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自由行之六
游记
黄山自由行之六
游览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国家5A级景区)
(2021年5月16日)
文、图/墨吟
游览棠樾牌坊群和鲍家花园后,已近中午,天气亦放晴,恰好有一辆出租车在棠樾汽车站下客,于是我们来不及吃午饭,立即打的前往唐模村游览。
图83:唐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唐模是唐朝模范村的简称,亦含有按照盛唐模式和风范建村之意,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汪叔举,他在这里栽种了大批银杏树,为子孙建村创造了良好条件。汪氏后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一个适宜聚族而居的村落,取名唐模。
公元1087年,汪家内侄许氏兄弟因父母双亡,从许村来唐模投靠姑母姑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家族超越当地汪、程、吴三姓,成为唐模村最大的名门望族。
唐模老茶厂客栈是唐模的入口处,这个老茶厂已不再生产茶叶,而是改造成了一个法式客栈,共有客房六十余间,以满足高端游客和外宾度假休闲之需。
图84:唐模村入口-唐模老茶厂客栈
穿过唐模老茶厂客栈,进入一个很大的戏楼,可以按戏单上的曲目点戏,大多是黄梅戏的折子戏,每一出收费500元。
图85:戏楼
祠堂是古村落的一大景观,每个家族都有宗祠,宗祠之下还有若干支祠,有的大家庭还自建家祠。据统计,徽州地区就有大大小小的祠堂一万多座。许氏宗祠位于村东,于清·嘉庆年间按民间最大规格——三进七开间而修建,被称为徽歙祠堂之典范。太平天国运动时毁于战火,后经多次修缮,基本趋于完整,可惜上世纪六十年代再次遭到彻底毁损,现在只留下外形尚存的遗址。
图86:汪氏宗祠-唐越国公汪华塑像
图87:许氏宗祠遗址
图88:许氏支祠之一:尚义堂
图89:许氏支祠之二:继善堂
水街是唐模村的主要街道,两岸民居好多都是受保护的特色历史建筑。贯穿全村的小河叫檀干溪,取《诗经·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之意。沿河建有长廊,长廊靠椅叫“飞来椅”,俗称“美人靠”,“靠一靠,十年少”。
图90:水街
图91:水街-特色历史建筑
图92:水街-长廊靠椅
檀干溪上有十座石桥,其中高阳桥名气最大,因许氏来自高阳郡而命名。高阳桥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为数不多的徽派廊桥之一。
图93:水街-高阳桥
沿着檀干溪走过高阳桥,是一个很大的广场,设有主席台,可见照壁和一排典型的徽派建筑。村民可以在这里举行集会,也可以跳广场舞。
图94:唐模村广场
继续前行,道路变得狭窄起来,是一条由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称为古驿道。在驿道旁,有一座檀干园门楼,外面竖立着由国务院颁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理石碑,这应该是唐模村最高规格的景观了。
进入檀干园,视野豁然开朗,原来是一个精巧的湖。相传清代初期,许氏家族有一位富商,他老母忽发奇想,欲去杭州西湖一游。因老母年迈无法成行,富商便在村里选中一块地,仿西湖建造了一个人工湖,名曰小西湖,供老母赏玩,故人们又称孝子湖。
小西湖湖面三潭相连,乃取“三潭印月”之意也。
图95:古驿道
图96:檀干园入口
图9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图98:小西湖之一潭
图99:小西湖之二潭
图100:小西湖之三潭
离小西湖不远的驿道上,赫然竖立着一座同胞翰林坊。许氏家族的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于康熙十五年和康熙二十四年先后考中进士,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翰林,并恩准在唐模村建造此牌坊,以表彰他们为朝廷作出的贡献。
在徽州地区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天下牌坊数徽州,徽州牌坊一座半。”一座指的是歙县徽州古城的许国牌坊,半座指的就是唐模村的同胞翰林坊。
图101:同胞翰林坊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翰林就出在唐模村,名叫许承尧(1874-1946),是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他曾为唐模村撰写一副对联云:
喜桃露春浓 荷云夏净 桂风秋馥 梅雪冬妍 地僻历俱忘 四序且凭花事告
看紫霞西耸 飞布东横 天马南驰 灵金北倚 山深人不觉 全村同在画中居
这副对联,将唐模村一年四季、东南西北的美景描绘殆尽。
图102:许承尧故居
至此,不远处就是唐模村出口,道路也宽阔了。只见一座沙堤亭(又称八角亭)为绿树掩映,上下三层,建于清·康熙年间,其独特的造型独一无二,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亭乃镇风水的标志性建筑,故没有楼梯,游客不能登高望远。
图103:沙堤亭
在沙堤亭旁边,是一棵生长在溪边、树龄400余年的老樟树。这棵树名声大振,缘起于1982年拍摄黄梅戏电视剧《天仙配》,摄制组看中了这棵老樟树,遂以樟代槐,把它当做槐荫树进行拍摄,让它为七仙女和董永做媒,成就了天仙配。老樟树获得“天下第一媒树”的美誉,吸引大批游客来到了唐模村,树名也就顺理成章改成了槐荫樟树。
图104:槐荫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