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疲倦乏力喊累是不是气虚?补气应该怎么补?

说到补气很多人都知道黄芪,但是整天疲倦乏力,没精神是不是一定气虚呢?当然不是!也可能是湿气重引起的。

至于湿气重不重,大家都知道看舌苔,舌苔厚不厚,水不水,如果舌苔厚腻或水滑,还整天犯困,不想吃东西,不用说肯定存在湿气重。

但是还有一些湿气重可能在舌苔上表现不太明显,或者未学会中医的人可能不一定能看得出来。那我们可能结合其他一些症状,比如头沉、身重、浑身不爽或黏腻、容易痞闷饱胀、大便黏腻粘马桶,那么有这些症状,即便舌苔不是明显的厚腻苔,也可以判断是有湿气重。

至于湿气重不重,以及应该如何调理,之前写过很多文章,这里不重点介绍了。主要是来说说气虚应该怎么补的问题,因为气虚不是用黄芪就一定适合,尤其是气虚兼有湿气重时很多人更是容易迷糊。

可能有人会说,气虚怎么补很简单呀,用点黄芪就好了嘛,不行的话加点党参、西洋参,加强一下不就行了,这能有什么讲究的。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如果仅仅只会用黄芪,而不分情况的话,气没不足,反而胀气或上火。那气虚具体应该怎么补呢?

如果是肺气虚,平时说话没力气,语声低微,中气不足,爬楼梯容易喘,或容易怕风、感冒,但饮食、大小便都正常,那补肺气就好了。

那应该怎么用呢?黄芪当然是可以用,不过因为肺的特点既要宣发也要肃降(简单来说既要呼,也要吸),所以单独用黄芪不太合适,可以配伍五味子,这样既能补,也能收。如果还带有咳嗽(不是感冒咳嗽),还可以用点桑白皮或紫菀之类的。

当然如果仅仅是容易怕冷、感冒,那就吃一两盒玉屏风颗粒就好了。

如果是脾气虚,平时不仅容易累,而且胃口不好,没有食欲,或消化能力较差,吃啥拉啥,经常大便不成形,也容易腹胀痞闷等,那就是典型的脾气虚了。

脾气虚当然也是可以用黄芪的,只是脾主运化,脾虚的话运化不行容易气滞或湿停,因此补脾气的时候最好是补气兼有行气,这样补而不滞。如果不稍微搭配点行气药,就容易胸满气滞或腹胀。

比如用了黄芪的同时,可以稍微搭配点陈皮、砂仁等,当然补脾气一般都不会少白术,山药,党参等等。不过有点要注意,如果脾气虚严重的话,就暂时不用陈皮、砂仁这些,因为行气药一定程度也耗气伤阴。如果有脾气下陷,出现内脏下垂的话,搭配少量的柴胡、升麻(注意是少量,用量不超过6克),效果更好。

如果觉得费事的话,那就自己买点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等等。

如果是心气不足的话,平时容易感觉心累,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等,而且心气不足多伴有心阴不足。补气的话,很多时候用黄芪就不是太合适,反而西洋参更适合点。或者用炙甘草搭配一些养气血的药,如生地、当归、红枣、桂圆等反而更适合。

如果是肾气不足,平时容易气短、喘气、腰酸、小便多等症状,也可以用黄芪,但最好搭配一些补肾的药,补肾阴的比如熟地、山茱萸,补肾阳的比如菟丝子、淫羊藿等,效果更好一些。

可能有人会说,自己用黄芪用得挺好呀,没有什么不适合的,就是容易上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我们说黄芪适合气虚和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服用时不合适的,容易上火。但是气虚体质单纯用黄芪,也可能出现虚火的表现,因此最好能结合上面的这些进行适当地搭配。

当然如果自己仅仅是想补气,没有明显的其他症状,但又担心会上火,怎么办呢?

那就用黄芪配一个凉的,这个凉的可以是滋阴的,比如麦冬、生地、五味子;也可以是凉的补气的,比如西洋参,南北沙参补血的也行,生地、丹参。总之,不要把黄芪当成人人都适合的补气佳品,如果不进行适当的配伍,很多人都不适合的。

最后再来说说气虚兼有湿气重的时候怎么办?其实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因为脾气虚,容易导致湿气重,同时湿气重也容易导致脾气虚。

治疗当然以健脾为主,兼以利湿或补气。有湿气重的情况下,用白术兼以用生白术,搭配茯苓一起,能健脾益气,兼以祛湿。湿气明显,就加点苍术、陈皮;如果气虚明显,就用点生黄芪、党参等。

虽然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分清怎么补,如有疑问,可以留言沟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