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谈膈俞穴的配伍应用
淡谈膈俞穴的配伍应用
膈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七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因本穴内应横膈,故名膈俞,又因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故又名七焦之间。该穴疗效明显,刺灸该穴可起到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现结合临床简述其配伍应用。
1、用于血瘀证
“血会膈俞”,因此针刺膈俞有活血化瘀之功,临床上常与血海相配伍治疗多种血瘀病证。
如配肺俞、列缺、血海等可治气滞血瘀,迫血离经的紫斑;
配三阴交、蠡沟等治血淋;
配膀胱俞、肾俞、气海等可治疗尿血。
与风池、血海、太冲等相配治疗行痹,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配大肠俞、环跳、承山等可治腰腿痛;
配迎香、印堂、血海等可治血瘀鼻鼽;
配太阳、睛明、球后等可治白内障;
与肝俞、天枢、行间等相伍可共秦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腹痛;
配日月、丘墟、肝俞等可治胁痛;配巨阙、厥阴俞阴陵泉等可治气滞心闷;
配膻中、厥阴俞、内关等可治瘀血心闷。
此外,本穴还可与期门、中封、章门相配,治疗以腹胀大如鼓,脐周青筋暴露为主症的鼓胀;
与关元、足三里、脾俞等相配可治正虚瘀结的积聚。
配三焦俞、心俞、人迎等可治脉微弱或消失的无脉证;
配肝俞、大陵、太冲等可治瘀血攻心的健忘。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膈俞穴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
2、用于血虚证
刺灸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
如配脾俞、足三里、神门等可治心悸;配心俞、脾俞、三阴交等可治健忘;
配血海、肝俞、膻中等可疗眩晕;
与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相伍可治疗气血亏虚的男性不育症;
配承满、隐白等对脾胃虚损,气不摄血的吐血有较好疗效。
本穴还可与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相配治疗呕吐;
与心俞、气海、百会等相伍可治卒然昏仆的血厥;
配伍胰俞、肾俞等可治消渴;
与华佗夹脊、身柱、命门等相配治小儿痿证。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动物“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
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I、II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3、用于胸膈气机不利
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
如配伍阙可治胃气上逆的呃逆;
与膻中、列缺、肺俞等相伍可治肺气壅闭的呼吸衰竭;
配伍内关、中脘、丰隆等可治痰阻的噎膈;
配伍足三里、气海、膻中等可疗气虚阳衰的噎膈。
有报道,针刺膈俞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尤其能够调整两侧呼吸功能的平衡。
4、用于暑湿高热
本穴还可清泄暑热,宽胸凉膈,适用于治疗暑湿、风湿及邪热盛实的高热。
治疗暑湿常配少府、行间、肺俞等以治伤肺络型;
配少府、曲泽、中冲等以治暑入血分型;
对于余热未尽,痰瘀阻络者则常椟太溪、三阴交、太冲等。
治疗水湿为病常配外关、内关等以治热郁胸膈型;
配合谷、支沟、天柱等以治热滞胸膈,微兼腑实型;
与郄门、冲门、曲泽等配则治热灼营阴的风湿。
对于邪实高热者可配伍大椎、少商、曲池等以速退其热。
取穴时患者应呈俯伏位,施术者应注意针剌方向,只能向脊柱方向斜剌0.5-0.8寸,不可直剌或向斜剌,否则易经肋间隙剌穿胸壁,造成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董氏奇穴七十二绝针,扫码免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