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复杂的多维度贫困

“公平与平等”是德国2017年大选的重要议题。为了更好地战胜“贫困”,首先应该对“贫困” 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贫困其实不止是收入问题。为了全面的定义贫困,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撰文解析了欧洲新时期的贫困。

很多媒体、很多电视节目,比如脱口秀中就德国贫困现象都曾提到过一个数字:6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低于社会中位数的60%,那么他就被官方定义为是“穷人”,或者再准确一点——“受贫困威胁的群体”。按照该标准,欧盟28个国家的平均贫困率为17,3%;捷克的贫困率在9,7%以上,德国的贫困率为16,7%;而罗马尼亚更高达25,4%。

该情况其实不单单指“受贫困威胁”,也包括是真正意义上的“贫困”。这就出现了第二个影响因素——剥夺,也就是资源匮乏的状态。可以被定义为“剥夺”的状态包括:如果因为经济方面的因素,9种生活必需品中至少不能负担起4种,就被认定为资源匮乏。生活必需品包括房租、暖气、意外支出、两天一次的肉类或鱼类、或者是相同价值的餐饮、每年一周的旅行、甚至是一辆汽车、一台彩色电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话。这种评价标准或许有些片面,即使穷人也有可能能负担地起所有的这些,它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

这就需要讨论另一种标准,这就是——“持续性的贫困率”, 该标准综合考虑了“收入贫穷”和“资源匮乏” 这两种情况。如下图所示,欧盟28国在2015年的数据显示,平均4,2%的人口属于“持续性的贫困人口”。并且该情况在欧盟国家中差距巨大,比如,瑞典为0,4%,德国为3%,但是罗马尼亚和希腊都为12,6%,而保加利亚更为16,2%。

另外,有报告称,无论是“收入贫穷”、“资源匮乏”,还是“持续性的贫困”,有一部分人是最常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比如欧盟国家居民中的非欧盟国家人群、单亲人群、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原因毫无疑问就是失业。比如在德国,失业人口中有27%属于“持续性的贫困人口”,该比例是德国居民平均比例的9倍。

最后介绍的定义贫困的标准——“多纬度贫困指数”。其最早由印度经济和哲学家Amartya Sen 提出。也就是说贫困除了包括收入、资源等因素外,还应该综合考虑教育水平、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力和健康因素等方面。由此也可有参考下图,欧盟28国在2015年的相关数据统计。贫困指数最低的仍然是瑞典的59;德国的指数为85,排名第八,比欧盟平均水平低了大约30%;而保加利亚在这方面仍然为最高水平,高达233。另外,德国在2015年的该项指数自2008年以来降低了大约7,5%。目前在欧盟17个国家中,该指数都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一些东欧国家,比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波兰等,这方面也改善了大约20%-30%。

除了东欧国家以外,希腊在贫困方面的情况尤其不容忽视。该国的贫困指数自2008年起就处于急剧恶化的状态中,该指数已经上涨了40%,属于欧盟国家中该情况恶化最严重的国家。其后是爱尔兰和塞浦路斯的28%,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贫困指数也分别上涨了18%和11%。

综合而言,为了战胜贫困这一社会问题,我们不应该仅仅从收入方面考虑,政治家在制定相关方针和改革措施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多个因素。比如用 “多纬度贫困指数” 来定义该问题的话,看待这一问题的视角也会有所改变,提出的对策也将更有实际。但是不过无论如何,导致贫困非常关键的原因:教育水平和就业情况。这两点与贫困情况有直接和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战胜贫困所必须要考虑的两点。

微信号:www-dolc-d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