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绮梦》(第二辑)之浅秋后的仲夏
浅秋后的仲夏
文/绘绘
从榷山老师手中接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她笑了。
榷山老师那句如唇语的话,虽然轻的近乎没有声音,却是那么正确,那么有力。
“原来,我真的可以。”她轻轻舒了一口气,回想着那个沉静而复杂的上午。
文言文是她的弱项。
“开始答题。”考试信号发出了。
望着满篇子文言文的她,尽管听到了铃声,却迟迟不肯落笔。深吸了一口气,最终她陷入了题海之中,沉默在麻木的寂静之中。
不知何故,外边响起了阵阵电锯声,直击她的心头,可是还是无法将她从麻木的寂静中拽出,反而让他的心绪变得更加浮躁,似乎这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了。她烦乱地移了移本不碍事的笔袋儿,手中的笔却趁机滑了下去。望了望讲台上监考老师严厉的目光,她又从笔袋中拎出一支笔。电锯声停了,教室内又恢复了一片与世无争的宁静。
“今天可是我的生日啊。”她委屈地想着,又看了看陌生而又奇怪的语句,叹了口气,已经过去五分钟了。监考老师从她身边走了过去,她装作无意地掀过卷子,尽管掀过去的那一面仍是空白,她却不愿再翻过去看了。做一题是一题吧,她这样想着。
她仿佛掉进了深渊,里面深不可测,空洞无物,无依无靠。盯着卷子,她陷入沉思之中,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思考,只是盯着同一句话,心中默念无数次。她轻轻地摇了摇头,想让自己摆脱这种状态,却总是无济于事。
她的脊背冒出了冷汗,手也开始颤抖。放下笔,正了正坐姿,她深吸一口气,仿佛是从深海浮出水面,换了口气。这下心中的慌忙倒是减了几分,她又提起笔,在卷子上机械地划完关键词后,默念着文言原文。
“刘正,字清卿,清州人也。年十五,习吏事,迁尚书户部史……”
罢了罢了,她又翻开后面的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又一遍遍仔细地对照着原文。
“明明都一样啊……”她眼中充满了无助甚至绝望。
“请看第11题,刘正谦得其实中的‘谦’改为‘廉’。”门开了,考场中传来低沉浑厚却熟悉亲切的声音。是他,是榷山老师。而身为督学的她却不敢抬头,只是在惊异中匆忙地瞅一眼,便又瞬间低下了头。或许是怕榷山老师看到狼狈的她,或许是怕辜负了榷山老师对她的期望,或许是想将自己埋没在大众之中,静静地在恐慌之中熬完那剩余的两个多小时。
考场中又传来了脚步声,一定是监考老师又走下讲台转了。她正了正坐姿,装作沉思的样子。可他的身影却在她身边不动了,她屏住呼吸,静待这监考老师的离开。
奇怪的是,监考老师故意将手中卷成纸筒的卷子轻轻地碰到她,她慌忙抬起头。映入她眼帘的竟然是榷山老师温暖而坚定的微笑,那微笑是如此的熟悉、亲切,他的眼睛仍像平时一样闪闪发光,透出豁亮的光芒。
“加油,你没问题。”榷山老师用轻似唇语的声音留下这句话,便离开了,整个过程不到三秒钟。幸好,在我抬头时,我看到了榷山老师的话,他的语气也同样的温暖而坚定,顿时,一股暖流驱走了我心中的空虚,一道亮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黑暗,泪水也渐渐湿润了我的眼眶。
她想起了她每天督促同学背书和写自助的认真,她想起了她给同学们纠正错别字的微笑,她想起了她与其他督学和榷山老师谈论学习策略时的欢笑,她想起了收到榷山老师书时的幸福。那个她是那么的自信,因为她是一名听话、勤奋、努力的学生。
轻轻擦去脸颊的泪水,心中留下一片沉静,她的眼神变得明亮、坚定,似乎有神相助。
“我一定要做好。”她翻到试卷最开始的那一题,安静而敏捷地做了起来,这时的安静不再是麻木的、不再是与世无争的了,而是充满了自信、坚定和力量。
放下笔时,外面传来的是阵阵的喜鹊之声,看着字迹密密麻麻的语文试卷,她的眼眶又有点儿湿润了。
“一定要把榷山老师留下了的文章《青春绮梦》写完。”她暗下决心,低下头,用纸巾擦一下疲惫的眼睛。
在那个浅秋,有幸遇见榷山老师;在这个仲夏,感谢遇见榷山老师。
【江一点评】
很欣喜,在高一的最后,我收到了绘绘的参赛小说《从浅秋到仲夏》,从题目上看,这篇小说就很有意趣。按说,应该是仲夏后的浅秋,怎么会是浅秋后的仲夏呢,这很新颖,但却不是无厘头的新颖。而是有着校园特色的,学校总是在浅秋开始新的学年,在仲夏结束一学年,所以,《从浅秋到仲夏》很符合青春期梦主题的,题目巧妙,而且很有意蕴,带有诗的美感和张力。从内容来看,小说写的是一次考试,但写的是那么举重若轻、详略分明,没有赘余的内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点到了人的心坎上。因此,按说写一次考试是复杂的、困难的,但绘绘这篇却是很成功的,获得了她所追求的,表现了她所思考的。对于我们而言,不愧是一篇经典的美文,在内容和手法上给予我们诸多启示。文章的亮点很多,这里主要谈两点,第一,小说的描写做的很好,纵观小说,里面的人物主要是“我”,榷山老师、监考老师都是次要人物,小说中“我”的活动范围很小,无非就是一张课桌,考试中,“我”还只能坐在那里,这样的特定环境给小说创作设置了天然的难度,可是绘绘抓住了突破困境的有力工具,那就是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都很出色,比如“她烦乱地移了移本不碍事的笔袋儿,手中的笔却趁机滑了下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我”那种心不在焉的状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第二,小说的情感落差处理的很棒,比如“可是还是无法将她从麻木的寂静中拽出,反而让他的心绪变得更加浮躁。”,比如“电锯声停了,教室内又恢复了一片与世无争的宁静。”这里的宁静是无助的沉静,没有生机,没有希望,到后面“她翻到试卷最开始的那一题,安静而敏捷地做了起来,这时的安静不再是麻木的、不再是与世无争的了,而是充满了自信、坚定和力量。”这里的宁静与前面的宁静不同,是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这两种静的对比就是两种情感的对比。最后,小说的语言也很值得玩味,形象、生动、灵活,符合作者的形象,做到了人字合一。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