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打造“风电 旅游 养蜂”产业链条

广西新闻网乐业8月20日讯(通讯员 刘伟勇)今年以来,乐业县紧紧依托“央企入桂”重大项目--中广核集团广西乐业风电扶贫项目的实施,大力打造“风电+旅游+养蜂”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多产业、多元化、链条式的发展思路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延伸,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以风电为“上线”,增强经济新活力

中广核乐业风电扶贫项目推进顺利,喜讯频传。位于乐业县逻沙乡全达村境内的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亿元,总装机规模为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4.2亿千瓦时,今年5月20日首台风机并网发电,标志着这一项目开始产生效益;7月30日,一期16台风机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0年10月17日开工建设,按照“入股分红+保底收益”的模式,吸收全县63个村(涵盖全县原所有贫困村)村集体资金3780万元入股,涉及村在项目运营期内持续享受分红收益。对于15个重点贫困村,中广核另外追加投入45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分红收益。项目分红资金将优先用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贫困户五保户帮扶、重大疾病救助等,直接受益群众覆盖63个村的11万人口。此外,项目建设及运营期,将在税收、旅游、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持续提升乐业县经济社会发展,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旅游为“中线”,立足发展新优势

在风电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所在地乡镇超前谋划,依托项目及地域优势,提出“风车花海”的旅游概念,并于2020年率先在平均海拔1500-1800米的逻沙乡全达村草王山风电场内种植了200亩的格桑花。当年在没有任何媒体推介的情况下,就吸引了不少游客自驾前来观赏。通过去年的“试水”,2021年在草王山风电场内又种下约1000亩的凤尾菊和格桑花,让“风车花海”的景观更为壮观。进入七月下旬,风电场内漫山的凤尾菊、格桑花竞相绽放,风车、花海、蓝天、白云、群山、云雾......,构成一幅浪漫美丽的画卷。今年更是成为游客争相前来打卡的新晋网红景点。通过网友、自媒体自发的宣传推介,和“风车花海”有关的短视频、美图刷爆抖音、微信朋友圈。据统计,从7月下旬以来,每天平均有1000名游客到景区进行游玩,截至目前的累计游客量约为2万人次以上。

游客的激增,有效催化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激发当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该县逻沙乡发动群众成立自治景区管理队伍,积极做好户外保洁、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等工作,在景区周边村屯开设的“农家乐”餐饮店已正式对外营业,景区直接带动群众销售当地农产品5万元以上。目前,该旅游项目的相关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下一步,乐业县将重点把“风车花海”景区纳入该县全域旅游发展的“盘子”,在“十四五”及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以养蜂为“下线”,打造产业新品牌

“风车花海”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为当地的养蜂产业提供了优质的蜜源,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之前,当地群众一直有养蜂的习惯,由于只是少数人零星的在自家房前屋后安放1-2个蜂桶,产出的蜂蜜仅供自家食用,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自从在风电场内种植了连片的格桑花,为逻沙乡全达村发展养蜂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格桑花非常适合当地的高原气候,在种植过程中,群众按照分批次、分时段播撒花种,错开鲜花的盛开时间,使花期延长到了6个月。好花好蜂酿好蜜,当地出产的“土蜂蜜”色泽金黄、香甜味浓、口味独特、纯净无杂,品质十分优良,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20年,全达村党支部书记腾德交率先利用花海“筑巢引蜂”。安放在花海周边的20个蜂箱,没过多久便招引满了野蜜蜂。一个花期下来,平均每个蜂箱酿造蜂蜜8-10斤,按每斤150元计算,当年收入约3万元。

在腾支书的带领下,许多群众纷纷看好这份“甜蜜”的事业,主动加入到养蜂酿蜜的行列。“我2020年底开始学养蜂,当时就只引了15箱来试试,谁知道既不费力又能赚钱,一年下来挣了近2万元,效益好了,今年我又相继增加到183桶,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全达村的养蜂大户陈允生兴奋地对笔者说。目前,该村加入养蜂队伍的农户已达20余户,共安放户外蜂桶1300余桶,力争到2021年底发展到2000桶,预计蜂农当年养蜂产值达50万元以上。

下一步,乐业县将进一步利用“风车花海”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养蜂产业,加快注册产品商标,加大产品包装和宣传,通过旅游商品开发和电商平台销售,把大山深处的土蜂蜜等优质农特产品推送到全国各地,用小蜜蜂撬动养蜂大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助推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