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 何勇
渡
何勇
南方水乡小镇上有一大户人家,生养一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娇容其好,虽尚未出阁,但不知怎么的竟然怀了身孕。一时间,小镇上风言风语,随风而入人心。
大户老爷暴跳如雷,夫人慌忙询问少女个中缘由,始终不得解。眼看少女小腹日渐隆起,一气之下老爷硬是把少女关进院中柴房些日子,少女哪经得起那折腾,被逼无奈之下,终说出孩子生父是谁。
少女梨花带雨状道:孩子父亲是位远近闻名的寺庙住持。大户老爷夫人听罢也就不再言语,只得连连叹气,命下人将少女扶回闺阁。
怀胎十月后,少女终将临盆,在电闪雷鸣的一夜里,孩子一接生下来便被大户管家扔到了寺庙,附一纸条随孩子一并放入篮内,留给了寺庙住持。
恰被寺庙看门的小沙弥看到后,把篮子送到住持处,住持仔细看了看,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便默默地留下了孩子。
至此往后的日子,寺庙住持便常抱着孩子下山云游,跑遍了小镇,挨家挨户为孩子化缘讨奶。但凡住持所过之处,待过之地,小镇里的人们总会指指点点,多少人竟到寺庙去漫骂住持不念佛经念红尘,是个地道的花和尚。住持真可谓是受尽千夫所指,寺庙香火也少了许多。
这样又不知过了几个春秋冬夏,大户人家的少女俨然变成了位妇人模样,虽生活在大户人家,却也早没了当日少女的懵懂与青春。几年间的内心煎熬,妇人实在忍受不住当为娘的心情,日日托下人偷偷打听孩子的状况,每次听闻下人回来讲起孩子,眼泪总是忍不住的在明眸打转。
终有一日,妇人哭着向大户老爷和夫人道明了这些年的一切,原来当年与少女所生孩子亲生父亲另有其人,与寺庙的住持没有半点关系。
大户老爷和夫人听罢,也跟着惭愧地哭了很久,随即作出决定:去寺庙接回孩子,想弥补这发生一切。
大户妇人和家人挑选了个黄道吉日来到寺庙找到了住持,一眼望到当年的弃婴长成了七八岁的俊俏男童,心中满是欢喜;在一眼看到当年的住持已经年迈到双目已盲,端坐在蒲团之上,口中依然念念有词。不禁内心感到愧疚,随向住持说明来意和请求,并令下人送上了“香油 钱”。
住持只是缓缓地双手合十,淡淡地还是那句“阿弥陀佛”。便把孩子叫到跟前,摸了摸孩子的脸蛋,摆了摆手,让孩子跟随妇人就此离去。
寺庙住持感受到孩子跟着妇人渐渐远去,随即命僧人关闭禅房,继续佛前打坐诵经。一旁的学法众僧们不解,纷纷出言问道:师祖多年来名声扫地,不得辩解,为何?
住持说:“我们出家人本应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当年我所作所为皆为渡,别吝啬自己的善良,能解少女之困惑,能救弱小一生命就是善。误会也好,解释也罢,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是枉然。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一切都将美好!
一众僧人听罢,纷纷双手合十......
夜晚时分,小镇上一派祥和景象,大户人家里面,张灯结彩,杀鸡宰羊,管家忙前忙后的吆喝,下人们忙里忙外的忙着,小少爷被家人们围在了中间问长问短,没有人看见那位妇人,此刻正站在自家大门口,心里涌进了一股暖流,面朝寺庙的方向也是双手合十。微风中,飘零着点点泪花,月光下她的背影,像极了当年那个懵懂少女。
作者简介:何勇,秉承,来往楚云间,豫而后作文,故取笔名:楚豫。那时年少春衫薄,走马行句间,寻觅人生真谛,寄托无处安放的青春。在红尘流浪中已入中年,幸好尚不油腻,初心依旧在。用生命体验生活,在俗世中修行,在朱门里打磨,吟得诗歌、对得楹联、写得散文、著得小说,虽未到著作等身,文字已然浩荡数十万。得遇贵人相助、幸亏名人指点,相继加入济宁市作家协会、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担任泗水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助理。余生很长,且庆余年,一路行走,用心体察世间万物和天地,用文字记录感恩和慈悲。红尘万千纷扰,且自万象如豫。
●
主一位编 :张主彦
副 主 编:沉 穗
编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