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6.16【2016-11-20】

#每日学论语#6.16【2016-11-20】

【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够走出屋外而不经由门户呢?为什么没有人经由我这条路(运用我的学说)呢?

【微言微感】

“门”的繁体字“門”,其实是对开的两个“戸”。

单扇的门称谓“戸”,双扇的门称谓门。门户门户,出入之路。不经过门户,跳墙爬窗,或者打洞潜入,这就有了问题。“出不由户”,走旁门左道,为什么呢?怕人看见?见不得人?欲盖弥彰?

推理可得:出不由户,非奸即盗。

孔子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个卖鞋的到了非洲一个土族,发现这里很少有卖鞋的,很多人都赤脚而行。于是,他想:这里那么缺鞋子,我要是贩运一些过来,肯定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于是,他赶紧批发了很多鞋子,运到这里来卖。但是,很快他发现了问题——这里的人习惯了赤脚行走,根本不愿意穿鞋,那么好的鞋子白送给他们,人家都不愿意要。

和卖鞋的一样,孔子好礼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孔子发愤图强,学礼,学乐,学习先王之道。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恶人困在匡地,断粮断炊,欲出不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众弟子人心惶惶,只有孔子自信满满。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意思是,周文王死后,他那些治国治世的好东西,都在我这里呢。如果老天爷要灭了这文明的火种,那没办法;如果历史要继续发展,文明要继续延续,老天爷怎么会让我死呢?天命在我,匡人奈我何?”

孔子很自信。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意思是: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孔子以为,他真理在手,他天命在身,他手里有宝,应该有很多诸侯上赶着来请他,但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人家都是“出不由户”吗?

“沽之哉,沽哉,我等贾者也。”孔子在沿街叫卖,怎么就没有识货的,怎么都不穿鞋呢?怎么都不要这么好的“先王之道”呢?

关于“出入由户”,我想到了规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一定是要有底线的,一定是要有敬畏的。那规则和底线,摩西称之为“律法”,国家称之为“法律”,老百姓称之为“规矩”,公民称之为“行为准则”……

昨夜,观看了奥巴马最后一次的白宫记者招待会,希拉里的竞选失败宣告会,特朗普的竞选成功答谢会,我被深深感动了。竞选的时候,竞选人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极,全力以赴想压倒对方,针锋相对,你死我活,但是到了结果出来,在民意面前,愿赌服输,还是很有风度的。我不同意你的治国方略,但是尊重我们的斗争结果。赢得起,输得起,这是需要一定胸襟的。

“出入由戸”,我想起了二战结束发生在德国的故事。

那时候,德国战败,国家坍塌,经济崩溃,人不聊生。最难受的,在天寒地冻的日子,物资匮乏,没有吃的,也没有取暖的设备,那是要冻死人的节奏啊。

能不能上山砍树做柴取暖?老百姓有呼吁,自顾不暇的政府赶紧研究表态:可以,不过只能砍做了标记的病树。

于是,人们入山伐木,舍近求远,在死亡面前挣扎,依然选择遵守规定,只砍病树,冻死不违规。

这就是德国人的“出入由户”吧。

昨天,国际化培训课堂上,我们问芬兰教育最成功的秘诀,教授告诉我们:“信任!不考评,不监督,不干涉,完全靠自觉,用信任代替控制!”

我们目瞪口呆,匪夷所思!

不考试如何衡量教学质量,不督导检查怎么知道学校做得好不好?不抽考排队怎么知道老师工作是否偷懒?不监督怎么知道推荐是否有人走后门?

我们难以置信,但他们做到了。

我想到了我倡导的“信的教育”

我把信分三个境界:信任,信誉,信仰。

我反复宣讲:一个人,如果失去信任就寸步难行的时候,如果把信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时候,如果把诚信当成一种信仰的时候,你简单,这世界就不会复杂。

我要求老师信任学生,全心全意和学生缔结信任关系。

我开诚布公和老师们沟通:其实这世界所有的管理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是君子有自律,他们并不需要繁琐的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约束不自觉的人,受约束的却常常是无辜的人。我们制作愿景方向目标,我们设计标准流程规范,但都是为了明确界限。我们不签到考勤,但是有值班巡课,我们用报备代替请假报批,给教师更多自由。

也就是说,我们还在想信任和不敢放手之间。

但是芬兰教育却可以做到。他们无条件信任学校,不对学校进行监督考评,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信任老师,老师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自己,结果越自觉越自由,越自由越自律。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要锁何用?防盗窗,防盗门的繁琐,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