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谋略之予法: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战略性的谋略往往做加法,战术性的谋略往往做减法。
战略性谋略用好了,加法做到了极致,敌方受到最大限度的孤立,战术性谋略就不需要了。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追求的'上兵伐谋'和'不战而屈人之兵'。读《孙子兵法》,倘若记不住这一点,只记住了兵不厌诈,那便是读歪了。
道家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从它开始,从一有一无、一阴一阳、一加一减开始。天之道,有加有减,春夏秋三生,隆冬一杀。三生即三加,一杀即一减。
天之道,好生恶杀,好加恶减。人之道有加有减,友我相加,敌我相减。做加法以求利,做减法以避害。战争与竞争是互减,和平与合作是互加。千谋万略,一加一减。善用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善用则反胜为败,转安为危。
具体来讲,加法谋略包括了予法、借法、化法、合法、信法。
予法——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予法的种类很多,如曲意奉承、阿谀谄媚,这是献媚;花花轿子抬人,这就是给面子。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虽然都属于予法,但予的对象不同、东西不同、时机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两者相比,前者更好。
对于予者来说,雪中送炭相对成本更低。一框炭的价格比一篮花要低,如果给的是金枝玉花,花就更贵了。红顶商人胡雪岩雪中给王有龄送了一框炭,化了300两银子;后来给'锦上'的中堂大人添了一枝花,花了2万两银子。
对被予者来说,雪中送炭相对价值也更高。这个相对价值,主要是实际效用的大小。炭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实际效果最大。而花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实际效用就要小得多。
对于双方来说,雪中送炭道义价值更高。锦上添花,有趋炎附势之嫌,道义价值相对不高。雪中送炭,有扶危救困之名,道义价值更高。
最关键的是,受者对予者的回报价值问题。雪中送炭的回报有多高?历史已经给出答案。投入一碗饭,回报一千金,这是汉代名将韩信对漂母的回报。吕不韦花费了一批金银、一个宠妾、一个儿子就换来一座江山,这是大生意经。
雪中送炭之法,予者对受者的约束力更强。一旦你在雪中被别人送了炭,你为送者无论回报多少,都不为多。
雪中送炭可送的资源多、送的对象也多。现实的情况,雪中的人多,锦上的人少,送一个春风得意的人所花费的代价,可以送一批困难之人。相反,搜刮一批雪中人,才能给锦上人添一朵花。所以,锦上添花的结果,是使雪中人雪上加霜,制造一大片苦大仇深、水深火热的人。
雪中送炭可谓加法谋略中的精髓,尚有三个变化。
其一,有些人把自己当做'炭'送出去。比如武媚娘,把自己送给了欲火焚身的'儿子'高宗。这种送法是献身,先把自己献出去,再把自己要回来。献出去的是武媚娘,要回来的是武则天。送出去的小美人和几滴眼泪,要回来的是女皇帝和万里江山。
现代社会更不乏颇有姿色的女人,以把自己献出去的方式依附权贵人物,换来豪宅、名车以及不计其数的奢侈品。
其二,雪中送炭的另一个变化是英雄落难之计。让对方陷入困难,然后再加以救济,即是本计谋的运用。水泊梁山宋江一伙最擅长此计,先把英雄拉下水,快淹死的时候,再来救你一把,让人无路可走,只好跟着他们上梁山入伙。
其三,雪中送炭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存亡继绝。以孟尝君为首的战国四公子就是靠这一招白手起家。越是有问题的人,他们越是要招揽。不仅救他们,还有救他们的亲人,这就叫'养士'。这些被养、被救济的人,往往会为主子卖命,这一招很高,花了国家的钱,养自己的士。
不过,存亡继绝是一险计,非有钱有德之人不能玩。
政治谋略上的雪中送炭是普惠性的,人生谋略上的雪中送炭则是有所选择的。不可能给所有的人都雪中送炭,只是给那些对自己有用或有能力给你成倍回报的人。杭州城那么多落魄的人,胡雪岩只给王有龄送炭,可想而知。
如果把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都看作投资,那么雪中送炭是长期投资,锦上添花是短期投资。雪中送炭有放长线钓大鱼之期,锦上添花有立竿见影之效。非胸怀大志者,不会做雪中送炭之事。
因此,现实生活中,锦上添花者远远多于雪中送炭者。可见,予法最讲究予什么、予在何处和何时予。搔到痒处,点到穴位,最是紧要。想做成一番事业的人,要懂得破格提笔人才的玄妙。一级一级的提拔,被提拔者不会感激你,他以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这样的提拔。要提拔,就要提拔他一个一辈子忘不了,他才会为你卖命。
因此,越级提拔也属于予法的一部分,想培养自己尽忠之人的,不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