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定价根据
傅抱石(1904~1965),汉族,江西省新余县人。我国现代国画艺术大师。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金石篆刻家、美术史论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曾任中国美协主 席,江苏画院院长等职务。
这里,傅抱石以高古游丝式的线条来表现湘君,飘扬飞舞的衣带如行云流水,裙褶线条绵劲不绝,增强了人物的动感,轻重、缓急、粗细均把握得恰到好处,极富节奏韵律的美感。鬓发先用干笔皴擦塑形,虚入虚出,起笔时轻轻按下,行笔时飘逸流畅,收笔时轻轻提起,富有弹性,然后干笔皴擦晕染,再以水破墨,黑亮飘逸,头发浓淡墨间的墨色变化与线条的表现显得自然灵活。眼睛先以淡墨勾,再用浓墨点,后用淡墨散锋画双眸瞳孔,渲染数次,最 后配上浓密的睫毛,虚实相生,深邃含蓄又显玲珑剔透,时伴有缠绵凄恻之愁情,令人神灵飞越。画眉先以淡墨大致勾勒,墨干后再用浓墨加深,眉线娟秀弯长,弯度流畅平和,眉毛则以散锋细绘而成,细致秀美,眉心一点红,靓丽妩媚,而眉目间流露出缠绵悱恻之情。鼻子也仅以淡墨中锋勾勒,流畅细致,后用墨点渲染鼻孔,加强立体感。画唇先用淡墨勾画形状,用笔较虚,并将下唇画得稍稍丰润,再用朱红点上唇色,十分醒目,樱桃小嘴,娇艳欲滴。如此,傅抱石创造出既明媚曼妙又清旷傲岸的风神。
抱石先生对古人从深切理解达到思想感情的共鸣。笔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载”(刘勰《文心雕龙》语),屈原、李白、杜甫、石涛等古人,不仅是他研究的对象,还成了挚友。
傅抱石(1904~1965),现代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 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1933年,傅抱石在徐悲鸿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赴日本留学的机会。1935年,傅抱石在老师金原省吾及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大力帮助下,在东京举办了《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取得了很大成功。同年,并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到中 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爆发后,傅抱石随中 央大学迁至重庆,在中 央大学及国立艺专授课,同时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傅抱石在重庆待了8年,在这期间,仍继续进行他的美术史论研究。此外,在篆刻及绘画创作方面也在全力进行实践。8年之中,曾在重庆、成都、桂林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展出作品以其全新的画风与独特的个性,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
傅抱石雪景山水罕见,更多注重对于历史故实的关注,为傅氏唐人诗意画的其中一种。他曾经绘制《雪拥蓝关》,画中韩愈为向皇帝谏迎佛骨,谪贬朝阳。离长安南行,翻越秦岭时遇上大雪,马不能走,进退维谷。在紧急关头,韩湘子忽然出现,帮助韩愈夜宿蓝关驿舍。画中山峦皆白,中间一峯突起,气势雄浑,颇有宋人意味。叶宗镐先生在《傅抱石的世界》中说:此图画用传统的留白之法,但以“抱石皴”出之,其潇洒灵动的笔墨,其磅礡豪迈的气势,自是不落蹊径而极有新意。图以淡墨钩画,天空灰暗,衬托出山上之雪;雪山亦用淡墨渲染,突显山峦之白。山势雄伟,直插云天,山石嶙峋,山路崎岖,预示了路途凶险的前程。这一切又全是为了表现韩愈这个被贬的垂暮老人内心的委屈、失意、孤独和悲愤。”《关山雪霁》也颇俱傅家风貌,构境繁茂,山重水复,气象极为壮阔。深山雪晴,危峰若睡,泉瀑犹冻,山间小道之上,一高仕踽踽向山腰禅寺而去,当是入山访道寻诗的高人。身后叠嶂千仞,林木萧森,人迹罕见,益现山之深,境之幽,危岩奇峰的嵯峨迫人,简炼而凝重。虽是画雪景,却也不是一味荒寒。纵横挥洒的笔法,浑茫空灵的意境,加强了神话色彩。抱石皴法颇有俨重混仑之态,仿佛文人内心世界。是每逢大事有静气,也是一路踏雪去寻春。
从傅抱石开始记事不久,其父亲生肺病不治早逝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一度无力生活下去时,傅抱石为了帮助母亲减轻生活的压力,甚至不得不去街上去叫买甘蔗,以赚一点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