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夸张了吧!真能只花24周就PB35分钟?

作者:刘智贤

我是一个破风手。我冲到前面领头,只希望回头时,有人在后面紧跟着我的步伐。

你曾否为了一场比赛,花半年时间准备?

 残念 

那是一个春末的早晨,我跑在两旁都长满樱花树的田中车道。还有五公里就到终点了,可我却目送配速员率领破四小队扬长而去。真的不甘心啊!撞墙的感觉原来这么糟糕,大脑缺醣,只觉得很困,连走直线都有点吃力。最后两公里,我花了二十多分钟才走完。离全马破四的目标,这么近又那么远。最后我以4小时04分完成长野马拉松2016,那天是4月17日。

“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你还可以继续努力,最怕就是想努力没得努力。”

——台湾马拉松国手张嘉哲

 没有教练 

依循跑步App推荐的破四课表增加了跑量,为什么仍然不能破四呢?在回程的航机上,我仍然耿耿于怀。强烈的挫败感更加燃起我对破四的欲望!回港后,我一边走访坊间书店,一边搜索网上海量的资讯。

我在网上读了一篇文章,主人翁跟随台湾徐国峰教练采用科学化心率训练,只花了16周,就把全马PB由4小时02分大幅推前至3小时33分。“太夸张了吧,这简直是变魔术!”当时我只觉得不可思议。科学化训练配合心率跑表,真有那么神?记得之前在书店拎起过徐国峰教练的著作,但掀没几页又放低了。那时候觉得这么学术性的科学化训练,只适合高水平的跑者吧。

这次我再次拎上手,简直如获至宝,百看不厌。运动科学原来不是象牙塔里的事,它能够以客观数据分析抽象的训练成果,亦以科学原理解答跑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这廿四周我没有教练指导,只有书本充当我的教练。然后我就以那篇文章为蓝本,展开了为期半年的实验。

国峰老师的博客(rocky549.blogspot.tw)

 配速 

于我而言,马拉松心率训练最大的好处是它提供个人化的配速建议。新手对于配速根本毫无概念,间歇跑要跑多快才算快,LSD要跑多慢才算慢?许多人误以为跑得气喘吁吁,才是高质量的训练。

其实不然。

慢跑(跑者仍然可以轻松倾谈)有慢跑的作用,快跑有快跑的作用,两者不可取缔。冲间歇跑得太快,三两圈就爆了,抑或跑得太慢,还未达到无氧系统的训练强度。练LSD时太心急超速,跑完大腿肌肉痛了好几天;肌肉痛还没什么大不了,最惨该练的有氧耐力还没练到,白白拖着跛腿几天。 要了解自己不同训练强度的配速,参考心率是一个方法。只要测出安静心率及最大心率,将数据输入心率跑表,跑步时依循相应心率区间,就能以合适配速训练。

心率训练还有其他好处,就是它考量了跑者当日的身体状况。气温、湿度、地形、疲劳、甚至心情,都有机会影响我们的表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高温下我们会跑得特别吃力。相同的配速,在不同的环境及身体条件下,都可能属于不同强度的训练。因此若纯粹跟随配速训练,有机会练不到预想的训练效果。

就是来PB的!

 周期性训练 

所有跑者都关心跑量,而大部分跑者对于跑量更抱着近乎迷信的想法。读到这里,大家不妨猜猜我这二十四周的月跑量。250公里?200公里?160公里?

  • 5月︰83公里(5月9日开操)

  • 6月:143公里

  • 7月︰162公里

  • 8月︰165公里

  • 9月︰202公里

  • 10月︰141公里(不包含10月23日的全马里数)

平均每月︰150公里

平均每周:38公里

平均每周38公里,比你想像中的跑量少(很多)吧?以最少时间达致最大成果,就是科学化训练的一大好处。科学化训练凭藉相对少的跑量,造就显著进步,在于它的周期性特质。周期性训练共分为四大周期:基础期,进展期,巅峰期及调整期。这就像先为大楼打好基础,再往高发展。每个周期的训练都针对特定的目标,促进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跑者每隔三周会实行一次减量,好让身体于适度的休息中成长。

笔者在刚过去的金沢马拉松,以3小时29分成功PB了。

 课表 

这样有规律的训练课表听来复杂,但实质操作起来其实不必操心太多,跟课表练就是了。徐国峰教练研发的网站「耐力网」,就有提供周期性训练课表。以我为例,课表大致如下:

  • 星期一︰质量课表

  • 星期二︰休息 / 轻松跑

  • 星期三︰肌力训练

  • 星期四︰休息 / 轻松跑

  • 星期五︰肌力训练

  • 星期六︰质量课表

  • 星期天︰慢长课

星期一及星期六的质量课表包括间歇跑等较高强度训练;星期三及星期五是上肢、核心及下肢肌力锻炼;星期天是LSD,最长时间不超过1小时45分(以我的配速,大概半马距离);星期二及星期四作一些轻松跑恢复。

一周练跑三至四天,健身两天。跑者需要锻炼肌肉吗?适当地强化肌肉,能够保护骨骼及关节,好远离伤患。跑步用脚跑,为什么要锻炼上肢肌肉?上肢越稳定,越能够跑得久。LSD只练到1小时45分,可以保证跑毕全马吗?事实证明可以啊,这次马拉松我全程都没停下来。根据徐国峰教练所讲,职业跑者也很少练多于2小时30分的LSD,跑太久反而会累积疲劳,影响接下来的训练质量,亦增加受伤的机会;身体不会知道我们跑了多远,只知道我们跑了多久。我也曾经试过练跑跑了全马的距离,用五小时从马鞍山跑到屯门,但接下来几天都累得要放弃练习,其实是无得只有失。

坚持以科学方法训练台湾长跑教练徐国峰

 练习 

比赛不会令人上瘾,练习才会。即使天文台即将挂起八号风球,外面强风吹拂,我就是不完成当天的训练不安宁。我也享受烈日当空下跑LSD,锻炼耐热能力之余,还可以晒太阳。如果晚上跟朋友出外吃饭,回到家赶紧穿上跑鞋又跑出去了。还有两次练习中途肚子突然疼得不行,上公厕解决后又继续跑。能够好好分配时间,并且对训练保持住一份执着,是跑者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练跑绝对是一个人的事,跑者都要习惯独处。这半年横跨了全年最炎热的月份,也受到风季的洗礼;如何吃下每一课练习,不轻易缺掉任何一课就是关键。早期练间歇跑的时候有点误解,以为依心率冲圈,每次都跑得快死了,不由得缺掉一些间歇跑来避免受伤。后来跟徐国峰教练确认过,间歇跑应该依配速而非心率,才不至练得精疲力竭,也再无因疲惫而缺课。

 心率跑表 

打边炉最重要是个炉,心率训练最重要当然是心率装置。心率跑表于训练时很有用,无论依心率练LSD抑或依配速练间歇跑,这小装置都能大派用场。而在比赛时,它更能发挥出最大功用。依心率跑,是我这次破PB的最大原因。心率区间大致分为一至六区,区间越高代表运动强度越高,痛苦程度亦越大。(跑步学院:六级配速相关文章请👉戳这)而第二区间称为马拉松配速区间,是跑全马时占绝大部分时间的心率区间。它能以数字表示,细分为2.0至2.9。简单来说,前半马因体力充沛,可循较低心率区间前进;后半马体力开始枯竭,因而需要提升心率区间以维持目标配速。徐国峰教练综合个人经验及跑者回馈,得出全马比赛策略。这次能够把配速拉得这么平均,实在全靠此策略。

比赛中绝大部分时间维持心率于马拉松配速区间

后段心率拉高,但其实只够维持目标配速

配速比之前两场马拉松更平均

 跑姿 

常有人问,怎样的跑姿才算正确?我会说,运动科学不太讲究外表型态,在乎的是运动数据。如果某些运动数据做出来了,我相信跑姿跟“正确”两字也不远矣。这段时间影响我最大的数据是步频,就是坊间流传“标准”的每分钟180步(以上)。起初真的不习惯,由每分钟160步提升至每分钟180步,跑得有点像强迫症患者。为了将步履变得轻盈,我也会幻想自己跑过雪地而踏步无痕。慢慢练下来,开始得心应手。减少了跨步动作,原本跑久了/下坡后会痛的膝盖都不痛了。(跑步学院:步频相关文章👉请戳

比赛时没有刻意留意步频,赛后惊讶竟能够保持每分钟180步以上

 跑力值 

数据能够告诉跑者训练是否值得、是否有效,而跑力值(VDOT)于这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跑力值原意是以某距离比赛的PB推算出各距离的完成时间,跑力值越高的跑者跑得越快。例如10公里比赛曾试过跑出45分钟的成绩,那根据跑力表跑力值是45,对应全马完成时间大约会是3小时28分。(跑步学院:跑力值相关文章👉请戳

不过,即使跑者测得跑力值为45,并不代表全马就能跑进3小时30分内,有可能与实际比赛时间相距甚远。这个差距就曝露了跑者的弱点,可能是有氧耐力不足,亦有可能是比赛策略需要改善。因此马拉松跑者若想往短处补强,就可以将各距离比赛PB放到跑力表上对照。姑勿论跑力的绝对值能否准确反映各距离完成时间,它的相对增长仍是有宝贵的参考价值。跑力表另一用处是提供相应心率区间的配速,对于没有心率跑表的跑者是很有用的参考工具。Running Quotient网站专门分析跑者的练习数据,当中亦有估算跑力值的功能。

由训练之始到比赛当日,跑力值提升了30%

耐心地训练,跑力值自然会提升,马拉松配速也可以加快

 比赛 

二十四周过后,日本时间早上8时50分,我人生的第三场马拉松鸣枪。

天空乌云密布,偶尔刮起一阵清凉的风。我排在C区起步,急行三分多钟就通过了起点。人群未散,我设法往空位里钻,希望将心率尽快提高至马拉松配速区间。这赛道的影片我已经看过不下十次,“赛道首10公里较多起伏”,我不断提醒自己,首10公里一定要保守。

头五公里开了5分07秒配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赛道开始上斜,人群慢下来,身边的跑者就越来越少。10至20公里是下坡路段,途中穿过两条隧道,我放松身体任由脚步加快,一边留意住心率。这次比赛的感觉明显和之前两次不同,时间过得特别快,脑袋也没有一刻放空。“15及30公里补充两粒及三粒盐丸,20、25、30、35公里各吞下一包Energy gel”,脑海中不断重覆念诵。

通过半程点,1小时43分,半马PB。有经验的跑者都说,马拉松由30公里才真正开始。记得那段大马路广阔得很,强劲的侧风从高楼间的十字岔口刮过来;可是跑者分得很散,没可能找个人挡风。侧风不断消耗我的体力,这五公里的平路只能跑出5分05秒配速。配速在5分外,我以为就这样完了。我真的以为结束了!但35公里后,我遇到了这场比赛中属于我的伙伴(这是另一个故事了,下次再讲)。

冲线前心率区间升至4.6(5.0是最高),面容都扭曲了

 道谢 

赛前一星期,我豪言跑出Sub 330成绩。那天,我的预言在日本金沢成真。虽然根据跑力表,跑进330应该是预料之内,但赛前我对于Sub 330真的没多大信心,毕竟上一次马拉松还跑在四小时外。

“每一个身体健康且喜欢跑步的跑者绝对都可以破四,这是我毫不怀疑的信念,甚至我可以更大胆地说,每周只要练三次,周跑量不用50公里就可以顺利破四。我很有信心,过去也有过很多案例证明这件事。”徐国峰教练于网志上写道。

小孩都读得懂的跑步数据

我与徐国峰教练素未谋面,训练过程中亦无机会得到教练的亲身指导;但我透过他的文字,像手执一本说明书,反覆推敲科学化训练的操作方法。我衷心感谢徐国峰教练对于耐力运动训练的无私分享,希望有一天他可以亲自训练香港的跑者。

现在,

这件事不再

「只是期望」

我们为

所有想要PB的跑者

筹备了一场

史上教练阵容最强大

马拉松PB训练营!

不只有徐国峰教练的全程指导

还有四届奥运教练、姿势跑法创始人罗曼诺夫博士

亲自教授!

·

·

·

 2017跑步学院马拉松PB训练营 · 上海站 

 正式开启报名! 

Photo by Peter Mooney via Flickr

实如其名

这次训练营的意义在于带你无伤PB

创造新的个人最佳纪录

重新定义一场马拉松训练营的教练阵容

四届奥运教练、俄罗斯国家队教练Dr. Nicolas Romanov

亚洲顶尖教练、台湾“铁三夸父”徐国峰

这次带你跑的是中国跑步训练史上最强配置

17周,是马拉松训练最佳时长

7月8日—11月11日,

这120天,你需要付出

每天1-2小时的刻苦训练+周末团体训练

为你聚集100个与你水平相近的队友

我们招募全马成绩在4:30-2:40之间的100名跑者

一起挥汗、克己,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这里有经无数精英跑者检验的科学训练方法

姿势跑法+心率训练

量身定制属于每个人的训练计划

真的,关于这次的PB,别吝啬你的想象力

这不是小白的游戏

我们要找的是已经很强

还想更强的你

伟大不在于超越对手

而在于超越最快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