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人余寒走了,盆景技艺留传盆友!
▲树种:赤松 题名:双英竞秀
▲树种:锦松 题名:沧桑
陈文图:余寒老师与我交往已久,同在盆景乐园,筆谈常常。前年赴安徽时见过一面,相谈甚欢,前天初闻噩耗,惊愕良久,直感胸口酸楚,50多岁的人说没就没,惜哉!想天堂无痛,老师一路走好!
余寒简介
余寒,别号拾薪园主,1963年生。1988年开始盆景制作。1992年参加第六期《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班》学习,同年参加《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盆景名花研讨会》,有作品获《青春杯》三等奖。后陆续参加全国花卉博览会、全国网络盆景展、安徽省盆景展等展会,作品分别获金、银、铜奖多次。
1994年开始,多次在《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等CN级国内盆景专业杂志上,发表有关盆景理论、养护、赏析类文章数十篇。
1999年加入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2000年十月,应邀参加中国扬州第四届盆景研讨会。
2001年起,参与发起并策划组织了《全国网络盆景展》、《全国小品盆景展》、《中国风盆景展》等大型展会,并担任组委会成员。
2008年,被安徽省花卉协会授予安徽省盆景艺术家称号。
历任国际盆栽协会会员、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盆景乐园》网站艺术总监。安徽省庐江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19日因病去世。
拾薪园记
图、文|余寒
拾薪园乃自家小院,内有自育盆景百余。春季采桩,乱柴模样,邻里见了,皆笑曰拾柴烧灶,于是灵感偶至,拾薪园之名成矣。
拾薪园,吾之小小天地。四季轮替,园中忙碌从无停歇。虽累如疲猴,却也充实满满。待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满园新叶初绽,苍翠一片,间有烂漫春花点缀其中,观之不觉心旷神怡,如此自在与满足,妙不可言。
闲暇时间,清茶一杯,园中小憩。遥望白云悠远,烟笼陌上,心中悠然而自得,真乃人生之最大享受。逢节假日,朋友三俩结伴而至,园中小坐,品茗论道;诗书棋画,山高水远,或开怀大笑,或争论一番,倒也轻松快活。
莳花养草,乃修身养性法宝之一。遇有不快之事,于园中闲踱一回,逐盆欣赏,细细品味,忧烦便如烟云消散,心中唯有空灵一片,止水一般,不觉超然世外。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功名也好利禄也罢,不过身外之物,争它作甚?!人有悲欢,月有缺圆,凡事自有定数,恼它为何?!不如平淡待之,随它而去。倘若明日仍有阳光暖我,月光涤我,余愿足矣。
▲与郑志林、黄敖训大师在一起
▲与徐洪立大师在一起
▲“中国风”盆景展部分组委会成员
▲潜川五子游天柱
▲树种:雀梅 题名:秀气天然
▲树种:三角枫 题名:傲骨风霜
▲树种:雀梅 题名:疏林春晓
盆景:立体的画 无声的诗
图、文|余寒
一件好的盆景作品,应该是能够让观者怦然心动的,而盆景的题名,便是连接作者与观者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延伸盆景的表现境界,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助于触发观者的联想,引导观者的思维由外观走进作品的内涵,向观者转达作者的创作理念,进而与作者的创作情感进行沟通并产生共鸣,使其进入作品更深的意境,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作品的意境美,得到更深的审美愉悦。
中国盆景,历来追求意境的营造,一石一木、一树一枝、在作者的巧妙构思与安排下,无不呈现出一幅幅充满野趣的山水画境。好的盆景作品,是自然的艺术再现,而观者最渴望得到的,便是回归自然的享受。
意境,是境由心生的,是因人而异的。由于观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的差异,在观赏作品时,未必就能准确地读懂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信息,所以,作者用题名来加以表述和引导。
纵观盆景的题名,可谓是林林总总,姿态万千;如果说盆景是一首诗,那么题名便是这首诗的主题;如果说盆景是一幅画,那么题名就应该是这幅画的视觉焦点。因此,题名必须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细细品味当代中国盆景的名家名作,不难发现,其作者无一不是谋篇布局的高手,所用的题名,大多恰如其分,准确而精炼。
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诗词歌赋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犹如一串串耀眼的明珠,灿若星河。那些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其作者皆为借景抒情的高手,其中的名句名段,更是字字珠玑,精彩绝伦。我们在为盆景题名时,随手拈来,便是一个个充满诗情的盆景题名。
徐晓白老师的《枫桥夜泊》,如果不看题名,映入眼帘的,不过是一滩浅水、数块山石以及茅屋亭塔等;由于一桥居中,加上枫叶初放,观者有理由将其理解成“江南春早”,甚至于“小桥流水人家”。然而,当看见作品的题名后,枫叶的颜色在刹那间变成了“月落乌啼霜满天”的秋红,整件作品便弥漫起了“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淡淡忧伤;树下的小塔和栅门,现出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幻象,深色的盆盎,更是烘托出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无奈与悲凉寥寥数字,使作品的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观者通过对作品的赏读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枫桥夜泊”,一首千古绝唱的诗歌的题名,在徐老的巧思细作中,为观者完整地再现了诗人所描述的景物与情怀,不愧为一代宗师的力作。而《枫桥夜泊》的题名,更是准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将观者的审美思绪巧妙地引入到了《枫桥夜泊》的诗意之中,其确切,其精巧,其运用手法之娴熟,不得不令人叹服。
中国的山水画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自唐代兴盛至今,涌现出了无数的大师与高手。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畅游于名山大川之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后人流下了许多的珍贵画论和墨宝,为盆景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极其重要的借鉴和依据。盆景脱胎于山水画,是山水画的立体再现,许多前辈大师,在盆景的创作构思中,都喜欢根据古人的画意,立意在先,继而营造与布局。所谓立意,就是对作品的整体表现形式及内涵进行全面的设定,当然也包括题名。
熟悉潘仲年大师的人,必定会知道其代表作《刘松年笔意》。刘松年为南宋绍熙年间的皇室画家,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渡四大家”,其所画之松,“偃亚层叠,一般主干弯挺崎斜,树梢尤呈蟠曲,或左倾右俯,枝片则开张散漫,在整体构图上主次不彰,高低错落也未臻明显”。可以说,潘大师的这件作品,虽取意于刘松年的画意,然而确实高于其画意的。无论是构图技巧、意境与神韵,都远远超过了其画意范本,这就是艺术家的高明所在。双松合植于一盆,一高一低,一刚一柔,错落有致,顾盼相依;高低而变化的层片,为观者展现出了粗犷的壮美与轻盈柔润的完美结合,整件作品挺拔健硕而不失婉转清秀,其制作技巧与表现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又如林凤书大师的《柳村诗话》,亦是取意于《芥子园画谱》中的一幅山水画。数株绿柳,点石为岸,几间茅屋,为观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安详的小村。柳荫下安放两位老者,持卷摇扇,席地而坐,吟诗作赋,谈古论今;池塘里白鹅浮羽,生机盎然。整件作品气韵生动,清新自然。题名中的一个诗字,更使观者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品所展现出的诗歌一般的优美意境。
▲树种:山里红 题名:秋之韵
▲树种:山里红 题名:春之语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气象万千,名山大川数不胜数,有着无数的人间美景。大自然是美丽的,是令人向往的,是令人愉悦的;因此,盆景制作者们便源于自然,将自己观察大自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用树石盆盎等材料,通过精心的构思与安排,对自然的景物进行艺术加工,制作出高于自然的艺术作品,通过作品的题名,引导观者进行观赏,与观者分享融入自然的快乐。
说到写景类题名的运用,当首推赵庆泉大师,其独有的细腻与敏锐,加上渊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在其作品题名的运用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且无一不是恰如其分。赵大师是借景抒情的高手,他首创的水旱盆景,大多再现了恬静悠然的田园风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观赏他的作品观者感受到了《溪水清清》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亲切,充满《野趣》的《春郊牧马》的童年,还有《夏日浓荫》中微风轻扬的《幽林曲》等等;这些自然景色的艺术再现,其观察自然之敏锐,创作手法之细腻,意境之优美而深远,无一不在题名的烘托中得到了极致的升华。
还有一种写实类的题名,运用得也较多见,一般是根据树木山石等盆景材料的的形态,结合作品的整体构图与表现来题名,比如胡荣庆的《银花满树》,陆志伟的《入云》,仲济南的《伟岸如汉》等等;当然,盆景题名的种类很多,也无法细作分类,但无论是何种类的题名,都必须做到用词精炼,准确而贴切,切忌喧宾夺主,晦涩难懂,故作深奥;一件作品,一个题名,对于作者个人来说,只要认为满意,便可称之为成功之作;但是,作品必须面对观者,必须经受观者的审美考验,只有得到观者的认可并产生共鸣,方可成为真正的成功之作。盆景的题名是根据作品的主体和意境而作出的,只能为作品的形与神服务,因此必须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外形和内涵。
所以,对于盆景的制作者来说,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生活中不断地观察自然,分析自然,丰富自己的阅历,积累和总结经验,广泛阅览和研读优秀的作品及其题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给自己的作品题名时,做到深思熟虑,仔细推敲,使题名能够准确地与作品的形与神相吻合,突出主题,成为点在龙睛上的那一笔。
余寒盆景作品欣赏
▲树种:枸骨 题名:翠华
▲树种:黄杨 题名:静聆夜风
▲树种:枸骨 题名:春华秋实
▲树种:赤松 题名:绿荫如盖
▲树种:榆树 题名:倾诉
▲树种:野梅 题名:岁月无痕
▲树种:三角枫 题名:霸气
▲树种:卫矛 题名:姹紫嫣红
▲树种:苏铁 题名:南国风情
(本文为余寒老师原创,版权归余寒老师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