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加盟一点,老兵重新出发

近日,陈彤小米加盟一点资讯和凤凰网的事情,严格来说他并没有完全离开小米,因为小米是一点资讯的第二大股东。而在此之前,我应邀入驻一点资讯的自媒体一点号。

陈彤是中国网络新闻的教父级人物,一手打造了门户内容的组织及生产形式,并建立起一套沿用至今的网络新闻运营模式。而在随后的博客和微博时代,陈彤也牢牢把住了时代的脉搏,新浪网之所以能够在博客大战中脱颖而出,与陈彤从中发挥的作用有很大关系。博客是中国互联网内容自生产大潮的起点,一大批具有内容生产能力的个人通过博客走向网络,而这批人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仍是内容的主要贡献者。我也是新浪博客和微博的资深用户。
 
在微博崛起过程中陈彤发挥的作用,重要性甚至要超过他对门户生产模式的定义。微博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名人路线,将名人大V聚揽在一起吸引广义用户,最终甩掉竞争对手成为一家独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这一系列行走路线,从思想到理论到计划到实践,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陈彤烙印。然而在2014年,陈彤离开了新浪,当时我还为此写了一篇短文,现抄录以下:

别了,门户网站


11月22日,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微博@老沉)离职。这位被称为“中国网络新闻教父”的媒体人,离开了他深耕17年的新浪。而事实上从搜狐的刘春、网易的赵莹的离职开始,门户网站总编辑的离开其实已经是一种行业现象。

我不认识他,但作为新浪体育多年的粉丝和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对新浪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认为在四大门户网站中,新浪的内容是做得最好的。但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新浪微博,人气都不如财气。相比社交性做得风生水起的腾讯,因此有人提出“脱媒化”的口号。

我记得一位网易副总编说过,他们干的其实还是传统媒体的活儿。我总觉得陈彤、刘春等都是新媒体里的传统媒体人。新兴媒体主要是做服务的,对做内容的,地位总是相对比较低的。因此,对于心高气傲的媒体精英离开是很自然的事。但陈彤有所不同,他是做网络新闻起家的元老。面对BAT三巨头的崛起,面对海量网络新闻的处理,面对日益严苛的新闻监管,心力交瘁是能够理解的。尤其是总局吊销新浪视听许可证,尽量有新浪微博的成功上市,但并未减缓新浪内容运营的压力。

“内容为王”诚然依旧是做新闻的法则,但当汽车之家、金融界这些垂直网站崛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似乎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让位于商业模式的趋势正在为人们所接受。那么在商业化面前,尤其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商业化压力面前,门户网站总编辑角色弱化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陈彤或许到了激流勇退的时候了,这让我想起杨致远离开雅虎。

我不会沉迷于“老兵不死,涛声依旧”的精神世界里,也不会过多关注陈彤的去向。我更关注的是传媒业态的变化,伴随着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的发展,不管我们承认与否,门户网站都已成为传统媒体。人们经常说传统媒体转型,其实新媒体也在不断地转型,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时间的概念。

告别沈颢,告别传统新闻;告别陈彤,告别门户网站;传媒业已进入媒介平台时代。在新时代的大潮面前,个人往往是无法主宰命运的。我相信,陈彤还年轻,他会找到人生的第二舞台。而更多更年轻的“陈彤们”正在成为新媒体平台时代的弄潮儿。 

陈彤此次算是重返新闻战线,但这个战场并非过去而是属于未来。今年,泛资讯行业站上风头,各家看到了这个市场广阔的空间。无论是BAT还是一点资讯投入了海量的营销费用。在不久前,一点资讯做了一轮强调很有调性的品牌PR攻势,无论是广告投放、线上线下整合传播都让人耳目一新。导入的用户需要内容来凝聚,而陈彤的加入让产品内容得到更大的提升,实现用户的聚合。
 
一点资讯是一家技术驱动的移动资讯平台,从创建之日起就高度倚重算法技术,在机器算法替代人工编辑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从门户时代的完全依靠人工,到移动时代完全依靠机器,是一条矫枉过正的路,也是必行之路。只有对机器算法高度重视,乃至于认为机器能够替代人,才有可能彻底摈弃原有媒体形式中的一些弊端,例如人工在生产流程中效率低下所导致的消极作用。
 
但在机器算法的作用被广泛接受及采纳之后,业界也普遍认为,还是要回到就事论事的实用轨道。机器算法技术是移动资讯的核心属性,但在现阶段并不能满足用户所有体验,这就像是个挑子,仅技术这边一头沉,内容那一头很轻,也是无法正常行走的。由此,一点资讯提出了人工+机器算法的发展理念,而早在之前陈彤也对移动资讯的模式提出过看法,认为应该是内容+技术模式,这两种提法在理念上基本相同,因为内容也是需要人工加以锻造打磨的,而机器算法就相当于陈彤所提的技术模式。
 
如果一点资讯仍将机器算法作为唯一引擎,那么陈彤过去的意义不大,而一点资讯在实施人工+机器算法双轮驱动战略之后,陈彤的可施展空间就非常大了。一点资讯过去更偏重UGC内容,根据用户兴趣和热度来进行内容顺序排列,在内容获取方面存在一些短板。陈彤到来之后,首先可以利用其雄厚的业务积累为一点资讯引进更多内容源,建立起更为强大的内容战略,其次可以建立并实施编辑生产流程体系,让人工编辑以较低的成本发挥最大的作用。

不过直到目前,一点资讯目前较今日头条的差距非常明显。

在用户数上,2016 年 9 月底,今日头条已经有 5.8 亿用户,日活用户超过 6300 万。2016 年 7 月 26 日,艾瑞发布 2016 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单,今日头条以 92.3 亿美金的估值位列第 6。一点资讯宣称 9 月日活用户有 4800 万,(不过考虑到 6 月数据日活用户仅为 2930 万,这个数字可能偏高)。尽管今日头条出名更早,但考虑到小米的预装数量,一点资讯并不理应处于这样的被动局面。
       许多人将问题归咎于一点资讯的算法,然而在很多人关注的算法方面,实际上两家各有所长:今日头条的算法业内领先,能够减少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一点资讯的 “ 推荐+订阅 ” 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一点资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反而可能是运营和市场部分:商业化的实践、原创内容的培植、甚至基本的除了小米预装之外的宣传,尽管一点资讯偶尔也有一些动作,但是总体上看比今日头条无疑逊色不少。无论如何,一个时时刻刻强调原创内容和 “ 人的重要性 ” 的内容公司,在优质内容的吸引力上反而不如一个技术驱动型公司。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陈彤的到来,很多人赋予了很多想法:例如复制微博的社交能力,和前对手吴晨光一起强调内容,增加视频内容的比重等等。但是短期内,或许他最大的意义是把他管理新浪团队的执行力带入这家公司。一点资讯新业务的拓展,也将在陈彤到来之后得到助力。一点资讯的短视频业务和直播一直没有做,似有引而不发的态势,但也许是在等待。陈彤在小米两年,负责的主要工作就是网络视频内容资源的整合与集成,他在这一块经验丰富,积累深厚,借此为一点资讯把短视频和直播业务做起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