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笛声》及其评析
柳下笛声
康紫阁
暮色降临,如弓的缺月挂在天边,柳枝随风摆动,寂寂无声,我知道风中一定有一个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污秽和丑陋,只有纯洁和美丽。
小时候,爷爷吹出的笛声总在我耳边响起。那一段段温婉悠扬的曲子,撩拨的人思绪万千。在湖畔这张水墨丹青的画卷里,那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沾着落花的气息,它们向我耳边传来,直到我心底。我听到了散落在童年各处清新淡雅的音色。在那孩提时代,有着笛声的陪伴,身边的桃花似乎也被浸染,飘落一地的粉红,它们一起点缀着我的整个童年。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岁月蹁跹,童年不再。可是,涉过浅浅岁月的河流,我心中依然回荡着童年时代的笛声。在朦胧的梦里,稚气的童年依然,如细雨连绵般美好的童年依然,苏子说:“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只是少了那拨动着我心弦的笛声。
朋友说我想个厌世者,我付之一笑。厌世又能怎样。我承认我是一个厌世者,但是我又保持着一颗自然的心。比起那些“爱世者”,我认为这是更为重要的。在浑浊的世路中,自然之心还有多少呢?
那柳下的笛声早已消逝,而我却久久沉浸在笛声中。
【江一点评】
紫阁的这篇小文,虽然短暂,但性情极好。透过纤细温婉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心思细密、情感丰富、善良纯真的作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关注到紫阁的文字气息。初看,我便发现他对文字、情感、意象、情节等有着或自觉或不自觉的敏感。要知道,这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真的很不容易,也很难得。也许这是作者心灵的自然流露,没有用到任何手法,可正是这份纯真和自然,才是最美的。不唯此篇,我发现作者其他的文章也有着类似的情调,即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思考。而这些,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都是对美真挚的追求。
一段婉约的文字,表达了对童年的无限眷恋,写出了对爷爷优美笛声的深深怀恋,作者用诗意的笔触淡淡的讲述着淡淡的往事,我们似乎感受不到往事的发生,但是岁月的静好与美丽却如东风春雨一样吹入、渗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也许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场朦胧的梦,虽然很美,但却没有方向。最喜欢紫阁的这一句:“在那孩提时代,有着笛声的陪伴,身边的桃花似乎也被浸染,飘落一地的粉红,它们一起点缀着我的整个童年。”
透过孩子的文字,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的灵魂与生活。也许孩子的灵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也许孩子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世路风霜不会因为是孩子而消逝,聚首言欢也不会因为是孩子而永在。我想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与心灵,是主动默默的去做,而不是抱怨什么。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自然而然无需解释的事实,是时代赋予的秉性。
柳下的笛声依然,思乡依然,童年依然,童年是最终的家园。
【注】康紫阁系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十九班学生。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衡水市作协委员,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韵》编委,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诗集《桃花坞雨》、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