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风波

鸡蛋风波

作者:李广生

一早起来,去母亲那院报到。他们已经用过早餐,父亲在堂屋看书,母亲里里外外找活干,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厨房里为我准备好油饼和老豆腐,老咸菜摆在旁边,还有一小碗朝鲜泡菜,红艳艳的。

母亲走出院门。功夫不大,她兴冲冲地回来,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村里有人讲课!

前几年,母亲对听课情有独钟。得到哪里有讲课的消息,她总会欣然前往,或结伴,或独行,或搭车,或自驾,或是拉上老父亲,开着电动三轮带着她,总之不会错过。她不挑课,什么课都听,路途远近,时间早晚,都无所谓。有的课要持续一两周的时间,没关系,她每天必到,没有极特殊原因,绝不旷课。有时候,两三门课同时开,如果可能的话,她便从这个课堂赶往另一个课堂。上课地点多在县城,两位老人驾驶着敞篷三轮,起早贪黑,风里雨里,奔波在听课的路上。

母亲虽然热衷听课,但对课程内容毫不关心,她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领纪念品,或米、或面、或油、或是锅碗瓢盆等。拿到手,高高兴兴回家,对方讲的是什么,她充耳不闻,一概不知。所以,我从来不担心母亲受骗,她不是不信,而是根本不听,领了东西,扭头就走。

父亲虽然是被母亲拉去的,他本心不喜欢凑这热闹,但态度认真,专心听课。这就麻烦了。对于那些专门针对老年人,以讲座为名行推销之实的人来说,不怕你不信,就怕你不听。只要你听了,哪怕心存怀疑,他们也会鼓动如簧之舌,让你顾虑全消,心甘情愿的掏钱。因此,我总是反复提醒父亲,听课可以,领东西可以,但千万不要花钱,花钱必上当,最好别去听。

一个热衷听课但从来不听,一个被迫听课但听讲认真,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拿到东西欢欢喜喜,一个听了介绍将信将疑。经过整顿,推销活动渐渐减少,这让母亲觉得可惜,她非常怀念每天起早听课领东西的快乐时光。今天终于盼来了。

“一人一斤鸡蛋,”母亲抑制不住的兴奋,催促道,“赶紧走!”一边说一边推她的脚踏三轮车。

我装作没听见。父亲放下书,也装傻充愣:“咋啦,去哪啊,这还下着雨呢。”天上确实飘着细细的雨丝。

母亲有些不耐烦了,说道:“这点儿雨算什么,赶紧的,领鸡蛋去。咋还不动弹!”

父亲站在门口,看着天,犹犹豫豫的样子,他真的不想去,又不敢明说。可怜的老头子。

母亲已经调转好车头,她的暴脾气发作了,耷拉着脸,说道:“天天家闷着,瞧那几本破书,啥瞧头,爱去不去!”话音未落,她翻身上车,一哈腰,双腿用力,扬长而去。

我和父亲相顾无言,各自回到屋里。

不一会儿,母亲就回来了,手里拎着一袋鸡蛋,八个,一斤。也许是鸡蛋的缘故,她的心情好了很多,但忘不了数落我们爷俩。“到那儿人家就给,有啥寒碜的!不偷不抢,有啥丢人的!吃饱了家里一呆,也不怕呆出毛病!”

我不敢言声,默默听着。还是父亲经验丰富,知道怎么讨好老太太。他一方面夸鸡蛋个大,一方面询问现场的具体情况。这让老太太很有成就感,把自己领鸡蛋的过程,兴致勃勃的复述一遍。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说:“一块去多好,能多领一斤。”

事态刚刚平息,老婶儿出现在大门口,火急火燎的样子。她带来的消息是,还可以再去领,这次是一人一斤,两人三斤!她怕母亲耳背,听不见大喇叭的广播,所以登门相告。其实我早就听见了。

母亲一下来了精神,急急忙忙准备出发。父亲学聪明了,不等招呼,主动请缨。两个老人,一个骑着脚踏三轮,一个开着电动三轮,冒着小雨,绝尘而去。

这次拎回三袋鸡蛋,母亲非常高兴,一个劲的说:“一早晨白得四斤鸡蛋,哪有这样的好事,不去是傻子。”最后那句是给我听的。然后又把矛头对准父亲,说:“让你去还不去,去了就是五斤鸡蛋,够吃一个月了。”父亲解释,自然招来呵斥。

“中午吃炸鸡蛋吧!”我的这一建议让他们心花怒放。从冰箱里拿出四个鸡蛋,准备做饭。老太太追过来问我鸡蛋从哪拿的,我说冰箱里。她走进厨房,拎出领来的鸡蛋,说,“用这个,这个新鲜。”然后又补充道,“多炸几个!”非常自豪的口气。

询问父亲才知道,原来不是讲座,是家电以旧换新业务,为了招揽顾客,采取现场发放鸡蛋的办法。

“真好吃!”我夹起一块炸鸡蛋,放入口中。

“明天早晨接着去!”两位老人在饭桌上达成共识。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