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说2021杭州首拍|古格·私家藏瓷
01:23
清粉彩“喜结连理”万字纹三供
尺寸:供瓶H38cm 供炉H14.6cm
清乾隆青花龙纹戏珠盘
尺寸:D26.4cm H5.5cm
此种样式的青花龙纹盘是清代官窑的经典品种,自康熙朝开始烧造,一直延续至清末,列代可见如本品此类青花留白的素雅秀美之品。
盘形颇大,侈口,弧壁下收,底承圈足,修足工致,胎质坚细洁白。通体施白釉,釉层肥厚,釉色亮白而有玻璃光泽。盘口沿留白,内壁及外壁均以青花为地,用留白之法绘云龙纹:盘心绘立龙戏珠纹,内壁绘两条戏珠游龙,层间以一圈留白的圆周分隔;外壁亦绘双龙戏珠,图案与内壁外层基本相同。龙体、祥云、火珠、火焰等轮廓以青花勾线描出,其余空间满涂青花作地色,苍龙张牙舞爪,须发飘拂,生动威猛。圈足内施白釉,中央以青花书三排六字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字体工整,线条粗细均匀。
整器盘器形周正,胎质坚细,釉色肥润,青花发色蓝艳,图案描绘精细流畅,蓝色地子浓淡有致、层次分明,为乾隆青花的精品之作。青花留白工艺始于元代,是在素瓷坯上,先以钴蓝勾出纹饰轮廓,再在其外渲染青色,形成青地白花,后历代均有烧造。其工艺同白地青花器完全相同,只不过纹饰的表现色彩正好相反,蓝色为地,白色为花。青花留白在制作上需使用青花进行较大面积的涂抹以及渲染,可以较好地体现乾隆时期稳定、浑厚和沉着的青花发色特征,青花消耗量大,在纹饰填绘上又颇费工时,因此此类品种的青花器产量较少,多见官窑器,实为难得,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参阅:《江西藏瓷全集》,朝华出版社,2005年,页224。
参阅:《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此拍品线条圆润流畅。整体器形规整,器壁较薄,胎土白细坚硬,无杂质。上腹近肩处一周弦纹装饰。器内外均罩白釉,釉层薄而均匀,釉色白中闪黄,光泽柔和温润。壶颈中直、壶身圆而硕、向下渐收、酒执细巧而线条流畅婉转,特别是在与壶颈结合处、酒执又转合一下再直角接合,形成了非常轻盈的视觉效果。宝顶形壶盖,盖璧有两小孔,用于一系绳与壶柄连接。矮圈足,底无釉露胎。酒流短而小,向上微弯弧度和谐,配合肥硕的壶身显得庄重大气,极富宋代尚朴素清雅的审美特点。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白釉有玉壁底碗、注壶、瓶类;黄釉器有碗、注壶等。),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参阅:
辽宁省博物馆定窑白釉刻花仰覆莲瓣纹执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定窑执壶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秋拍(Lot:1156 宋 定窑执壶)
定窑素以精美的白瓷著称于世,自晚唐至宋代,白釉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品种。由于瓷质精良,釉色洁净,纹饰秀美,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
穿带壶外翻唇口,直颈、折肩、长圆形扁腹,肩、下腹各安放穿带孔两个,大圈足。双肩及下腹各对称置两桥形系,上下系之间又各两条竖向凸棱,中间形成沟槽,是为穿入绳索或皮带之用,便于在身上或马上携带奶、酒和水等液体饮料。通体施白釉,胎体细白,釉层匀净,此器制作规整,形制浑厚稳重,胎体洁白细润,是定窑白瓷精品,表现出鲜明的游牧民族特征,既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穿带壶又称穿带瓶、背壶、背水壶、携壶等,因瓶两侧有穿带绳索的环耳、沟槽而得名。瓷质穿带壶为仿唐代波斯金银器制品,唐宋时期多个窑口烧制,如北方的定窑邢窑、唐三彩,南方的越窑等,为世家贵族的高等级用瓷。
此件拍品成对保存。斗笠形,侈口,斜直壁,圈足,足心露胎,胎色微微泛红。上有轻微窑粘。碗通身施青釉,釉面光润,玻化程度高,釉色清润莹碧,如若美玉。外壁口眼下一道弦纹,内心刻缠枝牡丹纹,整体构图较为饱满,花朵呈球状,叶片饱满,形如蒲扇,是典型的宋代刻花技法,花叶线条清晰,以篦花刻画花叶筋脉,刀法娴熟犀利,颇为生动,具有极强的立体效果,为耀州窑刻花瓷器的代表作。
斗笠碗主要流行于宋朝,这是由于当时饮茶成风,富商巨贾多好享受,当时评判茶的好坏的标准就是看茶汁和汤花的颜色,以白色为上,灰白次之,青黄最差,当时均饮用末茶,加入茶粉后逐次加开水,再用茶铣(外形类似于打蛋器)打发茶水,所以器皿腹部较深,以防止茶水飞溅,到了北宋晚期开始出现泡茶法,明代民间已经完全普及,故这类茶具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此物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耀州窑遗珍,也是中国古代饮茶方式演变的宝贵实物。
刻花出现于北宋时期,并在当时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纹饰工整流畅,纹饰富丽,题材丰富,装饰性极佳,很多纹饰对日后的白底黑彩器和青花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参考:
《宋金茶盏》中国青年出版社 P123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P137
拍品炉内中空,折沿,短颈,筒形腹,置对称桥型立耳,下承三兽首足,类鼎式。炉身中部以八卦纹装饰,下腹部满饰一圈篦纹蕉叶。里外满釉,露胎处泛火石红。此炉系仿青铜鼎造型,器形饱满、庄重,釉色温润青翠,幽雅怡人,体现了龙泉青瓷的典型特色。
此类炉形制古雅,与当时流行之理学相乎。宋理学大兴,崇尚鉴史以修德,此器造型庄重,以釉色取胜,追求质料美和纯净的釉色美,反映了宋代上流社会的时尚爱好和审美情趣。是当时用于案头焚香的器具。
八卦纹,是由短线符号组成,分别代表《周易》中的干、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图案,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为元、明、清瓷器装饰的纹样之一,始于道教炼丹所用铜炉。
此品完整器存世量极少,实属罕见,难能可珍!
洗折沿口,斜弧腹,圈足。外腹壁饰莲瓣纹,瓣脊出筋,瓣周用细线划出莲瓣轮廓,内底心贴塑双鱼,首尾相对。施青釉,质温润,圈足底露胎,火石红鲜艳。 双鱼洗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是龙泉窑青瓷诸多代表作中最为人熟知的类别之一。其内底双鱼装饰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贴花、露胎贴花、印花、刻划花等多种。究其制器理念,应是源自宋元时期的博古风尚。
本品为龙泉双鱼洗中的精品之作,胎釉质量精良,双鱼刻划细致,圈足尤为规整利落,贴塑的双鱼掩映于青翠的釉层中,彷佛正畅流水中,生动活泼,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感染力,是龙泉窑双鱼洗中的精品。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其深度超4公分,目前市场所见同类器罕有出其右者,且整器品相完美,流传至今,甚是可贵。
龙泉窑作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青瓷窑之一烧造历史悠久,始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已熟练掌握青瓷烧造技术,一度曾进入宫廷,充当御用,且作为朝廷赏赉瓷器赐给多国使臣,流行于世界各地。
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季拍卖会中曾拍出一只与本品尺寸相若的双鱼洗,当时即以72.75万港币的高价成交。
参考:香港佳士得2007春拍 成交价HKD72.75W。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7春拍 Lot296。
霁蓝描金赏瓶为同治光绪两朝特有之品种,其中以光绪一朝最为精细。此器撇口,长颈,溜肩,圈足。瓶身通体施霁蓝釉为地,浓艳深沉,釉面润透。金彩为笔墨,绘描金龙凤纹,于腹部,肩部绘缠枝莲托寿字纹,蓝釉沉静,金彩亮丽,是清晚期慈禧太后当政时所创立的赏瓶新样,尽显祥瑞吉庆,布局匀称,线条细腻流畅。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瓶造型规整,绘工精巧细致,霁蓝庄重静穆,交错相映,有富丽堂皇之感,是为陈设佳器。霁蓝釉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习称“霁蓝”。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其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做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此种赏瓶器形为赏赐之用,是雍正朝出现的一-种新型瓷器品种,据《清档》(雍 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久而久之称“赏瓶”,此种造型历代均有烧造,成为传统的官窑瓷器品种。
参考:《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P269
此一品锅。喜鹊画工惟妙惟肖,枝叶繁茂,恰到好处,是许品衡同一时期的精品,喜鹊登枝它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美满、代表好运事情即将来到。“春暖花开,”此画片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对国家社会和平安逸的-种向往。
许品衡,古徽州婺源人,字号兰谷轩,另号清歧室和吟画楼,清韵斋。许品衡精擅清供纹,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无一不精。早期作品大多不俗,主要精品创作于1884至1905年期间。1898年以前书法应为许大师亲自书写。这期间博古纹很清雅别致,人物刻画传神生动形象,花鸟不俗有呼之欲飞的动感。
南京博物院编的《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书中《光绪官窑器》-章选登了许品衡粉彩寿带牡丹纹花盆和粉彩题诗花鸟纹方花盆两件藏品。知足堂2007藏1890年庭选清供纹罐底慎得堂款很是雅致。雅昌曾出现1884三件套定烧6棱花鸟壶,此壶花鸟-绝不输三大家,内胆兰花一流(已知最早作品)。
款识:好鸟枝头亦朋,落花水面皆文章时在甲午月仲书于昌江之珠山客次许品衡作
钤印:文许
图 | 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