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城里的职工是很自豪的|李莉·早茶夜读700

700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纺织城里的职工是很自豪的

文/ 李莉

50岁,全职妈妈

━━━━

这些年我可以说是逆时针绕着北京城住了一圈,现在的落脚点是东四环外的八里庄。单听这个名字很容易就让人猜到它的历史,不过是北京城外一个普通的村庄。很显然,不会像我以前住过的长河湾和西交民巷那样,能够勾起我去探究它的前尘往事的兴趣。直到这个月,读城的主题是穿越北京。杨早老师在月初给大家建议可以从小处着手,从自己居住的小区着手,探究它的历史。我决定就这么办了。
要说清楚八里庄,首先要说清楚跟它紧密相关的朝阳路。
朝阳路这个名字是20世纪50年代修整道路后才起的,在此之前它叫什么名字我没有查到。已知最早它是元大都往东的一条驿路。元大都时期的都城有11个城门,其中东南门叫做齐化门。齐化门建成后,城东向来往的车马由此进城出城,逐渐形成一条土路。它的主要功能是驿路,供政府传递文书之用。当时这条路两侧多是荒地,只有零星的几个驿站。现在,附近地铁6号线有一站名叫十里堡,这个名字就来源于驿站。
明代正统年间重修齐化门,改名叫朝阳门。朝阳门外这条土路又有了新的用途。原来在元代时,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站在积水潭。漕运的船只直接在积水潭装卸货物。到了明代,由于河道淤塞,水量减少和城墙改建等原因,漕运船只已经不能直接进入京城,漕运来的粮食改从通州上岸,然后走陆路,从这条土路运进朝阳门内的粮仓。这样一来,这条原本荒凉的土路就逐渐热闹起来。从南方运来的漕米和各种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供养着整个北京城。很显然,破旧的土路不足以支撑这样的重担,延续到清代问题更加严重。据雍正《御制朝阳门至通州石道碑文》记载:“轮蹄经涉,岁月滋久,地势渐洼;又时雨即降,积雪初融之后,停注泥沼,有一车之蹶需数十人之力以资牵挽者矣。” 于是,雍正七年,皇帝诏令修建一条从朝阳门外直到通州的石路。这条石路修好后,就承担起了南粮北运的重任。路上车马往来不绝,堪称古代版的京通快速。石路的沿线逐渐形成一些村庄,其中一个村庄,距朝阳门约八里,被称为八里庄。
朝阳门
八里庄是附近比较大的一个村庄,村民主要的菜农,围着菜地居住。种的蔬菜一部分自家吃,一部分拉到天桥去“发货”。到了民国时期,这里就发展成拥有2700户人家的大村庄了。
建国以后,八里庄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3到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棉纺行业受到了政府的重视。1953年,根据首都城市区域规划,北京市委和纺织工业部决定在八里庄地区兴建大型纺织工业区。
1954年,位于十里堡的京棉一厂率先建成投产。1955年和1957年,位于八里庄的京棉二厂、位于慈云寺的京棉三厂先后建成投产。三个工厂自东向西比邻而建,共有纱锭23万枚,自动织布机7000多台。这样,在一五计划期间,八里庄地区建成了93万平方米的纺织工业区。1958年,北京的棉纱产量达到了18万件,棉布产量到达2.45亿米。80%的产品开始出口至东南亚国家,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在建国初期,纺织行业成为北京的创汇大户,是那个时代北京国民经济的一面旗帜。
京棉一厂开工时有职工两千多人,二厂开工时有职工五千多人,三厂有三千多人。上万名职工加上几万职工家属及工厂附属的医院、纺织技校、幼儿园、托儿所、职工食堂等单位的职工,全聚在这里,八里庄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纺织城”。
纺织城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大部分。以朝阳路为界,路南为生产区,路北为生活区。在生活区里有非常齐全的配套设施,职工生活上的大事小情,几乎所有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妥善安排。住房,有国家分配;生病,有公费医疗;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就业,都可以在这里解决。纺织城内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各厂都有合唱队、朗诵队、舞蹈队、戏剧队……职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排练话剧、评剧和京剧。因为有些老工人来自上海、苏州等地,京棉二厂还专门成立了越剧团。在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同时,体育活动也十分热闹,各厂都有自己的男女篮球队、足球队,甚至还有摔跤队。每周的免费电影是固定项目,此外还经常有外来的文艺团队在工厂礼堂演出。京剧名家马连良、张君秋都曾在此登台。此外,各厂都有夜校和图书馆,纺织城里培育了许多工人作家和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纺织城里的职工是很自豪的,在社会上也是很让人羡慕的。
进入八十年代后,纺织城不再光彩夺目。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纺织业在北京逐渐成为夕阳产业,劳动力高度密集的纺织厂逐步迁出京城,纺织城的历史被终结。仿佛是一夜之间,先是北京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破产,而后是京棉一厂、三厂关门,原来的厂址上建起了商住楼,绝大多数职工下岗或转业。京棉二厂的一些厂房被保留下来,改建为“莱锦创意产业园”。曾经的纺织城从辉煌走入沉寂。
时代的车轮飞速向前,留在原地的只剩下往事如烟。
最后,我想分享两张照片,代表现在的八里庄两个不同的侧面。
第一张是站在朝阳路过街天桥上向西望,前方不远就是大裤衩、中国尊、CBD,现代国际化大都会的精华近在咫尺。
第二张是八里庄北,二道沟旁林茵里的理发摊。师傅出摊没有什么规律,大概是凭心情。自行车后架上驮着一只木箱,打开木箱就开张,顾客也都是老邻居。不论男女,理发10块钱一位。

今晚二条

为友驱邪黄永玉春节送门神

不负众望汪曾祺快手写新篇

“估计十天至十五天我还要刻一批小东西,
是急活,是大师汪曾祺文集的插画。”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北平旅行指南》是遭遇降级的迷失北京| 新老东京旅行指南之客舍何处| 写得这么细,就怕你被坑| 散文式旅行和小说式旅行| 那些年,我和孩子们是这样穿越北京城的| 按「梁陈方案」改造这座城| 别把菜单误认为是食物| 无论如何,我感觉到那就是北京了| 我在北京的三个“世界”|  带上这份攻略,想象尘烟中的北平城|  如果,如果北京不再是首都| 电信往事考古:由晚清日本游僧一则北京纪事说开去| 凌晨三点半,我在家乡找一支烟| 一期一会:帝都租房记|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