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营养先行
影响人一生健康状况的因素,30%来自于基因,是与生俱来的;70%是自己可以选择和掌控的,这就是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
营养是名词,也是动词。作为名词,营养是人体维持生存和生长等生命活动所需养料的统称。作为动词,营养是人类谋求,摄取,消化、吸收这些养料的各种行为。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营养状况。
人类千万年的进化说明,大自然提供的天然食物是我们营养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来源。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饱腹早就不再是问题。绝大多数人很容易会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热量。因此我们进食的重点要放在质而不是量上。
怎样才算吃得好?不仅仅是味道好,更重要的是有营养!那么,怎样才算吃得有营养?我们听听著名的人类营养学专家李兆萍教授的讲解。
什么是营养素?
除了水之外,通常把人体所需的营养分为三大类: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植物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主食,如面粉和米),脂肪和蛋白, 是人类每天食物的主要成分和身体能量的来源,彼此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脂肪必须借助碳水化合物才能彻底氧化。在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互相转化,互相替代。当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时,体内的蛋白就被消耗来提供能量。而当能量摄入过多时,不论来自食物中的脂肪、蛋白,或碳水化合物,都会转化成脂肪积存在体内造成肥胖。
微量营养素:包括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是人体所需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维生素一般无法由人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维生素缺乏时会使人体物质代谢发生故障,甚至造成“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如钙、磷、镁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矿物质也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正常渗透压的必要条件。人体内有些特殊的生理物质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甲状腺素等需要铁、碘的参与才能合成。
植物营养素:人体吸收的植物营养素主要来自蔬菜和水果。目前被证实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营养素已经超过200种,例如:番茄红素、叶黄素、低聚果糖、花青素、β-胡萝卜素等。这些植物营养素在保持心脏健康、抗氧化、维护肠胃健康、抵抗基因物质突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营养素含量越高对人体越有益。其含量与植物的种类、部位、成熟度新鲜度、采收期、生长土壤、种植方法、加工方法等有关。
怎样吃才有营养?
正常的一日三餐应该有蔬菜水果,蛋白,脂肪和主食。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衡量每餐食物的合理比例。一个餐盘,盘子里应该有大约1/4蛋白,1/4全谷物,1/4蔬菜,1/4水果,另加少量乳制品。蔬菜可熟可生,无需刻意吃生食,人类吃熟食是进化上的优势。至于饭盘的大小,则可因人而异。
- 碳水化合物要多使用未加工或轻加工的全谷类(whole grain),避免精米细面和甜点。
- 脂肪要选择优质脂肪,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橄榄油,菜籽油等)。橄榄油是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然营养成分。橄榄油富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还有维生素A、B、D、E、K及抗氧化物等。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
- 蛋白要合理搭配优质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 蔬菜水果要尽量新鲜、当季、多样。蔬菜和水果,既提供碳水化合物,还同时补充了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益生元)。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
过去人们习惯把吃不饱造成的营养缺乏称为“营养不良”,其实“营养过剩”也是一种营养不良。伴随着改革开放近4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膳食方式和身体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和低动物脂肪的传统膳食结构被打破了,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结构使得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成为中国人的“头号健康杀手”。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3.3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293万;糖尿病患者近1亿;中老年人平均患有3.1种慢性疾病;排在中国人死因前4位的慢性病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过量摄入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2014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全球癌症报告》。报告称,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在肝、食道、胃和肺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尽管罹患癌症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中国癌症基金会发布的《预防癌症十条建议》中不难发现饮食与癌症的关系,因为这十条建议中,“在健康体重范围内尽可能地瘦,避免高糖、高脂、低纤维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少吃红肉,限制饮酒、坚决戒烟,少吃盐和盐腌食品,坚持母乳喂养”等内容,都与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当契合,营养失衡与疾病的关系可见一斑。
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超重和肥胖人数已位列世界第二。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还是导致诸多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肥胖者中冠心病患者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2~6倍,糖尿病患者为正常体重者的5倍,并发心衰与脑栓塞为正常体重者的2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人们的腰围每增加1英寸(约2.5厘米),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倍以上。”
在2015年“中国健康管理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中将有85%的死亡会归因于慢性病,而70%左右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也将发生在劳动力人口中。与此同时,我们的后备力量——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也颇令人担忧。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超重肥胖的儿童少年已达到1200万人,占世界“胖孩儿”总数的1/13,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已在青少年中出现,80%的肥胖少年儿童将成为肥胖成人,同时也将会使慢性病的患病年龄提前10~20年。所以,营养问题不仅要抓,还必须从孩子抓起。
营养学有一句经典语录:“你就是你吃的!”这是告诉人们:健康是可以吃出来的,疾病也是可以吃出来的。今天,国民营养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