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主人陈孝凯 | 光有“牛栏坑”三个字是站不住脚的
作为2021年第一期山场主人,我们并没有着急的跟大家分享我们探寻到的新的山场主人,而是稍作停顿,回过头来看一看岩茶教室五年来过往记录的近七十位的山场主人。
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有了下一代的交接传承,有的人经营的品牌规模也从起步阶段到了如今全国近百家的加盟,还有的人从一开始绝不做茶的状态逐渐进入到所有环节亲力亲为的绝对突破。
虽然这几种可能好像不过就是人生百态中的其中几种,但这样的改变和进步我们都可以归纳为山场主人们对于这个产业、这件事情的热爱。
作为多年从旁观者角度记录岩茶变化的Y老师,从客观角度上说并不否认大家对于这份热爱的背后所存在的动机,可能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可能是锦衣玉食的家族资源,但相比这份热爱,Y老师看到更艰难的是这份热爱背后不得不背负的责任。
比如2021年新年第一期山场主人陈孝凯。
他是我们的老朋友,岩茶教室第一期山场主人,第一期我们推的就是集萃牛栏坑,而陈孝凯则是跟他父亲陈墩茂一起,以牛栏坑坑主的标签被大家所熟知。
▲山场主人陈墩茂、陈孝凯
当时我们在文章中是这么介绍他出场的:陈墩茂的儿子陈孝凯很年轻,却也是从小对岩茶耳濡目染,即便是读了播音专业,大学毕业,还是不想割舍与岩茶的命脉,在城市里一边上班工作,一边把天茶苑茶馆开起来。
时隔五年,当我们再次约茶时,陈孝凯已辞去播音员的工作,天茶苑也从当时的一家茶馆经营到了如今18家门店的迅速扩张,得知这个事情的当下,Y老师本能的问了一个来自灵魂深处的问题,“你舍得放弃播音员的工作吗?”
孝凯用此处略去一万字的复杂告诉我,“没办法,家里就我一个孩子。”
“就我一个孩子”似乎变成了这五年来他迅速成长、且成熟稳健起来的所有背负。
“虽然都是做岩茶,
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有不一样的地方”
听过陈孝凯声音的人都知道,他有着一口完全不同于武夷山当地口音的标准播音员腔调,中气足、发音准、字正腔圆,他发出的每一个音都不像是口腔的声音传递,而是来自丹田的内力。
这个异于常人的完美在当地是显得及其突兀的,尤其是在茶季,我们在牛栏坑遇到带工人采茶的他,一般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恍惚间有一种央视派记者到实地考察的紧张感,虽然不知道紧张什么,但就是有一种上头派人来的庄重。
▲山场主人陈孝凯
这种异常于当地民风的习惯养成让Y老师忍不住问,“为什么会特别练习发音呢,是发现自己有天赋,还是因为喜欢?”
孝凯略带激动的方式告诉我,“喜欢啊,当时也是硬着头皮练的,每天上厕所都在练习发音,熬夜也在发音,就是铆足了劲的练。”
所以当Y老师看到孝凯为了承担家族传承的使命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兴趣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惋惜。
可说起家族传承,但凡对岩茶村祖辈有些字面认知的人都该有的敏感,陈家“墩”字辈、“孝”字辈早成了公认的传承族系。
陈孝凯的父亲陈墩茂,十二岁师从父亲陈谨德学做茶,陈书省是他的叔公,而当年最抢手的做青师傅陈礼貌,也是陈孝凯的曾祖父,黄贤庚老师《武夷茶说》一书中,也着意有过关于民国年间做青师陈礼貌的记载:“老板一次性给银元50块,作为其终身定金,身价不凡。”
可见撇开山场资源,就工艺技艺而言,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世代传承。
对于陈孝凯而言,这些家族的荣光对于或许是加持、或许是头衔标签、或许也是他必须放下个人爱好必须去坚守的责任,可将这些所有的“不得不”消化过后,孝凯特别诚恳的告诉我们,“出生在这样的家族里就得面对这些,既然选择了全身心投入做这件事我就希望可以把这件事情经营好,我不能说我可以做到最好,但至少在我这里希望可以做得更不一样一些。”
时隔五年后的再次交流,就是在重新梳理产品之后让我们重新认识陈孝凯,和他所经营的不一样的天茶苑。
光有“牛栏坑”三个字是站不住脚的
自从认识陈孝凯以来,他最爱跟我们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除了牛栏坑之外,还有很多的山场是值得被看到的。”
虽然他是牛栏坑的山场主人,虽然他们家的牛栏坑每一年都是不够卖的爆款,可是他从来都不刻意强调牛栏坑,反而一直努力在市场上分享更多关于牛栏坑之外的小山场,并且给这些小山场系列起了一个很有辨识度的系列名称,叫“小气候”。
要知道“小气候”的名字虽然灵巧,但是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因为气候不同所造成的光照湿度土壤都是变量,这就让岩茶有了更多种风味的表达。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们一样,对于这样的老朋友,我们居然除牛栏坑之外从不知道他家还有大面积的水帘洞、大坑口、青狮岩、刘官寨,甚至还有当下网红山场斑竹窠。
好像也就是在“牛栏坑坑主”这个标签的覆盖下,让我们错过更多关于其他“小气候”山场的精彩。
▲斑竹窠附近的小鹰嘴岩
有时候适当的放慢脚步似乎除了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宝贝,也是对自身的自省,我们总是不自知的会因为莫名的流量迷失了我们之所以喜欢岩茶的初心,或许牛栏坑是岩茶的流量,但“牛栏坑”三个字绝不代表岩茶精彩的精髓。
对于这点,陈孝凯跟我们的认知是一样的。
“虽然大家一直追捧我们家的牛栏坑,但是如今市场的成熟大家也看到了光有牛栏坑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冲着岩茶而来的茶友都像是一个食客,希望每天都不同的新菜可以尝鲜,我们家明明就是实实在在有那么多不同小山场的原料,为什么不能被看见呢?如果还一直停留在牛栏坑这个概念上,那岩茶得多无趣。”
▲陈孝凯带队的山场滚爬小分队
说到岩茶教室山场主人一期只能分享三款茶的方式时,陈孝凯也是挠秃了头,他的原话是“我们家好山场太多了怎么才分享三款呀,这样大家会不会觉得我们家山场不够丰富呢?”
虽然他这个焦虑看起来有点当下凡尔赛这款流行病,但是当我们跟他一起爬完局部山场的时候,也犹豫了。
除了山场多,覆盖还特别分散,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外人看不到的坑涧处,就连管理也显得格外“不一样”的费尽心思,所有坑涧绝佳的山场位置,要么是生产队当年分配时留下的老名丛,树龄无从考证,要么就是孝凯精心谋划刻意留丛管理的肉桂,就是那种光看树状就能直接看到所有关于岩茶魅力的精髓。
▲这片留丛肉桂是孝凯家的重点保护对象
对于这一位我们时隔五年后重新认识的山场主人,让我想起我们第一年做山场主人时效仿当年特别火的综艺“我是歌手”。
用“七”这个数字作为标签,召集了七位牛栏坑的代表,而今年“我是歌手”的主题叫“当打之年”,就是一群30+的歌手进入市场后被二轮审视的年纪,是再次的较量,也是突破自我的成长。
同样的概念放到五年后的今年山场主人陈孝凯的身上也是成立的。
他对人生进行取舍后的重新梳理,用不一样的专业经历,不一样的市场视角,以及不一样的分享态度,甚至影响着他对茶园管理的方式,和如此汹涌市场局势下依然坚定时间沉淀的沉稳,这些所有有意而为之的“不一样”,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着迷于岩茶的魅力吗?
五年了,我们都在成长,可我们都没改变。
明天的内容就是陈孝凯重磅且和岩茶教室同学们独家分享的,能跟“牛栏坑”一样站得住脚的三个山场,请同学们务必设置好闹钟。
天茶苑陈孝凯分享的三泡茶
1月7日周四晚20:30
2021年山场主人第一期
独家分享50份
今日互动
有没有一款你印象中关于天茶苑最有记忆的茶,留言区中说说你的记忆。
久违的福利,山场主人将在留言区中挑选出最有诚意的互动,随意派送福利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