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

   《逃离德黑兰》本不像是我会感兴趣的电影题材,但我又是那种冲着演员看电影的人。看完了《蝙蝠侠大战超人》之后陷入本阿弗莱克扮演的蝙蝠侠无法自拔,虽然里面的戏服让蝙蝠侠看上去过于粗壮,但沉迷于贝尔的瘦版之后,我觉得本更适合演布鲁斯韦恩那有钱人玩世不恭沉稳又忧郁的样子。
他这样的欧美壮汉,又不失忧郁,很符合我的审美
稍微扯远了,自蝙蝠侠以后,本阿弗莱克在我的认知里印象深刻,像具有了情怀一般更期待在其他的作品上看到他的脸。当然,在信息如此迅捷的时代想要找某个人参演的电影是那么容易。可能就是因为冲着演员而不是内容类型,我看了很多不同题材的电影,这也是个好事。
我本以为《逃离德黑兰》会类似于《围城》那般“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类似于心灵的逃离,毕竟一个题目对于电影的吸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逃离两个字如果赋予文学意义的话很深刻好用。事实证明我的想象过于天马行空,它是一个讲述大本作为CIA解救专家通过秘密行动把六个美国人带出深陷政局水深火热的伊朗的故事。题材过于偏向政治,我不太喜欢,政治这样的每家都有一套说词,而且电影作为文化宣传传播的载体,都会美化自己去趋利避害。就像美国拍的电影,讲这个故事,《逃离德黑兰》,就会是聪慧的美国人如何通过重重困难与障碍,解决了他们的人民,在这里面的伊朗定是一团乱麻。而如果换个角度,让伊朗来拍,他们一定会大幅削减自己政局混乱的篇章,而强烈凸出美国人是如何干扰他们国家的事情,而本阿弗莱克饰演的那个美国间谍是如何狡猾,通过谎骗把人带走,正反派就换了个位置。这样的形式,每个国家讲故事都差不多,没人愿意告诉民众自己做了哪些错事,给人别有用心的机会,这也能理解。这一类的,哎,怎么说呢,当你这边那边都能理解,那些不好的事情好像都有应该的原因之后,突然就什么都没意思了。
当然这个电影还是拿了高分,里面也有引起我思考的地方。尽管大本的计划最开始就不被看好,之后,再往后,也都是他的坚持和努力,承受压力,换来的成功。不管是人质最初的不信任也好,高层改变计划不让执行也好,任务成功的背后这些都靠他一个人来解决,是他自己冒着风险,生命危险,家人担心与守候,是他自己赌上的这些。但是最后的功劳却全归给了他们,归了那些坐办公室喝茶的人,变成了当局的明智决策,情报局的不懈努力,两国的通力合作,轮到他本人的只不过是一块虚伪所谓的奖牌。为何会引人共鸣,大家都各有想法吧 。
《逃离德黑兰》也不失为一部好电影,起码没有踩雷。能引起思考的就有够收获,也算是拓宽了一个面。毕竟,找演员看电影的我,对本阿弗莱克这张脸的喜爱远不只限于印在蝙蝠侠的盔甲上。
翻过山谷
温吴琼
Derrick the creato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