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2.9【2017-4-29】
#每日学论语#12.9【2017-4-29】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何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收成不好,国家用度不足,怎么办?”
有若回答道:“为什么不施行(周时期)十抽一税的彻法呢?”
哀公说:“现在十抽二税,我还不够用,为什么十抽一呢?”
有若回答道:“老百姓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富足?老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么会富足?”
【微言微感】
有若,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学生中后期的杰出代表。有的说他比孔子小40岁,有的说他比孔子小30岁。《论语》中,“有子曰”就是记载有若的话,第一章第二则就是有若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位置之靠前,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孔子死后,子贡、冉求、曾参等人思念老师,因“有若似孔子”,就推举其为师,并以师礼事之。但是不久,先后有两次,弟子们提出的问题有若不能回答,遂被赶下位来。
这一次,鲁哀公找有若请教,问的什么问题呢?哎呀呀,愁死我了,今年收成不好,我的财政状况不景气,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怎样办呢?帮我想想办法吧!
有若就是有若,没有像冉求那样明知道季康子搜刮民脂民膏不对,不能力柬,还助纣为虐,结果让孔老师大发雷霆,非要把他逐出师门,断绝师徒关系。
不过,有若也没有像孔老师那样,生硬地说“不知道”。
有若装迷糊,对曰:“何彻乎?”
为什么不恢复周礼的十税一呢?
鲁哀公哭笑不得,这不是开玩笑吗?“十税二,我还不够用,还怎么能再减税呢?”
下一句很关键:“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国家,国家,国是大家的国,家是国民的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都没有了,要舟何用?百姓都饿死了,国君何以为君?反过来一句话:百姓都富足了,还缺少国君的用度?
国家的财富如何使用,这里面有一个统筹兼顾问题。教育投入多少?国防投入多少?基础建设投入多少?医疗养老投入多少?惠民福利投入多少?维稳上访投入多少?吃喝浪费开销多少?面子工程耗资多少……比例失控,国家不宁。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中,让少数人肆意挥霍,让大多数人忍饥挨饿,国家不乱那才是怪事。该花的钱不舍得花,不该花的钱随便花,糟蹋钱,这是要遭天谴的。
以“禁烧”为例,这就有个如何抓关键,关键抓,不能顾此失彼的问题。麦收或者秋收,县乡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禁烧”上,县长和乡长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把火把乌纱帽给烧没有了。干部们则是包乡包村包地块,严防死守。
这样做有问题吗?
环保是没有问题的,很应该重视环保,但是严防死守的办法不可取。不用干部看着,谁家违规焚烧,取消他的种粮补贴。节约下来的钱,政府鼓励秸秆还田,鼓励造纸厂、饲料厂收购秸秆。何乐不为?
当焚烧和自己经济利益挂钩之后,老百姓还会偷偷摸摸焚烧吗?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小说《永乐风云》中,有“白莲教”暴乱的情节。为了平乱,皇太孙朱瞻基率领大军,东讨西伐,围追堵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息这场战乱。
用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毁坏多少田园村庄?死伤多少无辜百姓?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事还真难算清楚。
但是,回想一下:好好的老百姓,为什么要扯旗造反呢?
走进漩涡深处,我们发现,“白莲教”能够煽动百姓跟着造反,原因其实非常简单:百姓要活命,要吃饭。
当时,雄才大略的老皇帝朱棣,一方面大兴土木要迁都北京,一方面南征北战要打击对手,银子流水一样花,国库很快就花空了。
没钱怎么办?
税收一而再,再而三增加。
苛政猛于虎。百姓没出路。造反抓住可能就是死,不造反老老实实也可能饿死,左右都是死,何不赌一下把?
逼上梁山。良民变刁民,刁民变暴民。其实,老百姓哪有那么多暴民?
古今中外,但凡有口饭吃,能够苟延残喘,谁愿意铤而走险?
百姓有希望,日子有盼头,“邪教”如何煽动,又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胡闹?
朱瞻基这个皇孙有两下子,能换角度思维。一面大兵压境,一面安抚分化,只重办元凶,从者悔改不究,一场叛乱就这样悄无声息平定了。
“百姓足,属于不足?”让老百姓吃饱饭,有家庭温暖,有希望可见,多少人会去瞎折腾?
但是很多时候,为政者宁愿把大量的钱花到救灾救火上,也不愿意在防止灾害上稍微投资一下。
为小利激起民怨,用数十倍,乃至上百倍、上千倍的钱财去平息怨气,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啊!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过这样的话:“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不要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想到锻炼和调理,如果平时饮食注意一些,锻炼坚持一下,情绪保养一些,心理健康了,身体健康了,何用散尽家财治病保命?
“上医医国”。
有若(冉求)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老百姓日子好了,有吃有喝有钱花,不给国家找麻烦,国家就可以省下建监狱的钱办学校,用于维稳的钱办养老院。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居由其所,安居乐业,怎么回去造反呢?
回到教育,回到学校,道理也是一样一样的。
如果学校的课程有意思,活动有趣味,课堂有效益,老师有水平,学生有动力,哪里用得着师生加班加点补课?哪用干部们严防死守,看贼一样管理师生?
一所学校,学生好,教师就好,学校就好,一好百好。这个顺序是不能错的。如果学校眼皮朝上,只是应付各级领导名目繁多的检查,疲于奔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开会和检查中,不体恤老师,不体谅学生,用开会落实开会,用强权威逼利诱,哪有会有真正的教育发生?
永永远远,颠覆不破的真理,亲其师,信其道,乐学爱学才能会学学会。教师吸引学生的,一定是教师的师德修养魅力和教学艺术智慧。教师的课堂有种、有料、有趣,学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有意思,哪有学不好的道理?
对国家,百姓好,当官的好,一好百好。
对学校,学生好,老师好,好上加好。
以人为本。本立道生。尊重人民,服务人民,则大治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