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资产冯柳:我找的是能够把聪明人吓傻的机会
“我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好学生,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要排在前面。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平庸,但进入股市就会改变,因为股市给了他们幻像与欲念。”“一个公司再好,如果没有风险点、担忧点,我都很少去介入。我没有能力挣智力跟水平的钱,但我愿意承担风险,聪明人太多,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不多。”“抄底必须是站在最强者的逻辑上,把最悲观的逻辑列出来,当觉得最悲观的逻辑成立也不怕时,才可以去抄。”以上是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的投资思考。在网络论坛中鼎鼎有名的“茅台03”一直是个神秘人物,直到出任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很多人才知道他的本名叫冯柳。作为散户出身,冯柳的投资哲学跟学院派投资人很不一样,在最近的一些访谈中,冯柳罕见分享了自己的“弱者体系”。“聪明投资者”从真实、可信的资料中,整理出了最能体现冯柳投资哲学的36句话,看完或许就能知道他为何能成为一名知名的私募基金经理。聪明人太多,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不多1,我(弱者体系)强调的是防御而不是进取,我总是假定自己一定会犯错,假定自己无法把握最好的那一类机遇,所以我放弃了做优等生,只想保全自己活下来而已。2,我会找风险点,找能够把聪明人吓傻的时候。我不要求自己很高明,因为要做高明的判断太难了,我只是尽量让自己不被得失牵引,做个局外的旁观者。3,一个公司再好,如果没有风险点、担忧点,我都很少去介入。我希望去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我没有能力挣智力跟水平的钱,但我愿意承担风险,聪明人太多,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不多。4,弱者体系是内心认为交易对手是正确的,对方认为它不好,我也同意,我只是去期待变化,只是因为其风险暴露了,可以不被伤害的去等待改变,这就是弱者体系。5,当我是弱者的时候,我一定是分散(投资)的,当我感觉是强者的时候会集中。一只股票持有很久之后,我可能变成强者,这时候可以去做真正的逆向,去做观点的交换,而弱者做的只是假逆向而已。6,我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好学生,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要排在前面,我始终是一个很自在的人。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平庸,但进入股市就会改变,因为股市给了他们幻像与欲念。事实容易被改变,最重要的是回归逻辑与常识7,我总是去想这个世界应该怎样,有什么特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机会,我崇尚先验逻辑、喜欢“闭门造车”。股市无常,如果是后验逻辑就很容易被牵引反复,会陷入幻像与错觉中去。8,股市有很多阶段性认识造成的幻像,一旦有意外发生,就容易被改变。想要不被市场和信息牵引,最重要的是回到自己内心,回到逻辑和常识里去。我不那么在意事实,因为事实是需要证据的,它容易被改变。9,真正的市场是多元的,很多参与主体在里面交换,这才是市场。当市场被一个观点所主宰,大部分人都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市场就丧失了其多样性,那就不是真正的市场。10,当市场是多元构成的时候它是不可测的,而当其主要矛盾减少到足以被认知的时候,它就变得容易判断和确定,这个时候就不是稳定状态了。所以我会在它很容易判断的状态下去思考逆向的可能性,因为这往往是不可持续的。11,找到共识,也不见得值得参与,共识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我们还需要找到常识,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我会在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共识跟常识一致时做顺向。12,共识只是我们研究企业的抓手,而不是与之较真的操作点。关键是判断共识能否被改变,在不可被改变的地方只能做顺向,在可被改变的地方才可以逆向。即便市场错了,你也该假认它正确13,守正出奇求变,研究上的“正”就是逻辑风格,这个要稳定,不能功利性的变来变去,但视角要灵活,这是“奇”,要不停的转换视角去看待问题,再就是要有挖掘变化的能力,这是超额收益的来源。14,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你看见了未来,同时相信你所看见的未来。但我不相信自己能看见未来,所以会更多的基于赔率,市场会展现多种逻辑,当一种逻辑被反映了,我选择相信没有被市场反映的逻辑。15,虽然我不想说市场永远正确这样的话,但即便它是错的,你也该假认它正确。不和能决定你命运的人去争执对抗是我过去读史时的体会,对错是由强者来裁定的,其他人只应去观察决定强弱的因素和其改变的契机,否则就是政治上的幼稚与迂腐。16,我们参与市场的时候,要听最强者的声音,尊重对手,跌的时候要听看空的人的声音,涨的时候听看多的人的声音。17,我们挣的是角度和变化的钱而不是纠正市场错误的钱,市场是永远正确的,关键是在其正确被反复证明后的逆向而行,一定要避开它的正确被展开的过程。18,要站对大时代、大潮流,在鸡毛蒜皮里选择没什么意义。抄底必须站在最强者的逻辑19,我并不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因为我是散户出身,散户做研究的结果往往是靠碰运气,你以为研究对了,其实赚的是运气的钱,运气不好就会很惨。因为散户的研究大多很片面,并且容易陷入偏见,所以我不怎么做研究。20,我喜欢做关注度很高的票,因为关注度高,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对于关注度低的票,我不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因而无从进行选择。历史上我自以为是的研究基本都是错的,选择则基本都是对的。21,我非常重视主导趋势的逻辑,在下跌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看多的逻辑放在一边,全面理解看空的逻辑,当觉得看空的逻辑已经体现后,再去想看多的逻辑,过早思考看多的逻辑容易出现偏见。22,要界定好是战略性还是战术性投资,战略性就买热点买龙头,买大家最想要的好公司,贵点都可以;战术性就是买冷门,博弈打法,拣大家暂时不要但基本面并不差的公司,在价格的保护下等待变化产生。23,我比较喜欢去抄底,但对拐点型公司没有特别喜好,我把下跌分为杀估值、杀业绩(经营节奏)和杀逻辑。24,杀估值的最好,因为跌下来后导致其下跌的因素就解除了;杀业绩的就其次,但只要针对其经营节奏和变化进行投资也是很好的机会;最要小心的就是杀逻辑的,这个一般不建议参与,很难抄对。25,抄底是为弥补研究能力的不足,所以希望在最负面的情境下进场。但抄底必须是站在最强者的逻辑上,把最悲观的逻辑列出来,当觉得最悲观的逻辑成立也不怕时,才可以去抄。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26,研究有三个着力点:产品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格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路径和可把握程度)、股价阶段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视角力度以及预期的程度理解)27,资产就是金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属性,本质就是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进行交换,买入是用现在换未来,卖出则是把未来换现在,关键要想明白未来和现在谁更值钱就好了。28,牛熊市就是这样一个判断依据,当然,对极少数的优异公司来说,未来总是会强过现在的,这就是比牛熊大势更大的大势。29,我不在意股票是否有低估、是否有成长,因为成长很难判断其持续性,我在乎是否具备持有价值,是否长期屹立不倒,至少能够抗通胀。30,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跌令实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显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在股市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31,每个人都会有仓位思维,都会有被屁股影响的时候,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人性,不用去对抗它,利用好自己的情绪,引动它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多层次的思考与总结。32,角度比深度重要、简单比复杂有效,当我们觉得需要深度和复杂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只是找错了问题点。33,不断审视并随时准备修正自己是非常好的习惯,但为了让自己不过于敏感就必须把短期行为放到大情景下去理解。34,人性和情绪只是影响市场的一个维度而已,只是阶段性的约束,长期不是主导性的。我们对这些不能贴的太近。就像以前学小提琴,老师告诉我不要把耳朵贴音箱的太近,那样会觉得拉的挺好听,但别人未必觉得。35,在股市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方向和可能的变化才有价值,所以我不太追求效率,长时间的等待是我一直以来的经历,这并不影响回报。36,永远要有仓位,选择相对更好的机会,做时间的朋友,至少不能是敌人一、投资之道投资风格是不择时、不对冲、不用杠杆、不做空、不做复杂的衍生品,始终保持高仓位单边做多,赔率优先情况下的分散潜伏,以及在概率与赔率统一时的重点突破。逆向为主,但不见得经常集中投资,因为我是赔率优先体系,一定是分散介入。持有的股票数量也非常多,首先要满足高仓位原则,所以在概率不足的时候我会在很多赔率高的股票上做分散投资,当确定性大的时候再换仓提升比例,所以叫“重点突破”应该比较恰当。冯柳是根据自身情况构建“弱者体系”,假定对这个市场上的大部分东西,都看不穿,所以要等它简单地呈现在我面前,强调的是“简单”与“呈现”。因此我很少自己去研究,而是选择大幅上涨或下跌过的股票,回避方向不明的股票。我需要完全的呈现,而大幅度的单边走势后,其背后的主要逻辑一般都会呈现出来。它必须是简单直白的呈现,不是我去挖掘和研究后的理解。弱者体系就是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与常识,我的整个投资框架都是立足于这个基本假设而建立起来的。我把市场分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种,强者是要深度研究,让盲区消失,所有方面都要看见,弱者是只要不呈现就看不见。那收益看不见没关系,得到了会更欢喜,风险看不见是不行的,所以就要等它呈现出来,变成风险可见,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大幅下跌过的股票的原因。其中的关键就是赔率与常识,用赔率抵御风险,用常识增加确定性。后期我有所进化。即便风险看不见,但只要收益那部分足够大,能够一俊遮百丑,风险暴露时能够被市场原谅也可以。所以,要么大幅下跌,要么长期上涨,前者是逆向投资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顺势投资的基石,两者并不冲突。我最喜欢的是企业基本面没问题,但因为风格原因被市场杀估值。再就是企业有点问题被市场怀疑,就像是人生了病,没发作时容易被忽视,到严重的时候又会很担忧。如果对某个行业不熟悉,我就只守正不出奇,只选择大家有共识,并且都相对认可的标的,不会去挑选自己觉得好的标的。而在我熟悉的领域就会去出奇,可能会挑选一些市场有分歧的标的。冯柳谈逆向投资:第一: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历史上很优秀的公司,在不做交易的情况下,长期持有的复合回报率也就是年化二十几个点,这还是在它们没有被证明优秀的时候参与并长期投资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要挣超过这个回报的钱是很难的,因为你不可能全部投资都选择到了这些优质公司。那么,要有超额回报肯定要逆向投资。第二:逆向投资还可以把意外伤害降到最低。我看股票时经常会把它们历史高点时的研究报告拿来看,很多时候我会惊出一身汗,因为觉得好有道理。逻辑好完整,无懈可击,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我看了这个研报分析很可能会被打动。所以我喜欢看跌了很久的票,因为长时间的下跌使得负面方向的思考和演化足够充分,如果在负面思考下都能被吸引,那么万一有正面的变化那意外就成为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了。第三:逆向投资也符合博弈之道,它可以弥补我们作为买家的天然劣势,任何人买一个票的时候都不会比他卖的时候理解更充分,因为少了持有环节的跟踪和进程思考,所以在别人因情绪不好而影响判断或行动力的时候,你才会抵消掉这方面劣势。所以,选择好公司是一方面,非常便宜的买同样重要。另外,我们要看透一个公司三年以上都比较难,但市场一年估值的波动足以抵消三年的业绩发展,也就是说,除非你有长达5到10年的洞察力,否则都不能奢谈不理会市场只看企业,而逆向投资是最好的抵消估值波动干扰的方式,这些都决定了逆向投资是长期投资的一个必然基础。什么是逆向投资?逆向投资的核心就是在负面思考的时候买入,下跌只是负面思考的表象,但不是所有下跌都代表充分的负面思考,有时不那么充分的上涨也可能是另一种负面思考。这个世界是复杂且充满变化的,我们挣的是角度和变化的钱而不是纠正市场错误的钱,市场是永远正确的,关键是在其正确被反复证明后的逆向而行,一定要避开它的正确被展开的过程。大部分事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当负面被充分体现后正面解读便可展开,即便暂时没有,但当其负面被如此显著的呈现出来后,积极的变化也会自然而来。冯柳是这么做的:我一般会先看跌幅排名,在跌得多的板块里面找跌幅相对小的个股,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相对少跌,有些好公司的估值可能被整个板块压制了,本来是要涨的,却被压住了,这是属于要还债的。如何判断标的?挖掘股票的策略是怎样的?好的生意模式同时还符合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这三个要求,可预期就是要搞明白1年内的业绩和估值情况,可展望就是要能大致感受出企业三年的发展路径,可想象就是要能对10年后的未来有所期盼,可以很模糊,但得有想头。前两条决定企业的业绩及持续性,最后一条决定能否在估值上升的情况下表达业绩。即“10—3原则”,意思便是,首先判断这个企业10年后也一定要存在,且逻辑上有更好的可能,这是前提,毕竟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企业的消亡。然后就是论证出它3年内能出现盈利提升和估值提升,前者需要对企业有了解,后者需要对市场有认识。关于具体研究研究有边际效益问题, 要找效益大的地方投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要求,大部分时候只要同步于市场进行理解就可以了,但被市场多频次演绎后就得在市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超越、要和市场比深度和远度,极端共识区域就得尽量找市场认识的相反点、要和市场比角度,这几个层次的难度是递进的,所以要有阶段认识能力相辅助才容易进行。各方面都完美的系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放弃效率和短期安全的系统往往才会是长期安全和可重复的,这不太符合人性,也就保证了系统的独特和有效性,也有利于将精力放在长期要素和战略点的思考上。研究有三个着力点,产品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格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路径和可把握程度)、股价阶段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视角力度以及预期的程度理解)。阶段分析能解决倍率分布问题,基本面研究可以解决空间、方向和信心问题,阶段认识是相对次要的辅助工具,不能夸大但也不能没有。守正出奇求变,研究上的“正”就是逻辑风格,这个要稳定,不能功利性的变来变去,但视角要灵活,这是“奇”,要不停的转换视角去看待问题。再就是要有挖掘变化的能力,这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尽量寻找虚实结合的标的,实是落脚点和确定性,绝不能错;虚是展望、是臆想,也是大利润的来源,上面说的求变就是这意思,既然是变化中的那自然不能太追求准确,有个大概就可以了,对了是命好,错了就拉倒,所以要严肃活泼的进行研究,严谨的寻找确定性,也要敢于不那么严谨的拥抱不确定,冲它而来但别为它过分支付。 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跌令实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显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这就是虚实结合带来的效果,如果涨几十个点就让人有想卖的感觉,那就说明虚处不足,就不太可能是好选择,最后也许连那几十个点也不容易挣到。反过来也是一样,跌了不敢重仓加的就说明实处不够,要多检讨下自己对确定性的把握能力。一般来说,长牛好票都是那种能持续化虚为实、以实展虚且不断良性循环的。研究时应先把前提定好,是战略考虑还是战术选择,如果是战略考虑那就不要去管什么价格包含或预期差,如果是战术动作就应对市场进行分析,着重于市场理解。战术战略一致性的机会实现起来会更简单轻松。战略决定期要以企业质量为先,非战略决定期要以市场的预期包含程度为先。最好在跌的时候研究票,即便是上升过程也尽量选择回调的时候做研究,不是从操作角度,而是从研究的冷静客观和时间从容出发,负面情绪下得出的乐观判断也比正面情绪下的乐观判断更容易准确也谨慎。信息的价值与被市场演绎的频次负相关,但不能以市场是否都知道该信息来衡量其有效性,只要未对其进行恰当的演绎,则该信息是否被广为人知并不重要,毕竟会有很多因素压抑市场对信息的体现和理解。反之,即便是市场完全未知的信息,如果股价已经演绎过了,其价值仍旧要相应的给予折扣。顶底两端是最重要范畴,这个清楚了才会有方向感,所以要对各重要阶段的顶底进行标注,找出当时对应的基本面和估值体系,然后将其与当下对比,找出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建立基本面坐标体系,这样可以有参照,就容易有方向感,这需要对基本面和整个估值体系及逻辑和市场心理进行理解。顶底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很宽,不能用一个数量来界定,关键看在你逻辑风格中是否可逆。不同投资周期的研究要求也是不同的,长线落脚点是事实与可能性,中线落脚点是预期与市场的匹配,短线落脚点是情绪及信息扰动,这三点经常会不统一,但有时会相通,只是呈现方式与周全性不同。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也在不断变化,变化是常态,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多方向的反复审视,对世界有敬畏心,这个敬畏就是要认识到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出现意外的,所以要尽量让自己处于有保护的状态,尽量多的假设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在具体的持股策略上,冯总采用的是“集中持股”:好的投资机会是有限的,投资者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真正的风险控制在于有效且充分深入的思考,所以我比较倾向做集中投资,这是我主要的风格选择。另外我一般不持有高比例现金,哪怕有再大的倾向认为市场会跌,放弃做波段甚至躲避大幅度下跌的想法,这样虽然会不够完美,但可令人放弃贪念并限制恐惧所带来的错误行为,有利于把精力放到更大更简单的事情上去。任何方法都是利弊相随的,我这样虽然在系统大熊里会很受伤,但有利于平时大部分时候的情绪及思维方式的稳定,我接受这种方式带来的最大伤害,只因为我更看重它给我带来的好处。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绝大部分在人们的认识和控制之外,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开多决定因子的投资,降低变化的复杂性,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不被变化伤害的位置,抱着敬畏之心寻找无需卖出的优质投资标的和时机然后时刻思考是否需要卖出。关于卖出与估值目标:卖出条件应分两种,一个是梦想落空时的出逃;一个是达到预设后的收手。前者比较简单,什么时候发现就什么时候离开,不太计较价钱和时机,因为没有什么损失会比把自己困住丧失其他机遇来得更大。对于后者,老巴有句话,最好的投资是永远不用卖的,这个比较容易误导人,其实是指一直让你找不到卖出理由的才是最好的投资,因为有的企业可能在你整个投资生涯中都可以保持持续的成长,当然,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世界级的伟大企业,只是这一般都属于事后的总结而非预判,所以我们只能心里祈祷它是个永远不用卖的家伙,然后经常审视它现在是不是该卖了,在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保持跟踪以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阶段预期。我们的世界是复杂多因素的,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思考,在多元思维后简化、择选出易感知的方面,再做出不见得最正确但肯定更容易把握的决定。因为理论上只要你能确定会有下跌就可以算卖出条件成立,难点是你如何在多因素矛盾作用的情况下来确定,这取决于能力圈和赔率。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避免永久性资本损失,但对可逆的下跌不强求回避,也就是说会被中长期因素修复的波动可以不理会,除非是有绝对理由和充分信心。很多人看老巴说保本重要又说跌50%不怕的话太矛盾,我认为不冲突,他指的应该是永久不可逆的损失,我曾把它分解成三个层面,一是估值倍数的不可逆,也就是说基本面看对了,但现在的倍数以后不再会出现了。二是业绩的不可逆,就是和你预想完全不同,且不是短暂偶发因素导致的。三是时间的不可逆。这不是追求买入就挣,而是要求企业的内在价值必须有增长,允许延后进行集中体现,否则就算在倍数上和业绩上是可逆的,但时间已经损失了。我认为好的估值目标应该是有换位思想,从市场多生态多偏好的角度去解释对手双方和现在与未来,它必须是合理非偶发的,从结果上能达到需求平衡的区域,如果是寄托在失控和错误中,那么就算达到,也不能否认当初设想的侥幸。另外,到倍数的理解上,我在以前的贴中也有谈到,认为我们对成长股需要担心的是错判而不是高估,也就是把不能成长的当作成长来估,因为真正的成长给再离谱的价格都问题不大。只是,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先前确定的之后未必真会如此,所以我们在买入的时候要把不确定考虑进去,在理论估值和不确定率中间找到一个能接受的区域,这就是我对安全边际的理解。并且,由于对事物的熟悉和认识程度因人而异、事物的可见性也随时间进展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所以我非常赞成个性化和动态化的弹性价值评估,在一个微妙位置上的不同选择都可以理解为正确的,是不同的人针对自己能力圈和承受力做出的不同判断,只有抛开后验的思想才能够平心去想怎么做才是适合自己的,这本身也是市场多层次多流动的基础。总之认清估值倍数的高弹性大跨度可修正的变化特点,再结合业绩增减的双重乘数效应,我们就更能接受和理解市场的大幅起落并参与其中了。投资要听三个声音,一是企业的声音,就是了解企业基本面,二是市场的声音,就是前面讲的借助市场智慧完善认识,三是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获得角度感和进程感的方式。关于读书,个人觉得先读传记和案例, 再读理论书为好,否则就容易教条,也吃不透理论,先有故事底子,再学理论的过程就容易串联引申,比较容易产生效果。所以我一向是建议别人先学史再学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