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战无不胜?

汪涛出品:《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以全新的数学工具——“循环因果律”为基础,用全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将毛泽东军事思想数学化和公理化,从而使中国这一伟大精神财富在当今时代下重现光辉。

如果世界上存在战无不胜的军事家,就是只去打能够经过战争循环因果序列计算后可以打赢战争的军事家。

战役不同阶段的击毁效率差异

在一般战争过程中,很可能会有三个击毁效率完全不同的阶段:

  1. 突袭型0伤亡阶段。被突袭一方击毁效率为0。

  2. “互击毁作战阶段”,或称为“消耗战阶段”。在常规战争维双方正常交战阶段,双方都有正常状态下的击毁效率。这是一种双方拼消耗的过程。它是在几乎不再有信息隐藏状态下,双方直接刀对刀、枪对枪、炮对炮……的对攻。

  3. 某一方战斗力耗竭,进入“耗竭型0击毁效率”阶段。或者是虽然还存在客观上的作战能力,但因作战意志崩溃,进入“崩溃型0击毁效率”阶段。此时,另一方如果有预备队进行追击作战,将可获得极大的“敌方耗竭型0伤亡”或“敌方崩溃型0伤亡”作战的战果。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克劳塞维茨特别强调有预备队的重要性,并且强调最后的追击作战才是真正可以“计入账本”的战果。

在当今时代,由于军事科技最发达国家可以形成很大的武器代差,因此当代的很多战争从一开始直到战争结束,会形成全过程的武器代差型0伤亡战争。所谓“首战即决战”是不准确的。“决战”一般是中间阶段的互击毁消耗战,而过去战争中最终的阶段是“追击作战”。无论是以突袭方式,还是以武器代差方式,或是敌方崩溃方式,如果能够获得全过程的0伤亡,这无疑是战争艺术的最优模式。

大多数军事家们往往只把眼光放在常规战争维里,双方正常交战的拼消耗模式——即以互击毁阶段考虑问题。而真正天才的军事家们则都是极力避免以这种模式进行作战(尽管不可能100%做到),并尽可能追求各种0伤亡作战模式。如果必须要进行互击毁作战,也是要在尽可能集中最大击毁效率武器装备,并以我方最大极限战损率小于7.33%等前提下进行作战。如果不具备以上前提,就极力避免交战。尤其要绝对避免我方0击毁效率的作战,或战损率有可能会超过战损崩溃点的作战。

获得最杰出战争成就的途径

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仅是要获得胜利,而且是要追求在已有条件下最杰出的战争胜利。它归结起来有4个途径:

  1. 追求各种不同类型的0伤亡作战。

  2. 在只能进行非0伤亡作战中,以己方最大击毁效率作战——将击毁效率最高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大程度地集中使用。

  3. 以隐形、防御等手段在敌方最小击毁效率条件下作战。

  4. 追求相对战斗单位数量至少

    倍以上优势的作战。如,即使我方武器击毁效率为敌方2倍,也要集结相对敌方至少

    倍以上的数量优势加入战争维,而绝不可因为自己拥有更为先进的精确制导等高科技武器而轻敌,误以为只要敌方1半的战斗单位数量就足矣。

如不具备以上条件,就应坚决地避免作战,即使承受很多舆论的羞辱,也不要去以全军覆灭的代价逞一时之能。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战者,其战胜者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心胜,胜已败者也”。毛泽东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永远不要去打开战之前就已经注定打不赢的仗。”对于战争本身的规律来说,除了打赢之外,其他一切讨论不仅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甚至可能是祸害无穷的!

如果世界上存在战无不胜的军事家,就是只去打能够经过战争循环因果序列计算后可以打赢战争的军事家。

如果打不赢,无论其他人说什么,都应“能避之”“能逃之”。否则,“小敌之坚”,只能成为“大敌之擒也”。即使属于被迫应战,也应设法迅速脱离战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