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丨小说,我写作的唯一方向

李鲁和阎连科老师在一起

2018年夏天,我以应用数学和经济学双专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却紧接着当起了一名记者。这个职业选择似乎不那么明智,毕竟记者和我的专业毫不相干,然而考虑到我写作上的才能和兴趣,似乎也不那么荒唐。另一方面,虽然记者本身和我的专业属于不同领域,但是我服务的却是科技媒体,因此或多或少也算学以致用。

在当记者之前,我认为凭我对人物的洞察和描写能力,这份工作简直是信手拈来。然而等我真正开始做了,却发现当记者丝毫不比当作家轻松。当记者的几个月里,我前前后后采访了多名硅谷的科技圈大人物,里面有科技公司的总裁,也有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为此我需要首先联系采访对象,根据人物背景和采访需要拟提纲,驱车前往进行采访,再整理得来的素材,最后成文。而这一系列工作通常都在一周内完成,因此工作安排非常紧凑,与平日写作时慢慢构思、慢慢着笔的情况大为不同。

紧张的工作不仅没有降低我文章的质量,反而让我在压力下完成了多篇高质量的文章。几个月的时间内,我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平均阅读量过万,不仅在我同学圈中引起很大反响,还吸引了其他科技媒体争相转载。然而短时间内的成就并未促使我更卖力地工作,反倒让我慢下脚步,思考记者和作家究竟有何不同。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记者的一大局限性——故事永远无法超越人物本身。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记者笔下的故事大多为纪实或报道,需要实事求是,因此缺少浪漫主义和戏剧性的色彩。打个比方,假如人物是一个西瓜,那么记者笔下的故事就是一片果肉加几粒西瓜籽,无论大小还是丰富性都不可能超过西瓜本身。另一方面,不管记者的问题多么刁钻、角度多么新颖,比尔盖茨的故事就是比尔盖茨的,乔布斯的故事就是乔布斯的,否则就成了颠倒是非。因此,在记者笔下,故事始终只能围绕一个或多个人物进行,很难突破人物本身。而在做记者短短的几个月内,我深刻地意识到,这种限制成为了我写作上最大的困难,成为了一道无法跨越的屏障。

在我心中,写作不应该受条条框框的制约。这与其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如说是自小父母和恩师对我的影响。

还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篇看图写话作文,图片描述的是马路上一口井的井盖被偷了,井口前面竖着一个警示车辆的路牌。面对这个命题,别的同学写的都是让交警指挥交通,或是让警察找回井盖,却只有我“剑走偏锋”,竟然天马行空地想象着把路牌斜着搭在空井口上方,好比建造一个“简易跳台”,这样车辆就能从空井口上飞过去。不出所料,我的作文成了班里唯一一篇不及格作文,而正是这篇作文,却得到了我妈妈的高度赞赏——面对我惨不忍睹的分数,她首先表扬了我的想象力,和敢于把想象落笔成文的勇气,并告诉我要永远对作品保持高度的自信,不要让旁人的眼光成为自身的枷锁。

自那之后,写“不及格作文”和“跑题作文”成为了我的家常便饭,但逐渐我开始不满足于在命题作文中展现我的创造力,从而放宽视野,暗自定下了写小说的目标。在那个玄幻和言情小说流行的年纪,我没读过郭敬明和韩寒,却读过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那时幼稚的我凭借对文学巨匠们浅显的理解,开始照猫画虎,尝试着用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形象拼凑出一个个绘声绘色的人物,结合所见所闻和想象力描绘出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情节。

而正是这本青涩的处女作,却得到了著名作家阎连科老师的高度认可。阎老师在为我这本小说所作的序中写道,“无法形容一个孩子在玩耍积木的年龄上建起一座真的大厦般,惊讶、愕然的不敢相信所构成的阅读之喜,总让人以为是看见了水泡的彩色或者云端之楼阁”。那时年少无知的我,还无法理解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写作者而言意味着什么;但就在那时,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小说将是我未来写作道路上唯一的方向。

如阎连科老师所说,写小说就像用积木搭架一座摩天大厦,人物、情节、背景等元素就像钢筋和水泥,而我的大脑就像设计师,用原本毫不相干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剪影,勾勒出一幅社会的缩略图、时代的幻灯片。就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结尾中写道的一样,“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即便那虚构的人物和故事不会于现实中重现,但小说又何尝不折射着过去和当下的一切?从而让读者通过救赎的故事感到鼓舞,通过悲剧的故事感到安慰;通过人物的性格认识自身的弱点,通过家族的兴衰见证时代的变迁。

正是这种在魔幻和现实之间自由转化的特性,定义了小说家和记者的最大差异;而这差异,刻在我的骨子里,为我标明了写作的终极意义——成为一名小说家,连接素不相识的人们孤独的内心,为这枯燥的时代增添一抹色彩。

也许从我14岁拿起笔开始创作第一本小说开始,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就注定只能成为一名小说家,注定只能飞向那更自由的世界。

作者:李鲁,22岁,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应用数学双学士。出版了中文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英文长篇小说 Salvation(《救赎》)。现为《北京晚报》专栏作者。

(0)

相关推荐

  • 《人物·故事》 不求第一求唯一·王建民

    <人物·故事> 20200317 不求第一求-

  • 肖明虎 | 三哥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我的三哥只上过三年半学.他学习成绩很优异,是块念书的料.当时我们兄妹多,家穷,父亲患了眼疾,看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了.三哥辍学了,老师亲自登门,要求家里想办法让他上学,他当着老 ...

  • 阅读为我点亮一盏灯

    作文标题: 阅读,为我点亮一盏灯 关键词: 为我 点亮 小学二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二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350字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作文350字,题 ...

  • 如何写小说

    写作就像怀孩子,有输入才有输出. 以写小说为例,谈谈我是怎么做的. 输入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原型 2.情节简述 丢了借来的假项链 酒楼遇故知   3.环境渲染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 ...

  • 高考学霸语文140分经验分享

    关于语文 深圳市平冈中学 孙 旸 高考成绩出来那一天,我是结结实实吃惊了一把. 考语文的时候确实自我感觉挺好,但怎么也没想到冲上了 140,这个分数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然而回想从小学一年级起对语文的热爱 ...

  • 本报专访《鲁班的诅咒》作者圆太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3月05日15:08 来源:长春晚报 <鲁班的诅咒>与<鬼吹灯>.<盗墓笔记>一起,被网友并 ...

  • 沉言静思:不一样的经典重温

    7月是属于海明威的.他出生在7月,逝世也在7月.在他不长的一生中,写了不少小说,最让人熟知的还是这篇<老人与海>. 这次活动在天竺路边上的一杯活法会客茶空间进行.那里装修雅致舒适,墙上挂着 ...

  • 李鲁丨关于写作,我妈教给了我什么

    李鲁|文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在一年多以前,当我第一次得知我妈开始指导其他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我内心十分惊讶,因为记忆中我妈从未正式"教"过我如何写一篇作文.既然她没 ...

  • 李鲁丨我是怎样培养写作能力的(2)——如何观察生活,抓住灵感,写出作品

    点击下面图标,收听李鲁讲座的录音 本文根据李鲁在美国天目讲坛第65期讲座录音整理而成. 时间:2016年9月24日 编辑:Jane Li 嘉宾介绍:李鲁,19岁,目前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和 ...

  • 李鲁丨我是怎样培养写作能力的(1)——如何找到看书时间,养成写作习惯

    点击下面图标,收听李鲁讲座的录音 本文根据李鲁在美国天目讲坛第65期讲座录音整理而成. 时间:2016年9月24日 编辑:Jane Li 嘉宾介绍:李鲁,19岁,目前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和 ...

  • 李鲁丨我为什么用英文写小说

    李鲁,19岁,现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6岁出版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19岁出版英文长篇小说 Salvation(<救赎>). 最近我刚出版了我的第二本小说,也是我的 ...

  • 李鲁丨我在伯克利这两年,写下一部小说,也明白了我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李鲁,19岁,现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6岁出版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19岁出版英文长篇小说 Salvation(<救赎>). 是的,我在美国上学,在伯克利,就是那个 ...

  • 【山西】李云英丨小说/丫头,快跑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云英: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协副秘书长,尧都区作协副主席,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出版有多篇中短篇小说,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官运魔方 ...

  • 【天津】李永清丨小说/异路(上)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永清:网名云山梦雨,出生于河北,供职于天津.文学之梦萌芽于学生阶段,成长于军旅生涯.自2005年转业到地方后,常以诗文抒情明志.散文<祖国颂>.小说<无言的朋 ...

  • 【天津】李永清丨小说/异路(下)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永清:网名云山梦雨,出生于河北,供职于天津.文学之梦萌芽于学生阶段,成长于军旅生涯.自2005年转业到地方后,常以诗文抒情明志.散文<祖国颂>.小说<无言的朋 ...

  • 【山西】李需丨小说/风从河对岸吹来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需:1963年2月生于芮城.文学作品散见多种文学期刊,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已出版作品集5部. 风从河对岸吹来 李需 一 秋天的时候,一场雾起得突然,也散得突然.天地间就像瞬间被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