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用中药使用指南

由于当前畜禽疾病防控依然很严峻,国家对兽药西药抗生素使用限制管控越来越严,兽药行业越来越转向中药,使得中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市场非常混乱,同样一味中药产品,市场价格从几元钱一公斤到几百元一公斤,由于产品大多都是大处方,一个产品包含有许多味中药组成,含量不同检测难度也比较大,监管难度大,同时每一味中药产地,价格差别很大,造成大家都很头疼,不知道该咋选,该怎么正确选择使用中药?中药理论太生涩难懂,理论基础复杂(四气五味、阴阳平衡、升降沉浮、虚实、归经等等),以下以个人理解,从中药药性、配伍、剂型种类、用法用量等几点简单整理谈谈中药的认知。

一、药性用药, 中药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药性用药。
中药的药性即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这四种不同的药性,都可以从药物作用于动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上表现出来。如能治疗热证的药物,它就是寒凉性质;能治疗寒证的药物,它就是温热的性质。寒凉与温热是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平衡就是用药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简单来说,四季用药的话,寒冷季节畜禽多表现寒证,用温补性药,炎热季节多热证,用寒凉性药。辨证论治,表现寒证用温热药,热证用寒凉药。
怎样分辨发病畜禽表现的是寒证还是热证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需要多观察积累经验。
二、方剂(组方)中的配伍禁忌
中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方剂,其化学成分更加复杂。方剂的复杂成分作用于动物体,往往会产生复杂的组合效应。这样就有了配伍禁忌,古人积累了许多有关配伍禁忌的经验,主要有“十八反”、 “十九畏”、妊娠禁忌等。
十八反:根据历来古文献记载,配伍应用可能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的药物有18 种,故名“十八反”。
即: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相畏药物历来认为有 19种,配合在一起应用时,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性,或降低另一药物的功效。习惯上称为“十九畏”。
即: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忌:在动物妊娠期间,为了保护胎儿的正常发育和母畜的健康,应当禁用或慎用具有堕胎作用或对胎儿有损害作用的药物。
        属于禁用的多为毒性较大或药性峻烈的药物,如巴豆、水银、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斑蝥、三棱、莪术、虻虫、水蛭、蜈蚣、麝香等。
       属于慎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祛瘀通经、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等方面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牛膝、丹皮、附子、乌头、干姜、肉桂、霍麦、芒硝、天南星等。
三、剂型种类
       散剂、汤剂、丸剂、片剂、丹剂、膏剂、锭剂、条剂、饼剂、酒剂(药酒)、颗粒剂(冲剂)、注射剂、合剂(口服液)
目前中兽药最常用、较成熟的剂型有散剂、颗粒剂、注射剂、口服剂,如常见的黄连解毒散、清瘟败毒散、板青颗粒、双黄连口服剂,鱼腥草注射液等。
散剂
     动物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是一味或多味中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常见细微粉超微粉中药,一般都不溶于水,通过拌饲料用。
颗粒剂
       中药经过提取、浓缩为浸膏后,加适当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使用时多用水冲服,故又称冲剂。凡单剂量颗粒压制成块状的称块状冲剂。其特点是体积小,使用方便,作用迅速,容易贮存。
注射剂
       中药经提取、配制、灌封、灭菌等步骤制成的液体或粉末状制剂,供直接或加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用。注射剂具有剂量准确、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动物体组织等优点。是一种兽医临床上受欢迎的剂型。但在目前,许多中药注射剂存在有提取困难、稳定性差等缺点,故其制备和应用均受到一定限制。
合剂(口服液)
        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当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它是在传统汤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也可以说是制药厂生产的汤剂。与传统汤剂比较,它质量稳定,使用方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剂型合在一起(如散剂和汤剂混合),也称为合剂。
第四节 用法与剂量
用法
根据用药的目的、病患的性质和部位及制剂的作用特点等的不同,方剂的用法和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经口给药和非经口给药两大类。
       经口给药又称内服、口服、灌服(流体状制剂)或投服(丸剂、片剂等)以及舐服等。药物作用于胃肠道或经胃肠吸收后发挥治疗作用。用导管经口或鼻插入食道或胃投灌药物也属于经口给药。
        非经口给药是指除经口给药之外的各种给药方式,如注射和注入、敷撒喷涂、吸入、包埋纳置(如卡耳、肛门或阴道纳栓)、药浴、点眼、吹鼻、灌肠、笼舍薰蒸、鱼虾类水体用药等
剂量
即给药量。包括一次量、一日量、饮饲添加量、疗程总剂量等。
       一次量是指一次投给动物的药量,要求当时全量投给或在一定时间内用完。这是最基本的剂量。
        一日量是指一天 24小时之内的用药量。一般一日量可以是一次量,也可以是数次量的总和。
      饮饲添加量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按饲料计算,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拌匀投喂即可;二是按动物的个体数量或活体重计算用药剂量,然后将药物均匀拌混在饲料中投喂,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采食完。
疗程总剂量是指一个疗程之内一次或若干次用药剂量的总和。疗程的长短与动物的病情和方剂的性质密切相关。有些方剂,如峻泻剂、驱虫和杀虫剂、涌吐剂、外用的蚀瘤脱腐剂等往往一个疗程只用一次。因这些方剂药性峻猛,重复给予会产生毒副作用。有些方剂在较短的疗程内可给药几次或连用几天,但不宜久服,如解表剂、清热剂、消导剂、固涩剂等,过多服用会损伤正气或致病邪滞留。有些方剂,如补养剂,疗程可长一些,但也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或分几个疗程给予,疗程之间间隔一至数日。有些方剂,如调理保健剂和促生长剂则可长期给药甚至终身给药。
第五节 中药治疗保健优势
1.补充营养:一些促进动物产品产量方中的麦饭石、蜂花粉、松针等,就是分别给动物补充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蜂胶,阿胶等
2.增进食欲:通过增进食欲来达到促进生长和增产的目的,是此类方剂很常见的理法。配方中常用的中药有健脾理气类(如白术、苍术、陈皮、甘草、党参),消食导滞类(如麦芽、神曲、山楂、槟榔、芒硝),芳香调味类(如香附、肉桂、小茴香、肉豆蔻甘草、辣椒、艾叶)等。健胃散、白术散等
3.减少消耗:在处方中应用一些安神镇惊药(如酸枣仁、洋金花)、降低基础代谢药(如昆布、海藻)等,可使动物安静,减少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增重和催肥的目的。
4.防治传染性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虫病)的方剂,往往采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等组合性治疗法则,其作用大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抗病原:一些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病原(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抑制或驱杀作用。常用的如清热解毒药中的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大青叶,驱虫药中的贯众、槟榔、南瓜子,以及其他中药类的大黄、柴胡、常山、青蒿、苍术、黄芪、甘草、丹皮等。黄连解毒散,板青连黄散,清瘟败毒散等
增强免疫功能:不少中药(主要是益气类、滋阴类、助阳类)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从而减少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补中益气散、扶正解毒散、白术散、黄芪多糖等。
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有些方剂虽然不能对传染性疫病的病原起直接抑杀作用,但能调整机体,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如对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呼吸道症状、胃肠功能紊乱、机体虚弱等,应用适当的中药方调理,往往能收到良好疗效。
减少应激,延缓发病:某些传染性疫病有较长的潜伏期,是否发病,何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应激往往是导致传染性疫病显现或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综合防治,配合中药方调理,减少应激,就可以延缓某些传染性疫病的显现或防止其恶化。
5.治疗内科病证方
心病的寒热虚实之中,以实热证为多,故其治疗方剂中常用苦寒药。

肺性宣降,肺病多燥热。故治疗肺经病的方剂,其作用大多具有宣肺、降气和轻扬、清润的特点。
常见母猪限位栏饲养,常年缺乏运动,造成心衰,体衰,心肺功能衰竭,母猪多宜扶正解毒散,黄连解毒散,白术散等补中益气,宣肺升阳。
治疗脾和胃肠病证方:脾被称为后天之本和五脏之母,故治疗脾胃病的方剂是一类重要而应用较多的方剂。一般说来,脾病为多虚、多湿、多降,治法宜补、宜燥、宜升;而胃(肠)病多实、多燥、多升,治法宜泻、宜润、宜降。因此,治疗脾胃(肠)病的方剂应特别处理好上述相反相成的关系。长期单一饲料,饲料品质的不足、毒素超标、胃溃疡、便秘现象出现等反映出猪群脾胃受损 。
治疗肝胆病证方: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其特点是体阴用阳:肝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病的表现又是多郁易亢,故其用为阳。因此,治疗肝胆病的方剂往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滋涵以养肝血之阴,一是疏泄镇潜以平肝气之亢 。
治疗肾和膀胱病证方: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肾被喻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肾精不可耗泻,除膀胱实热等之外,其病多虚,故其治疗方剂多以培补为主。肾阴虚者,方宜补阴;肾阳虚者,方宜助阳。正如《医宗必读》中说: “治先天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源以制阳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主以消阴翳。”因阴阳互根,水火相济,故治疗肾阴虚或肾阳虚的方剂又往往采用补阴配阳或补阳配阴的治法。
治疗胎产病证方
母畜胎前产后病证的主要病理是气血失调和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所以,治疗胎产病证的方剂常常以调气血、健脾胃、养肝肾为主要法则。
治疗胎前病证的方剂,多以养血固胎为主(常用的安胎药如黄芩、砂仁、续断、苏叶),调理脾胃为佐。妊娠期间,往往胎气偏旺,用药宜稍偏凉,忌辛热燥烈。故有“胎前宜凉”之说。
治疗产后病证的方剂,多从气血两虚考虑,稍用温补较当。且产后不仅多虚,也易致瘀,治疗既要补虚,又要祛瘀(温通)。故有“产后宜温”之说。
治疗幼畜病证方新生幼畜,为稚阴稚阳之体,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然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其发病,以感寒的伤乳之证最多。且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变化迅速。但由于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故治疗容易收效。临床应用方剂治疗幼畜病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生幼畜勿轻服药,因药性偏,易损其元气之大和; (2)注意呵护稚嫩之正气,故常以补药为先,祛邪切勿伤正;
哺乳幼畜,常需调母,母病于病,母安子安。有时子难服药,可令其母服之,药从乳传,其效也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