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 30%~9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
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
2病因病机
····
2.1 病因
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DPN 的病机有虚有实。虚有本与变之不同。虚之本在于阴津不足,虚之变在于气虚、阳损。虚之本与变,既可单独起作用,也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既可先本后变,也可同时存在。实为痰与瘀,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互结并见。临床上,患者既可纯虚为病,所谓“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又可虚实夹杂,但一般不存在纯实无虚之证。虚实夹杂者,在虚实之间,又多存在因果标本关系。常以虚为本,而阴虚为本中之本,气虚、阳损为本中之变,以实为标,痰浊瘀血阻滞经络。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
四个阶段
DPN 病机是动态演变的过程,随 着糖尿病的发展按照气虚夹瘀或阴虚夹瘀 气阴两虚夹瘀 阴阳两虚夹瘀的规律而演变。阴亏是发生 DPN 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2.2.1 麻木为主期 多由于肺燥津伤,或胃热伤阴耗气,气阴两虚,血行瘀滞;或气虚血瘀,或阴虚血瘀;或气阴两虚致瘀,脉络瘀滞,肢体失荣。临床可见手足麻木时作、或如蚁行、步如踩棉、感觉减退等。
2.2.2 疼痛为主期 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迁延不愈;或由气损阳,或阴损及阳,阳虚失煦,阴寒凝滞,血瘀为甚;或复因气不布津,阳不化气,痰浊内生,痰瘀互结,痹阻脉络,不通则痛。临床上常呈刺痛、钻凿痛或痛剧如截肢,夜间加重,甚则彻夜不眠等。
2.2.3 肌肉萎缩为主期 多由于上述两期迁延所致。由于久病气血亏虚,阴阳俱损;或因麻木而肢体活动长期受限,血行缓慢,脉络瘀滞,肢体、肌肉、筋脉失于充养,则肌肉日渐萎缩、肢体软弱无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等表现。
2.2.4 与 DF 并存期 由于 DPN 常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互为因果,因此,DPN 后期往往与 DF同时存在。一旦病至此期,则病情更为复杂,治疗当与DF 的治疗互参互用,择优而治。
2.3 病位、病性
DPN 病位主要在肢体络脉,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或由此导致肢体络脉失荣而表现为以虚为主的证候;或由此导致的脏腑代谢紊乱产生的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相互交阻,留滞于络脉,表现为本虚标实之候。但无论是以虚为主或本虚标实,血瘀均贯穿 DPN 的始终。
3诊断
····
3.1 临床表现
3.1.1 症状 肢体常见对称性疼痛或(和)感觉异常。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位于深处,似在骨髓深部,或剧痛如截肢,或痛觉过敏,不得覆被,每于夜间就寝后数小时疼痛加重,白天或行走后减轻;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以上,分布如袜套或手套样,感觉常减退。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也可伴发神经关节病或夏科关节病及腱反射障碍。
3.1.2 体征
四肢远端手套、袜套样痛觉、温度觉减退,跟腱反射、膝反射常减弱或消失;上肢肌腱反射消失多见;震动觉、位置觉消失或减低,尤以深感觉减退较明显。另有皮肤菲薄、干燥、脱屑,指趾甲增厚失去光泽等。
3.2 理化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物理学检查、感觉定量试验(QST)和神经传导速度(NCS)。
3.2.1 腱反射及震动觉的检查 DPN的患者早期出现腱反射,尤其是下肢远端反射(踝反射)的消失。国外提倡将这两项检查作为检测指标,但正常老年人也可以出现对称性下肢远端震动觉的消失,缺乏特异性。
3.2.2 S-M 单丝触觉试验 用 S-M 单丝轻触其皮肤并使其弯曲,则皮肤表面所承受的压力为 10g。检查时在患者双足背皮肤无甲处各触碰 4 次,记录未能感知的次数,≥5 次者很可能患有 DPN。
3.2.3 神经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最为敏感,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出现较晚,诊断意义较大。
3.2.4 其他 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可以反应轴突、Schwann 细胞受损情况,以及中枢传导径路上的损害,是检测周围神经病变的一项敏感指标。
3.3 诊断标准
DPN 的确诊需结合病史、体检和电生理学检查资料,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物理学检查、QST和 NCS 中至少两项异常,才能确诊。
主要诊断依据包括:
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
②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③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
3.4 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相鉴别。
3.4.1 中毒性末梢神经炎 常有药物中毒或农药接触史,疼痛症状较突出。
3.4.2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多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运动障碍重,感觉障碍轻,1~2 周后有明显的肌萎缩。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正常或增高。
3.4.3 结节性多动脉炎 病变累及四肢者,肢端疼痛,可伴其他器官损害症状,常见为发热、皮疹、肌肉和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等,皮肤和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
3.4.4 脊髓空洞症 发病缓慢,有分离性感觉障碍、手部萎缩麻痹与营养障碍,以及下肢的锥体束征。
4 治疗
····
4.1 基础治疗
气虚血瘀者宜常食黄豆、扁豆、鸡肉、泥鳅、香菇、绞股蓝;气虚血瘀夹湿者宜食薏苡仁;
肝肾亏虚者宜常食瘦猪肉、鸭肉、龟肉、荸荠;
阳虚血瘀者宜常食牛肉、鳝鱼、韭菜、芫荽、蜂胶;
痰瘀互结者宜常食银耳、木耳、洋葱、花椰菜、海藻、海带、紫菜、萝卜、金橘。
亦可针对患者病情选用食疗方剂,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参苓山药二米粥(党参、茯苓、山药、粟米、大米);阴虚血瘀者可选用黄杞炖鳖汤(黄芪、枸杞子、鳖肉);阳虚血瘀者可选用姜附炖狗肉汤(熟附片、生姜、狗肉);肝肾亏虚,肌肉萎缩者可选牛髓二山排骨汤(牛骨髓、山茱萸、山药、猪排骨)或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
活动要在饭后进行,运动量适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意选择舒适透气的鞋子,选择平坦的路面。
4.2 辨证论治
DPN 以凉、麻、痛、痿四大主症为临床特点。其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贯穿于 DPN 的始终。临证当首辨其虚实,虚当辨气虚、阴虚、阳虚之所在;实当辨瘀与痰之所别,但总以虚中夹实最为多见。治疗当在辨证施治、遣方择药前提下,酌情选加化瘀通络之品,取其“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义。本病除口服、注射等常规的方法外,当灵活选用熏、洗、灸、针刺、推拿等外治法,内外同治,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4.2.1 气虚血瘀证
症状:手足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腰腿酸软,或面色 白,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紫,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补气活血,化瘀通痹。
主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生黄芪、当 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加减:病变以上肢为主加桑枝、桂枝尖,以下肢为主加川牛膝、木瓜。若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可选用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化裁。
4.2.2 阴虚血瘀证
症状:腿足挛急,酸胀疼痛,肢体麻木,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少饮,多有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滋阴活血,柔肝(筋)缓急。
主方: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白芍、甘草、地黄、当归、川芎、木瓜、牛膝、炒枳壳)。
加减:腿足挛急、时发抽搐,加全蝎、蜈蚣;五心烦热加地骨皮、胡黄连。
4.2.3 痰瘀阻络证
症状: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黏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黏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
治法:祛痰化瘀,宣痹通络。
主方:指迷茯苓丸(《证治准绳》)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茯苓、姜半夏、枳壳、黄芪、桂枝、白芍、苍术、川芎、生甘草、薏苡仁)。
加减:胸闷呕恶,口黏加藿香、佩兰,枳壳易枳实;肢体麻木如蚁行较重者加独活、防风、僵蚕;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加白附子、白芥子。
4.2.4 肝肾亏虚证
症状: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痿废不用,腰膝酸软,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填髓充肉。主方:壮骨丸(《丹溪心法》)加减(龟板、黄柏、知母、熟地黄、白芍、锁阳、虎骨(用狗骨或牛骨代替)、牛膝、当归)。
加减:肾精不足明显加牛骨髓、菟丝子;阴虚明显加枸杞子、女贞子。
4.3 其他疗法
····
4.3.1 中成药
血府逐瘀胶囊,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等。筋骨痛消丸,用于血瘀寒凝型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4.3.2 针灸
4.3.2.1 体针
①气虚血瘀证:取穴以气海、血海、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三阴交、曲池、内关。手法:施捻转平丰卜平泻法。
②阴虚血瘀证:取穴以肝俞、肾俞、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法。
③阳虚血瘀证:取穴以肾俞、命门、腰阳关、关元为主穴,可配合环跳、阳陵泉、绝骨、照海、足临泣。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出针后加灸。
④痰瘀阻络证:取穴以胃俞、曲池、脾俞、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三焦俞、三阴交、丰隆、解溪、太冲。手法:施捻转平补平泻,出针后加灸。
4.3.2.2 梅花针
取穴以脊柱两侧为主,病变在上肢加刺臂内、外侧,手掌、手背及指端点刺放血。病变在下肢加刺小腿内外侧、足背,以及足趾端点刺放血。手法:中度或重度刺激。
4.3.2.3 粗针
取穴为神道透至阳、命门透阳关、中府、足三里、手三里、合谷、环跳、绝骨。手法:神道透至阳,命门透阳关用直径 0.8mm 粗针,留针 2h,余穴强刺激不留针。
4.3.2.4 耳针
取穴为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每次选 2~3 穴。手法:中强刺激,留针15~30min。
4.3.2.5 电针
取穴为髀关透伏兔、风市透中渎、风市透伏兔、阳陵泉。手法:用 26 号长针从髀关斜向伏兔穴,进针3~4 寸;从风市斜向中渎穴,进针 3~4 寸;从风市斜向伏兔穴进针 3~4 寸,阳陵泉直刺;并接上脉冲电流,选用疏密波,电流温度以患者能忍受为止,通电 15~20min。
4.3.3 按摩
4.3.3.1 上肢麻痛 拿肩井肌、揉捏臂脯、手三里、合谷部肌筋,点肩鹘、曲池等穴,搓揉肩肌来回数遍。
4.3.3.2 下肢麻痛 拿阴廉、承山、昆仑肌筋,揉捏伏兔、承扶、殷门部肌筋,点腰阳关、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解溪、三阴交、涌泉等穴,搓揉腓肠肌数十遍,手劲刚柔相济,以深透为度。
4.3.4 药物外治
糖痛外洗方:透骨草、桂枝、川椒、艾叶、木瓜、苏木、红花、赤芍、白芷、川芎、川乌、草乌、生麻黄。搪瓷盆中,加水 5000ml 浸泡 100~200min,文火煮沸后,再煮 30min,离火后先熏手足,待药液温度降至 38~42℃时,再将手足入药液中浸泡 30min。
4.4 西医治疗原则
····
4.4.1 一般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和治疗 DPN 的基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酌情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配合降压、调脂药物。
4.4.2 常规治疗
①神经营养药物:甲基维生素 B12、神经生长因子。②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前列腺素 E2脂质体等。
③抗氧化药物:α-硫辛酸旷。
④其他药物: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变态反应药物等。
4.4.3 对症治疗
主要是针对疼痛的治疗。
①抗抑郁治疗:阿米替林。
②抗惊厥药物:加巴喷定、卡马西平。
③麻醉性镇痛药物:常见有曲马多、可待因、羟考酮、美沙酮等,一般在非鸦片类药物治疗失败后才考虑应用鸦片类药物或临时应用于间断性剧烈疼痛的 DPN 者。
4.4.4 局部止痛治疗
辣椒辣素外用。其他的还有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三硝酸甘油贴膜剂、5%利多卡因贴片均可缓解局部疼痛。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