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诗经 小雅天保注译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榖。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徧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保定:保佑安定。
俾:使。
单厚:单,义不明,或通亶,诚然。
除:给予。
多益:众多好处。
戬榖:戬,灭,引申为尽。榖,善。戬榖即尽善。
罄:尽。
遐福:长久的保佑。
阜:土山。
至:旧释为涨潮,意通,然至无此意,未免强解。可通瀄,即汩涌。
吉蠲为饎:即蠲吉为饎。蠲通涓,择。择吉者为荐神之食。
孝享:孝从爻从子,当为卜人。孝享即卜与祀。
禴祠烝尝:春祠,夏禴,秋尝,冬烝。
君:神尸。
卜:通畀,给予。
吊:问尸。
诒:致,予。
质:诚。
徧为:徧即遍。为,认可。
恒:通緪,月到上弦。
骞:通蹇,即损。可参见《无羊》“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无不尔或承:或为语助,即无不尔承,承即受,没有不让你承受的。
上天庇护安定你,这种保佑会很坚固。使你变得诚恳庄重,还有什么保佑不给你?使你有众多的好处,而没有什么东西不丰富。
上天庇护安定你,使你变得尽善尽美。所有一切没有不适宜的,受到上天各种馈赠。赐给你长久的保佑,每天都不够。
上天庇护安定你,没有什么不兴盛。像大山像小山,像山岗像丘陵。像河流的汩汩涌动,没有什么不增加。
选用好的食物来制作祭品,用它们来占卜和享祀。举行禴祠烝尝四种祭祀祭天,以及祭祀先公先王。神尸说:请赐给你,没有尽头的寿数。
神们来问尸之后,给你大量的保佑。人要表达诚意,每天都要用饮食馈神。众黎民和贵族君子们,才会都认可你的德行。
像月亮渐渐圆满,像太阳渐渐升起。像南山一样的寿数,不会有损伤不会有失败。像松柏一样茂盛,没有什么好处不让你承受。
本篇应当与《尚书康王之诰》结合,录《康王之诰》如下: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曰:「敢敬告天子,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武诞受羑若,克恤西土。惟新陟王毕协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人休。今王敬之哉!张惶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惟予一人钊报诰。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务咎,厎至齐信,用昭明于天下。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乃命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恤厥若,无遗鞠子羞!」
群公既皆听命,相楫,趋出。王释冕,反丧服。
在商周的时候,主要的王室建筑有宫、庙、室、宗、家。从西周金文来看,宫、庙、室,是行政区域,宗,是祭祀区域,家,是居住区域。
从鹿鸣之什的其他篇章来看,基本可以判断,鹿鸣之什,都是宣王时期的作品,因此,本诗应当是宣王登基礼的一部分。
从本诗的前三章来看,每章起句都是“天保定尔”,说明这是祭天时,天之所告,而这些告辞则被记载下来。当然,也可能是祭天后,召伯虎对宣王的祝福。
四章,则是告祭先王,即告于宗,“禴祠烝尝,于公先王”,而先王的神尸则向神请求“卜尔万寿无疆”。
五六章,起句为“神之吊矣”,属于第三人来阐述这件事,如果是神尸的话,则应当以第一人称来继续祝福宣王,而不会说“神如何如何”,因此这两章,应当是尸告之后,太保召伯虎对宣王的祝福。《说文》“吊,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此说未必准确,仅可作为参考。从上文君即神尸出现,并请求畀宣王万寿无疆来看,本句的神即神尸所沟通的神,在“神之吊”后,乃“诒尔多福”,因而吊可能是神到来、出现、与尸沟通、享用祭品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考虑到吊有问的含义,应当释为与神尸沟通,即问尸。
也有人认为这是登基礼上,太保对宣王的祝福。但参考《康王之诰》,诸侯献币之后,王答谢,此时太保说的话,在叙述文武成王的功勋后,是“今王敬之哉!张惶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这是在训诫新王,而不是祝福新王。而本诗的五六章,则纯粹是祝福而非训诫,因此不会是献币之后的训辞,而是尸告之后的祝辞。
将本诗和《康王之诰》结合,可以看出周天子登基的流程,是服冕--祭天--神告/保祝--告宗--尸告--保祝--入室--献币--宾告--王答--保训--王答--宾出--释冕--反丧。
考虑到尸告之后,太保进行了祝颂,因此第一步祭天之后,太保进行祝颂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告宗时,有神尸扮先王,而祭天时则没有神尸,因此“天保定尔”应当是太保召伯虎的颂词。
故而流程可以确定为“服冕--祭天--保祝--告宗--尸告--保祝--入室--献币--宾告--王答--保训--王答--宾出--释冕--反丧”。
《康王之诰》中,“王出,应门之内”,应当是从应门进入太室,从金文可以看出,策勋、赏爵等都是在太室、某宫的某室中进行,因此室是周王处理行政事务的场所。而即位属于国之大典,应当在太室中举行。而“康王既尸天子”“王释冕,反丧服”,可见新王在祭天时,是身着冕服的,在发表就职演说后,进入侧室重新换回丧服。
诗中“吉蠲为饎”,历来注为在吉日沐浴,来准备祭品。孝享,历来注为享,而以孝为敬,或忽略孝不注。然而,孝从爻从子,当与卜有关,可释为卜人,引申为卜。孝享即周易的元亨,都是卜与祀。吉蠲,释为吉日清洁沐浴,太过勉强,即便蠲释为清洁,也应当是用洁净的食品。而吉蠲释为蠲吉,即选用好的食品,则更合理。
诗中“群黎百姓,徧为尔德”,即普通民众以及有姓氏的贵族,都“为”你的德行。为可释为学习、遵从、认可,此时宣王初即位,尚且没有德行供人们学习与遵从,还需要辅政大臣的帮助,即便在《鹿鸣》中,也只是“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即展示给人们来看,你并不轻佻。因此,为应当释为认可,即众人已经认可你的德行,可以承担君主的职责和义务。
由此上推“民之质矣,日用饮食”,其上句是神吊之后给予你很多好处,下句是人们认可你的能力,则“民之质矣,日用饮食”也应当与宣王有关。绝不是说人们质朴善良,每天有吃有喝就够了。民,即人,从“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的相同句式来看,即神诒尔多福,民日用饮食,而“德”,则与祭祀有关。
左传《僖公五年》“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可见所谓的德,在西周的时候,不是个人的修养,而是敬神,敬神即为德。因而日用饮食,不是人自己吃喝,而是敬神。即整体上,本章含义为神与尸沟通后,给了你很多好处。你也应当“质”,每天都以饮食馈神。这样的话,普通人和贵族们,才会认可你的德行。因而这个“质”,可以释为质验、评判、诚信。即人们对你的质验,人们对你的评判,是是否每天以饮食馈神,或者人的虔诚、诚意,在于每天用以饮食馈神。考虑到本章都是召伯对宣王所说的话,后者可能性更大。可参照左传《昭公十六年》“楚子闻蛮子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质即为诚。
综上,本诗为召伯虎赞宣王即位之诗,是可信的。全诗都可能是召伯虎的赞词,也可以是几个人的唱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