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母亲的唠叨
母亲的坟两侧有两棵侧柏树,还有花草拥簇着,掩映着石碑,显得有些肃穆。其实不管有多少花、多少草、多少树木,坟墓总是孤独的,不仅如此,在坟墓前,花草树木也是孤独的。但是,我相信在天国的母亲不会孤独,因为母亲的唠叨还在儿子的心底里藏着,儿子因为这些唠叨的提醒,也牵挂着、敬仰着、思念着在天国一方的母亲。
鳝鱼护子非常感人。一条鳝鱼冷水中文火慢煮,鳝鱼在渐热的水中,总是头尾向下,中间弓起,腹部争取露在热汤之外。为什么?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母亲就像鳝鱼护子一样,一生无私地呵护、唠叨我长大,直到母亲病入膏肓,也没有改变。
小时候,母亲在煤油灯下给我讲了“星星”的故事。说的是黑夜的天空上,有无数的明亮的星星,但只要有一颗星星来了,其他便都黯然失色。这颗最闪亮的星星就是——读书。母亲希望我多读书,要做一颗读书的“星星”。在我的读书阶段,母亲唠叨最多、最烦、最无奈的就是要我“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成为小时候我的“日修课”,是我最烦躁的一句话。我哪知道,儿时对母亲唠叨的烦躁,是青春期的“叛逆”。
工作以后,在边远山区上班,那时候交通条件不大好,加上农村工作的“难”,小萝卜头事务的“忙”,年轻人做事的“狂”,还有就是那时在农村工作,没有星期天休息之说法,大致上除了县里开会外,每个月能休一二天假就很不错了。因而在家的时间是很少的。尽管这样,我每次回县城的家,都要携妻子儿子去看望父母亲。每次去看望,看得出来,老两口都非常高兴,寒暄几句后,父亲就兴致勃勃地提篮子买菜去了,这是父爱;母亲就认真地端详我,“你又瘦了”,要劳逸结合,要注意休息等等。“你又瘦了”,几乎是儿子每次看望父母亲时母亲说话的标配。因此,妻子调侃我,“你妈就是偏心,你体重从一百斤出头,到现在一百三十斤了,还'你又瘦了’,我体重不到一百斤,你妈从没说过,你媳妇瘦了”。其实,我知道自己没瘦,母亲也知道儿子没瘦,这是母亲在关心关爱儿子,是疼爱儿子的别称,是在“唠叨”。
中年以后,我回县城上班,工作相对轻松,状态放开了,人也发福了,身体各种毛病也找上门来了,母亲非常担忧我的健康状况。为此,母亲在自己注重养生的同时,经常阅读和推荐一些健身的文章和健身方法给我,要我关注身体健康,改善饮食习惯,加强户外活动。每次都要对我说:“不要总是坐着,多做户外活动”。我自己知道,在山区工作的十来年,大大透支了身体,以致中年初期就诸多毛病近身。母亲的“唠叨”,及时提醒了我。我逐步养成了散步的习惯,多年以后,以至现在的我,还可以健步快走,达到较快、较大的强度。现在想起来,热爱散步,迷上散步,有母亲“唠叨”的功劳。
现在,母亲已远在天国,我再也听不到她“唠叨”的声音,但她“唠叨”的音容宛在,她“唠叨”的力量宛在,她“唠叨”的效果宛在,这就是母亲“唠叨”的功德。
当我吃过的米、食过的盐、走过的路、见过的景、闻过的事、经过的坎,达到一个新的量级水平时,才慢慢感悟到:
母亲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面的一片绿叶。我感受到了母亲抚养我长大,任劳任怨,从没怨言,没图回报,只有欣慰。母亲的唠叨也是一种爱,无论是深深的唠叨,还是浅浅的唠叨,都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唠叨,最最值得珍惜的唠叨。母亲那些阶段性、重复性、定向性的话语,我感受到了蕴藏在唠叨中无私的母爱、伟大的母爱。少年时期,唠叨一句“好好学习”,目的是要我成为一个自食其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青年时期,唠叨一句“你又瘦了”,无非是怕我只顾工作,不惜身体,提醒身体才是本钱;壮年时期,唠叨一句“不要总是坐着,多做户外活动”,是在担忧我的身体康健,要我锻炼身体。种种、句句的唠叨,没有一字是向儿子索取什么,都是在希望儿子积极、平安、健康成长。
母亲的唠叨是爱的回响,是心的声音,我感受到了没有了关爱就没有了唠叨,没有了唠叨也就没有了关爱。我想告诉孩子:面对长辈唠叨心生厌烦时,不妨把唠叨声当作爱的噪音,用平和、宁静的心去平息、去包容、去淹没这噪音,享受从唠叨声里听到的充满爱意的“心”的声音。
母亲的唠叨,但愿珍惜。
审阅:宋聚新
简评:少年时期,唠叨一句“好好学习”;青年时期,唠叨一句“你又瘦了”;壮年时期,唠叨一句“不要总是坐着,多做户外活动”……种种、句句的唠叨,都是母亲无时无处不在的对孩子的疼爱。愿我们珍惜这种唠叨,愿这种唠叨陪伴我们长长久久。
终审:严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