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助蚕农增收
2020年上半年,广西忻城县脱贫摘帽。这个曾经贫困人口占总人数近1/4的山区县,踏上了奔小康的希望之路。看着桑蚕养殖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我很是感慨。
初到忻城县时,我的内心喜忧参半。
忧的是该县山多地少,当地人称“九分石头一分土”,贫瘠的土地严重限制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扶贫要从何处破题?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我心里也没底。
喜的是漫山遍野的桑树林让我看到了希望。当地干部告诉我,凭借良好的气候条件,忻城一直有种桑养蚕的传统。只是过于粗放的养蚕方式导致蚕病多、成品质量差,群众增收始终是个问题。
找到了症结,也就找到了发展方向。中丝集团是国内以丝绸为主业的有着75年历史的央企。靠着集团长期从事桑蚕种养的优势,我们决定帮助当地把桑蚕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可刚开始,就遇到了难题。一些村民习惯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不愿改,也担心有风险。为打消大家的顾虑,我们选择上浪村为试点,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推出桑蚕保险、二次返利等措施。
事实最有说服力。2019年,忻城县上浪村的桑蚕病死率由原来的40%降低到5%以内,产量也达到了90—120斤/标准张。先行试验的村民收获满满,观望的群众也逐渐意识到走标准化模式才更有奔头。
与蚕农携手脱贫致富,“旧曲”要“新唱”。我们与当地村民在合作形式、技术、管理模式上开展较为丰富的创新实践。2020年初,在忻城县六纳村建成一个占地8.6亩的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以“智慧云”平台为技术支撑,把监控器、温湿度器等设备安装到蚕农家里,由专家团队对标准化基地蚕房实行每天12小时实时监控,可随时看到养蚕流程,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蚕农增产增收。
走标准化生产道路,需要相应的人才保障。6年时间里,我们挑选集团优秀人才到当地挂职,至今已有2名副县长、3名90后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到当地的扶贫攻坚战中。他们带去了企业的品牌、渠道、资源优势,也为当地村民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上浪村,通过“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村党支部+贫困户”的扶贫产业模式,贫困户增收途径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
忻城县脱贫摘帽已半年有余,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如何帮扶农村地区发展、如何激发其内生动力,仍是一个课题。扶贫不是单向的资源输入,不能简单地给钱给物,而是从帮着干到带着干,再到放手干领先干。
(作者系中国中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