侧旁的文保牌上写着“夫子庙遗址”,以此也说明这里仅剩遗址,故整个夫子庙的仿古建筑均为新建。
购票入内,庙门两侧的砖雕刻得颇为精细,每堵砖雕墙上各书“仁”“礼”一字。从庙门到大成殿前的路两侧,各摆放着一些雕像,每个雕像旁边立有说明牌,有冉求、闵损等人。看来是孔子的弟子在这里迎接众人,雕像似为汉白玉制,但因风吹日晒,每个雕像身上积满灰尘,颇失尊重之意。然而在大成殿的台阶下,仍然有些人在那里焚香祭拜。
告示 寄托
大成殿前的月台大约有一米多高,台阶和护栏均为新做,月台正中有一尊孔子像。其像的旁边摆着一口大水缸,里面飘浮着一些寺庙内常见的塑制莲花烛,这些点燃的蜡烛堆在了水缸的一侧。水缸另一侧专门用来向里面投硬币,相关部门已经考虑到有些游客身上没有硬币,故在缸沿上贴着中英日韩四种文字的“售香处总的硬币”。我向缸内张望,看到缸底摆放着几个瓷盆,里面写着“学业有成”“福满全家”等等,看来想求什么,往那里面扔硬币就行。
大成殿
孔子画像
走入大成殿,里面没有塑像,正中悬挂着一幅孔子行教图。此画的上方挂有康熙帝所书的“万世师表”匾,画像外还有金底龙纹布缦。像下摆着几个方桌,上面挂满了祝福牌,只要出钱就会有里面的工作人员代书祝福语,而后挂在孔子像的前面,其商业氛围之浓远超他处。
收费区域
孔子像前也摆放着复制的牺牲,但与他处不同的是,此像的下方摆放着四尊雕像,想来这应是四配。但既然四配能够制作雕像,为什么不给孔子也制作一尊呢?
石雕圣迹图
棚顶
大成殿左右两面墙上乃是用彩石雕刻的形式展现着圣迹图,其制作工艺当然要比绘画难度大得多。从侧边看过去,立体效果颇佳。沿此浏览一圈,未曾看到七十二贤像。
前庙后学
府学大门
穿过大成殿,后方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其院门上挂着“东南第一学”匾,想来这里是府学,可见夫子庙乃是前庙后学的格局。
复制碑
教育展入口 教育展内景
进入院中,我先沿着左侧回廊参观里面的“华夏教育展”,展品中有不少彩绘门板,上面书写着儒家金句。
敲钟
穿入院中,正殿的左右两侧各建一亭,里面分别摆着钟和鼓,每个亭内有一位小姐吆喝游客进内击打,果然有人走上前付款享受这种待遇,服务小姐颇为敬业,对方每击打一下,她都会喊出一句成语。可惜我没有记住她的语句,其喊法大概是从一到十,比如五福临门、六六大顺等等。在她的高声报数下,那位击鼓人一下比一下更起劲。
明德堂
明德堂正厅 明德堂内的现代展线
正殿乃是明德堂,走入其中,正前方摆放着一些儒教礼器,同时有两个小伙子招呼众人入内拍照,未曾留意在这里拍照要付多少费用。左右两侧布置成了现代化的展线,里面的展品均是与科举有关的物证。
回廊 玉兔泉
参观完文庙,接着去探看处在旁边的江南贡院,这里需要单独买门票。贡院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夫子庙处在同一侧,这里变成了一片空旷的广场,想来这是当年考棚的位置。关于该贡院的重要性,刘希伟在《科举废止后江南贡院处置事件钩沉》一文中说:“明清时代,江南贡院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全国最为显赫的一座。不仅南京本身‘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而且明代初期还曾在其中举行过会试;不仅因为其规模宏大,且经历过江南贡院场屋生活而走出来的科甲人物不计其数。因之,‘显赫’一语之于江南贡院,可谓实至名归。”
江南贡院大门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重修贡院记》中写道:“地大才杰,而官府事务独庳且隘,顾可谓称,矧是泽宫,古以择士、公卿、大夫是之自出。而为屋,才百其楹,岁陁月隤,至者千人,项背骈絫,至纬葭为庐,架以苍筤,风雨骤至,伛偻蔽遮,仅全文卷。”
当时的江南学子甚多,然而考试场所却十分狭窄,有些号舍竟然不能遮风避雨,在考试期间一旦下起雨来,士子们只能靠身体来遮蔽试卷,故而:“绍熙二年春,三衢余公自刑部尚书除焕章阁直学士实来居守,莫府肇启,一新百为。劬躬疢怀,于夙于夜。”
文保牌
经过一番建设,江南贡院终于有了规模。进入明代后,江南贡院继续扩建,也许是因为场地不够用,故该贡院几次迁移。进入清代时,江南贡院规模还在扩大中,李兰在《增修贡院碑记》中写道:“江南贡院,四徒而得今所,天顺初,号舍三千。万历中,增至八千。康熙庚午总督傅公、癸巳巡抚仪封张公,递增之万有三千,至今查公而大备。”
明天顺年间,江南贡院的号舍有三千间,到明万历年中增至八千。康熙二十九年,号舍数量又增加到了一万三千。到雍正元年,号舍数量继续增加中。《增修贡院碑记》中写道:“即捐俸市附院民居地数百余间,增号舍四千余楹。并撤旧舍之窄陋者,扩而新之。通得新旧号舍万七千楹有奇,皆完固整好、高明爽垲。”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期间,未曾破坏考棚,并且用此开办自己的科举。曾国藩攻陷南京后,对部分损毁的考棚予以维修。李鸿章继任两江总督,将号舍数量扩建到了一万八千九百。到同治十二年,号舍数量:“共号衕二百九十五字,号舍二万又六百四十六间,亦各直省所鲜见也。”(光绪《续纂江宁府志》)故《南京通志·清代卷》中称:“江南贡院规模之大、布局之精巧,位居各省贡院之首。”
这里曾经是考棚
而今这些考棚早在民国年间就已经被清除掉了,方继之在《新都游览指南》中写道:“贡院,在夫子庙东,与庙平列。乃科举时代举行乡试之场,今已改建为商场;仅中部之明远楼及至公、衡鉴二堂,尚岿然独存耳!市政府设于此。明远楼,高凡三层,登临四顾,秦淮诸景,历历在目,为眺览之佳处。”
金属屏风
影壁墙 两侧建筑
负笈赶考
想来,此处修复的江南贡院应当是以剩余部分为基础改造而成者。进入院中,眼前是一座很有创意的金属屏风。屏风的后方则是影壁墙,墙呈八字形,正中的位置乃是用现代手法绘制的放榜时的热闹场面。影壁后方有两排长廊,门楣上挂着“探花”“解元”等新匾。影壁的旁边有一铜雕,其形象乃是负笈赶考,不知为什么,这让我想到了唐玄奘取经时的形象。
长廊入口
复制的号舍
影壁之后就是秦淮河,贡院沿着河边建起窄窄的长廊。长廊的入口处复制了几间号舍,然其面积之小,似乎曲卷着身子都难以躺下来,想来原号舍的面积应当比这复制品要略大。
沿秦淮河建的长廊
吴敬梓 郑板桥
长廊的侧墙上挂着一些新旧匾额,还以展柜的形式摆放着一些科举之物。在河边还看到了吴敬梓的铜雕像,他站在那里手拿书本紧锁眉头,右手指向前方,看样子他是在谴责那万恶的科考制度。范进中举都差点疯了,不知考中进士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此亦说明科举考试之难。
太湖石合同书
沿着长廊继续向前走,渐渐看到了号称天下第一的万仞宫墙。走到这一带,方看清秦淮河在宫墙前有弧度,但若站在正前方看过去,则完全看不出弧度来。如此说来,秦淮河确实是夫子庙的泮池,至少说明当年修建者特意借用秦淮河,故将这一段的水面修成了弧形。
魁星阁
魁星
走到长廊的尽头,有一小空地,空地上堆放着一些太湖石,同时建有一座魁星阁。魁星阁的楼下摆放着魁星雕像,周围的墙上有一些老照片,其中有一幅乃是当年贡院的考棚,其面积之大,只能以壮观二字来形容之。
旧照片中的考棚
站在此处可以看到夫子庙前的广场,同样也看到了秦淮河上的画舫船,由此可以想象当年士子们在这里猎艳的状况。余怀的《板桥杂记》中有《雅游》一篇,看来他将此视为雅事,此文中写道:“旧院与贡院遥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驷连骑,选色征歌。转车子之喉,按阳阿之舞;院本之笙歌合奏,回舟之一水皆香。或邀旬日之欢,或订百年之约。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闲抛玉马。此平康之盛事,乃文战之外篇。”
长廊
山猫状元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今于此,已不能再睹当时的风流,但我走出贡院时,在侧旁看到了贡院茶社,其旁边灯箱上写着“山猫状元市集”。从字面意解之,山猫也想当状元,更何况当今各地仍然流行高考状元一说,可见金榜题名的愿望自古至今未曾改变。但风流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