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有意思】13为什么我们只能记住电影的高潮和结尾?

全文1000字,不到三分钟

权威的实验,有趣的文章

Kahneman, D.,Fredrickson, B. L., Schreiber, C. A., & Redelmeier, D. A. (1993)

卡尼曼研究两位肠镜检查的患者,发现后者时间更长,按道理接受的痛苦应该更多。但是后期调研发现,前者的感受更痛苦。

为什么经历了更多的痛苦,感受却没有更糟呢?

我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

******华丽的分割线******

北山开扯:

1

好的结尾,成功一半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好的结尾,才是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重要环节。

好的结尾,就相当于前文提到的“近因效应”。

近因对于受众影响非常重要,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人们对于最后的记忆会非常深刻。

所以宜家付款之后可以购买“1元冰激凌”,便宜又好吃,这一个终值体验,极大的提升了整个购物过程的满意度。

相反,如果一个服务员在各方面做的都很周到,就是在最后一刻,有一点小瑕疵,也会极大的影响对这个人的评价。

所以,善始,也要善终。

2

峰值体验

如果说终值体验,相当于近因效应。那峰值体验呢?既不是近因、也不是首因。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首因和近因对于人们的印象更深,只是对于相对平均和普通的人和事来说。如果中间有一个特别出类拔萃的,当然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啊。

我们对最好的、最漂亮的、最打动人的事物,当然印象更深刻,不管它在哪个时刻出现。如果刚开始就出现,那就会叠加首因效应,让人一鸣惊人;如果最后出现,就会戛然而止,叠加近因效应。

就说卡尼曼这个实验。由于最痛苦的峰值体验结束之后戛然而止,所以峰值和终值叠加到一块,给患者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刺激。

反之,如果最痛苦的过程过去之后,即使你持续一段时间,结束时感觉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痛苦了,所以感受反而能好一些,这也是“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3

高潮在哪里

知道了峰终定律,就知道,一般电影或者节目的高潮在哪里?一般不是在最后时刻,也是在接近最后的时刻。

就像我们常说的“压轴演出”,并不是最后一个上场的,最后一个上场的叫做“大轴”,压轴是倒数第二个上场。

你去听德云社的相声,节目安排的顺序,严格体现出地位和表演能力。地位不说。表演能力最好的演员一定要安排最后,效果才最好。

如果是喜剧竞技节目,排在相对靠后也是最有优势的。因为,第一个是热场演员,观众的情绪是冷的。观众开心的感觉上来了,之后的喜剧演员可能就更容易把观众逗乐。

最有实力的演员在最后,给观众带来最好的峰值体验,这对于提升整场效果都至关重要。

情绪需要渲染,情感需要递进。好戏一定在后头,但是你跳过前戏,直接剧透结局,也一定会大失所望。

好饭不怕晚,慢慢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