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今天拜访王勃。

啥叫神童?王勃就是。六岁写文章,九岁读了颜师古注的《汉书》,还能指出其中错误,并写成十卷书。十几岁向一个官员递上自荐信,这个官员就将他推荐给朝廷。十六岁(也有说是十四岁,《新唐书》上说是“年未及冠”,不到二十岁),就当了朝廷官员,经常给皇帝写颂扬的文章。沛王李贤(后来为太子,又被废了,被杀了)把王勃要走,为其处理文字。沛王与英王李哲(就是唐中宗李显,李哲是他原名)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檄英王鸡》,却犯了皇家大忌。唐高宗李治很生气,说王勃挑拨儿子们关系。王勃就被撵走了。王勃没事就到四川转。听说虢州有好药材,就寻个门路弄个小官当,方便研究医学。有一个人犯罪了,躲到王勃那里,也不知为什么,王勃又把这人给杀了。王勃犯了死罪,正好遇上大赦,保住一条命。他父亲受牵连,被贬到交址作官(交址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王勃坐船去看望老爹,掉到水里,受了惊吓,死掉了。死时27岁。

王勃短暂一生,取得两项巨大成就。一项是发展了儒学。他爷爷王通,是隋唐之际大儒,中国思想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王勃受爷爷影响,志在儒学,整理他爷爷的书籍,将没有完成的续完,计有二十五篇。又写了有关易经的书《唐家千岁历》。王通反对作诗,但其弟弟王绩却纵情诗酒。王勃听亲爷爷的话,在文章中也说作诗无意义,可偶有所作,便是佳构。这就继承了二爷爷王绩的事业。而这一项成就竟然盖住了他儒学贡献,让他以一个杰出诗人的形象在历史的星河中闪耀。此外,他的赋体文章写得也极好,对医学也有很深的造诣。

王勃最有名的事是写《滕王阁序》,都被后人写成小说了。最传奇的是他写作诗文的方式--把墨磨好了,却不写,猛喝酒,拉了被子蒙头便睡,睡醒了拿起笔来就写,一个字都不用改,就是好文章。

王勃爱游玩,短短一生走过很多地方,最擅长山水、行旅、赠别之作,诗以五言和绝句为多。

看他一首小诗: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

滞,停滞。因为悲伤,看长江也像哽咽凝涩了,流得不畅了。这一意象可参照白居易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都是说因说悲伤而水流不畅。这样的表现手法--将情感付与没有情感的物体,想象其呈现出与情感想符的状态--在古诗词中常见。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属于这一类。其有个名目唤作“移情”,是现代人给总结的,借用了心理学的术语。

万里念将归,这句有争议。一种意见说,是万里之外有人念着王勃将要回来。一种意见说,王勃自己感慨离家太远,要回去的话得有万里路。我倾向于第二种意见。王勃思归又觉得难,可与上下文意思更连贯,更浑然一体。诗无达诂,看自个理解,无论哪一个意思都说得通。

况属,何况正遇到。属,读zhu,第三声,意思是正逢、恰逢。如贾岛《积雪》诗:“昔属时霖滞,今逢腊雪多。”

试翻译如下

长江含悲好似已经滞流,要回家却顾虑有万里之遥。

何况正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一座座山都飘飞着黄叶。

赏析

诗作于王勃在蜀地浪游的后期,一连串打击,让王勃想家了。首联直接写思乡伤感,长江也悲得哽咽,可回乡却有万里之遥(王勃是山西河津人)。这种矛盾更增悲伤,也给诗以张力。接着一联写时节及所见,西风吹,日将落,凄凉与无所归之感更强烈了,再看黄叶纷飞,随风飘飞归根也难。这样的意象既给人以壮丽的美感,又让人感到有同行者的安慰,心胸为之一阔。诗虽四句,却跌宕起伏,造出了阔大的境界和开朗的情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