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李白《北风行》
写在前面
今天就是冬月了,各地纷纷下起了雨雪,今天便与大家分享一首李白的《北风行》。这是一首历代很多诗选都会选入的名作。翻看了一下听见诗歌之前的节目,赏读了很多首李白的诗歌,李白确实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巅峰。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字魅力,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关于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上阳台帖》
董其昌《关山雪霁图》(局部)
傅抱石《雪山行旅图》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袁江《江天雪霁图》
邹一桂《雪山行旅》
钱松嵒《苍松雪霁》
溥儒《雪山行旅》
张大千《仿李成雪图》
王原祁《仿李成雪景图》
王翚《雪霁图》
李成《群山雪霁图》
沈周《雪霁图》
宋旭《溪山雪霁图》
何海霞《燕山雪霁图》
溥儒《寒山雪霁图》
齐白石《雪山行旅》
高剑父《雪山行旅》
文徵明《雪山行旅》
张大千《仿董北苑溪山雪霁图》
项圣谟《江山雪霁图》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诗歌赏析
今天的这首诗,从字句中就能看出来,里面蕴含了强烈的涌动的情感,交杂着诗人的悲愤、同情、焦虑与无助。唐玄宗天宝十载,也就是公元751年,离开朝廷的李白独身北上燕赵,第二年冬天到达幽州,幽州在今天的北京一代,在当时是安禄山的封地。他看到安禄山蓄意制造边患,给普通平民带来巨大的不幸,并且预感到更大的灾难:旷日持久的战乱,即将到来。
安禄山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了,或者说臭名昭著吧。据说安禄山非常肥胖,但很善于跳胡旋舞,又善于逢迎,所以很受唐玄宗喜欢,于是平步青云。天宝年间,唐朝天下共由十大节度使管辖,安禄山便占据了其中三个,可见他的势力之大。如李白所预感到的,不几年,安史之乱最终由安禄山发动了,唐朝由此一蹶不振。
因为预见到了这场巨大的不幸,李白写下了这首《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写诗喜欢用神话故事来开篇,这次也是如此。开篇就说,传说中在这个寒冷的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的眼睛就是日月。睁开眼是白天,闭上眼就是天黑。可是幽州这个地方,为什么阳光好像永远照射不到呢?
漫天只有凄厉的北风嚎叫着。风雪肆虐,无边无际,雪片像席子一般大小,一片一片覆盖在轩辕黄帝陵上。
在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有一位妇人正在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她不歌不笑,愁眉紧锁,整天在门口望着路过的行人,等待戍边的丈夫回来,心说“长城那地方可是一个苦寒得厉害的地方啊!”
当时丈夫手提三尺剑,毅然决然从军而去,只留下一个箭袋。而今,箭袋里面两支粘着白色羽毛的箭已尘封很久,都结上了蜘蛛网了。物是人非,一双白羽箭仍在,可是人已战死沙场,任是怎么等待,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睹物思人,徒增悲伤,不如将这箭连同箭袋都烧了吧,烧成灰烬。虽说黄河经常泛滥,可是水来土掩,最终仍然可以疏导填塞,然而在这乱世,生离死别就如这满天飞雪,却是怎么也难以承受。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与唐代流行的律诗不同,乐府诗之前是民歌,不用太讲究字数的平仄,很适合李白这样豪放的诗人。在汉代的时候,官府派人在民间采诗歌,再由乐工配乐来演唱。传唱的乐府中,一些慢慢固定化了,后来的诗人也用以前的乐府题目重新写诗。李白这首《北风行》就是乐府旧题,据说是由南朝著名诗人鲍照首创的。
李白是那样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却又不会对现实的痛苦视而不见的诗人。他在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同时,也写过很多描写百姓疾苦,替思妇想念当兵远行的丈夫的诗。这首《北风行》的核心,也是在表达一位妇女对于自己从军远行、战死沙场的丈夫的怀念。唐朝疆域辽阔,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为了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普通百姓家里都要有男丁服兵役。而唐代的兵役时间也比较长,基本上从军之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无法回家。投身行伍能够有机会建功立业,但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可怜无定河边骨”,所以王昌龄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而李白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妇诗也不会局限在儿女情长上,而是依然有着磅礴与悲壮的气势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千古名句,“大如席”的雪花该是什么样的雪花!这样的大雪纷飞中,这个冬季该有多么的寒冷和肃杀。
李白是一位豪放的诗人,我们对他的夸张比喻是很熟悉的:“白发三千丈”,“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黄河如丝天际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一口气背出十来个这样的句子。
有时候我会觉得,李白如果生活在现代,应该是一位很好的漫画家和导演。他的诗歌有着非常强烈的画面感和夸张的想象。似乎只有在漫画中,才能见到那大如席的雪花。
鲁迅先生说过: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毕竟是有雪花的,所以这夸张中也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同样夸张,却是沉甸甸的句子,千年后读来,仍觉得有千钧之重。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击溃盛世唐朝的安史之乱尚没有爆发,虽然积累的社会矛盾已很深,但整个朝廷仍然只在歌舞升平之下,或许根本就不知道提剑救边的战士与他的幽州思妇的存在吧。盛世的面纱之下,有谁会关心这些普通人的苦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