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雨的遐想
雨的遐想
文/应可军
何谓雨,我科普一下: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圣经》在雅5.7说“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雨露滋润禾苗壮,《圣经》在太5·45又说“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老天爷是公平的,不偏袒任何人。
说起雨,我就想起小学的课文《春雨》全文如下;“滴答、滴答,下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雨啦。”一课书,增加了多少知识。
不过宁海诗人对雨也十分感兴趣,写有大量的咏雨诗文。诸如宋代舒岳祥就有几十首,诸如《四月二十四日雨中分酒饷山友》一诗云“欲言林下趣,思共涧边行。细雨枇杷熟,空江杜若生。离居非远道,向夕自含情。偶此开松酒,分将一榼倾。”这是一幅春天的江南游春图,明代石简也有《楚宮》一诗云“溯尽寒江见楚宫,一天冻雨泣枯枫。
高唐往事随流水,千古多情总梦中。”冻雨两字写尽多少辛酸。宋代罗适,《游天台桐柏观》一诗将雨幻化成烟他说'“访琳宫入翠微,满山烟雨正梅时。神仙事秘人难问,造化功深世莫知。海近应通三岛信,年多空见八分碑。身中龙虎吞天地,谁肯留心继鍊师。”
可是老百姓更有才智。带有雨的谚语更多。在没有气象预报的时代,能正确掌握气候。诸如:“放春风,收夏雨”“一场秋雨一场寒”“雷雨隔田坎、秋雨隔灰堆”“雨打秋头廿日晴”“雨落宁海、雹打天台”“雨打天亮头,晒死黄牯牛”“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等等。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