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视线 | 社会工作者眼中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为孩子们打造在社区的第二个家
“提高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政府主导、部门统筹、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儿童之家的工作格局,巩固提高儿童之家覆盖率。完善儿童之家建设标准、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发挥社区儿童主任和妇联执委作用,提升管理和使用效能。保证儿童之家服务时长,拓展服务内容,确保服务安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入有资质的相关社会组织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在基层社会治理和儿童保护中的作用。”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任文欣/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服务部主任
北京协作者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为困境人口提供各类公益服务,早期的社会工作者每周乘坐公交车风雨无阻地去城市边缘社区探访。以前,因为没有条件,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只能露天开展,像路边、大树下、废弃仓库、打工子弟学校、打工朋友家中都曾是开展活动的地方。
在2015年,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北京市儿童发展规划》,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关爱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构建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东城区妇女联合会,携手具有十余年儿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经验的北京协作者,建设了首个市级儿童之家示范基地——协作者童缘。
协作者童缘创新出“以儿童为中心,深入家庭,带动社区,影响社会”的四位一体的儿童社区教育模式,并形成可视化、可推广的服务运营标准,进行复制推广。
作为协作者旗下的儿童服务品牌,协作者童缘致力于在社区为儿童特别是缺乏资源的困境儿童建立自然、简约、优雅的综合性儿童之家,开展以促进儿童参与为中心,进而深入家庭、带动社区、影响社会的四位一体的儿童社区教育服务。
为什么要在社区里面打造社区儿童之家的一个根本目的,是我们希望儿童在这里不仅可以完成作业,而且能够在一个放松的、尊重的、友好的环境下学会同伴之间、家庭之间、社区之间的交往,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家人,最好的邻居,最好的公民,为儿童建立自然、简约、优雅的综合性儿童之家,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最好的服务。
2020年9月底,流动儿童小瑶和弟弟一起来协作者童缘参与托管服务。小瑶的父母离婚,由爸爸抚养。爷爷去年和前年因为生病做手术,家庭生计很困难。小瑶穿的衣服大多是别人给的,弟弟穿的衣服则是姐姐以前的衣服。小瑶说和家人晚上一般都不吃饭,饿了就喝热水,实在比较饿就吃泡面。中午因为学校饭菜比较贵,就和弟弟回来家里吃奶奶做的饭。在童缘里,小瑶一有时间就看书,还报名参加活动主持人,还经常辅导低年级的孩子写作业。
小鑫是协作者的月捐人,今年已经20岁了,他在10岁时接受协作者的服务,在协作者参与公益夏令营、兴趣小组等活动,并作为志愿者参与活动协助人、社区照顾、主持人等志愿服务。他曾在协作者的服务中分享说:“我去了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在那里我感到很有自信。那个地方就是北京协作者,那个地方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一定会带领更多的小朋友来当志愿者。”
“协作者童缘”秉持儿童友好的理念,即“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感受;周围环境应有利于儿童的福祉,重视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家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在空间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服务提供及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普惠公平、儿童参与、共建共享原则。
截至2020年底,协作者童缘针对社区儿童及其家庭需求,开展社区托管、儿童议事会、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小组2923次,累计有包括困境儿童在内的社区儿童及其家庭31881人次受益。
从困境救助服务谈
“保障儿童参与和表达的权利”
“保障儿童参与和表达的权利。尊重儿童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培养儿童参与意识和能力。涉及儿童的法规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以及重大事项决策,听取儿童意见。将儿童参与纳入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社区工作计划。支持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及体验活动。加强学校班委会和学生会建设,畅通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渠道。广泛开展儿童参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闫世琼/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作为一名从事儿童和家庭社会工作6年的社会工作者,我最关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条例中“儿童与环境”板块中的这项条例内容。《纲要》发布后,引起了全国儿童工作者的关注,南京协作者全体社会工作者在10月12日组织了一场关于《纲要》的主题学习活动。
我们通过参与式小组讨论,针对“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安全”“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福利”“儿童与家庭”“儿童与环境”“儿童与法律保护”等7个板块进行了学习,且结合当下南京协作者儿童社会工作的实务工作,分析出我们在此领域的优势,以及未来如何加强此项工作的规划。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规定:儿童有权对影响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布意见,并获得重视。儿童具有参与权,而我们每一个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成人都应协助儿童发挥潜能、提供机会并保障儿童更好地参与。
协作者自成立时便开启对城市边缘社区困境流动儿童和家庭的探访工作,困境紧急救助行动一直延续到今日。协作者的困境救助工作突破了单一的“救助”视角,而是“预防-救助-发展”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如何发挥边缘流动人口,尤其是困境儿童的潜能,实现助人自助,这是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协作者自2016年起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众筹项目,培育困境儿童成为图书管理员,为周边社区儿童和家庭提供借阅服务,“以工代赈”,协作者为困境儿童和家庭提供运营补助,实现精准救助。
南京协作者自2017年发起“流动儿童微学社”项目,为有需要的流动儿童提供周末课业辅导和学习主题课堂,回应流动儿童学习无人陪伴和辅导的服务需求。
不论是建设在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家中的自助图书馆,还是微学社,我们充分发挥作为一个赋能者的角色,让儿童成为社区环境的建设者、改变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名儿童的成长故事,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协助服务对象挖掘自身潜能,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
小梦(化名),12岁,陕西籍流动儿童,小梦爸爸从事广告牌焊接工作,妈妈做保洁,平时工作早出晚归,小梦和8岁的弟弟在家中的饮食起居由姥姥照顾。和小梦一样,住在偏远社区的大部分流动儿童,基本独自待在家中度过课后的大部分时光。
2020年10月,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与小梦一家商定,在小梦家建立了一座微学社。小梦成为微学社的小管理员后,希望改进微学社的运营管理制度,她与社区儿童共同为新的微学社取名为“友情”微学社,希望每个来到微学社的小伙伴都能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成长。
孩子们还集思广益,讨论制定了“友情”微学社的学习规范和“星星榜”激励制度,制定未来微学社的活动计划:制作起泡胶、风铃,星座讨论等,共同参与建设大家的学习空间。
“微学社在我家建立后,我和社工姐姐一起去宣传,邀请附近的其他小朋友周末来参加活动,现在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多了好多,还有好几个新认识的朋友。我觉得在微学社,很重要的就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前我也不爱表达,总会怕自己回答问题回答错,在大家面前不敢说。
但在微学社课堂上,志愿者哥哥姐姐们不会批评我说得不好,他们特别温柔耐心,还和我们一样充满童心,大家也不会嘲笑我,我可以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
我也发现,有些新来小朋友,他们不太愿意在大家面前表达,他们会悄悄和志愿者说,志愿者再帮他们说出来。我觉得我和其他小朋友可以多鼓励他们,不嘲笑他们的观点,这样可以让他们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2021年1月7日,小梦与微学社附近的孩子们来到协作者童缘,共同举办新年联谊会,用彩泥作画来对表达2021的新年期望。小梦和儿童志愿者小然是这场新年联谊会的主持人,参与游戏策划、物资准备、撰写主持词等筹备工作。
通过流动儿童微学社这个平台,小梦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小梦在2020年还通过报名竞选,成为南京协作者幕府童缘的儿童委员,她与其他儿童志愿者一起参与“新冠疫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社区调研,开展防疫抗疫宣传活动,动员社区内的儿童和家长共同参与防疫行动。同时,小梦个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获得了新的提升,逐步升级为一名“小社工”。
为实现《纲要》条例中“保障儿童参与和表达的权利”,推动儿童在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中更多地参与,真正地参与,还需要每一个与儿童工作相关的个人、部门都行动起来,包括父母、学校教师、未成人保护部门、托管机构、教育机构等。且为保障《纲要》的落实,还需要从法律层面,从国家立法的角度,对儿童参与和表达的权利提供保障。最简单的,小到家庭单位,当父母不尊重、不听取儿童意见,擅自决定为儿童报辅导班和兴趣班时,能够在外部社会环境上对父母有所约束。
社区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可或缺
“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统筹社会教育各类场地、设施和队伍等资源,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和形式,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科技、文化、体育、艺术、劳动等实践活动,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校外教育公益性。”“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科协、关工委等组织的育人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刘常鑫/珠海协作者常务统筹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讲社区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我们扎根工业区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工业区里的社区教育缺失严重。孩子们没有合适的场所玩耍,没有合适的玩伴共同成长,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没有适宜的社区活动,让孩子了解当地社区的历史文化,扩展视野,增加文化和身份认同,融入当地社区。
为此,我们开展了协作者童缘项目,培养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家人、邻居,拥有一个健全人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个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
流动儿童小铭,父亲常年在深圳工作,母亲在新青工业园一家电子厂做普工,两位大人平时都很少陪伴小铭。小铭在学校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会在协作者童缘度过。小铭学习成绩不好,常在及格线上徘徊,在此之前几乎从没有完成过家庭作业。
在与同龄伙伴相处时,每天都要发生多起冲突,同时我们也发现学校的老师及周边小区的家长对待小铭的态度上也很不友好,老师和社区的家长们都会把小铭以“破坏大王”对待,处处排斥他,当众辱骂小铭,禁止孩子跟小铭玩耍等。
小铭为此时常感到孤独,情绪易激动,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伴随逐步过激的行动,如对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家庭泼洒粪便进行报复等。
为此,珠海儿童中心开始进行系列的服务跟进,逐步引导小铭改变,最终小铭开始认真对待学习,与朋友和善相处,开始注意文明礼貌等,喜欢阅读,热心参与社区服务,成为家长眼中优秀的好“哥哥”。
这个事例也说明,社区教育对于儿童全面成长的重要性,它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可见,社区有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儿童社会工作者是十分必要的。
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
早期教育的权力
“在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机制,开展涵盖良好健康、充足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加强对家庭和托育机构的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探索推广入户家访指导等适合农村边远地区儿童、困境儿童的早期发展服务模式。”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车晓琳/青岛协作者社会工作者
我们都知道,0-3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期,但是我们在服务中发现,很多服务对象家庭由于经济压力和对幼儿发展知识认识不足,忽略了孩子的发展需求和陪伴,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无法得到相应的早期教育机会,导致儿童成长发育水平滞后。
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怎样做能让流动困境家庭也能没有负担地享受到基础的早期教育,怎样能让这些全职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既能学到育儿知识,又能实现自身价值,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也在各方积极链接资源。
2020年,青岛协作者引进活力社区亲子园项目,经过活力社区系统的培训后,为青岛的流动家庭开展服务,活力亲子园项目主要为流动及留守儿童家庭提供早期亲子教育,以亲子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课程及各项活动,影响家长育儿行动的改变,推动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在与活力社区合作的半年时间里,通过亲子课、自由活动空间开放使798人次的流动儿童及家长受益。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家长反馈很多儿童在语言表达、秩序、社交能力和专注力方面都得到了改变,家长的育儿方式也有了改变。
还记得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一个叫小一(化名)的小女孩,刚开始来的时候,很抗拒,不管是看到社会工作者还是小伙伴,只要一靠近她,她立马就会躲到爷爷的身后,有时候想和她交谈,她会紧张到掉眼泪。通过一学期的亲子课,小一慢慢不再排斥来上早教,也开始主动和社会工作者打招呼,和小伙伴开心地玩,变得勇敢自信。来陪伴孩子上家长课的妈妈也说自己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以前认为陪伴就是看着孩子就行,现在知道了要有高效的陪伴,比如不能一边看手机一边看孩子,这样的陪伴是无效的。
由此,我们看到,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早期教育的权力,要从家庭开始,社区可以开展对于新手父母的公益课堂,联合儿童教育专业的力量,及时为父母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而在为父母提供支持的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比如目前很多地方有由政府出资开办的免费早教中心和为早教老师提供的免费培训等,享受免费早教的门槛更应该偏向于困境及外来务工家庭,不要让最需要帮助的儿童失去该享有的教育权力。再者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开放目前关于早期教育的一些数据,让早期教育的研究更加有针对性、目标性。
为留守儿童建设阅读和成长的园地
“鼓励支持各类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公益性设施和场所以及城乡社区儿童之家等为开展家庭亲子活动提供条件。加强亲子阅读指导,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分年龄段推荐优秀儿童书目,完善儿童社区阅读场所和功能,鼓励社区图书室设立亲子阅读区。”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
近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未来十年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儿童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举措。
江西协作者是由2名江西籍返乡青年社会工作者发起、在江西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公益组织。江西协作者扎根农村,服务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及困境人群,助力乡村振兴。
江西协作者在服务中发现,80%的乡村儿童家里课外读物不足10本,20%的乡村儿童家里没有课外读物,而阅读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良好渠道。
为了回应乡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困境儿童的阅读需求,江西协作者在农村困境儿童家里建立自助图书馆,配备图书和书架,培育困境儿童成为小馆长,为附近的孩子提供图书借阅,自我服务、服务他人。
同时,江西协作者整合社区内外资源,依托自助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社区书香氛围。
解忧图书馆是在渝水一中九五届文科班的捐资支持下建立的一个自助图书馆,图书馆所在的白水塘小区是一个农转非安居小区,由多个行政村组成,人口密集,相互间比较熟悉,附近有一个村小,孩子多在村小上学。解忧图书馆举办启动仪式当天,渝水一中九五届文科班代表、区妇联领导、爱心企业及村里的家长、孩子参与见证。一个孩子从家里拿来十多本课外书,说:这些书可以放在这里让大家看。
刚开始,孩子们借阅图书的热情较高,小馆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下小馆长在社区开展图书馆宣传及需求调查活动,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但是,新鲜劲过去,图书馆似乎再无人问津。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课余时间孩子们多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相较给人即时刺激和满足感的视听娱乐,图书被孩子们丢弃。家长对于孩子不爱看书,也无可奈何,且不少祖辈不关注孩子阅读。如何调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自助图书馆的作用,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知识,这成为解忧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2021年6月,社会工作者联合区妇联开展“书香端午”社区联谊活动,活动以游园形式进行,社会工作者邀请小馆长和儿童参与策划和组织,设置跳绳、两人三足、投篮、包粽子、编五彩绳、传统诗词诵读等闯关游戏,儿童志愿者负责游戏规则制定、组织和裁判。小馆长的奶奶邀请了社区里的老人来教孩子们包粽子,孩子们自主体验每个闯关游戏,现场氛围热烈,孩子们大声诵读,一些孩子主动报名要成为自助图书馆的志愿者。
在小馆长带领下,儿童参与到阅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集思广益,提出很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并加以落实,极大地发挥了儿童的创造力,提升了儿童的自信心。同时,儿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儿童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激发了其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并带动身边的同学、好友参与进来,带动了自助图书馆的人气,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儿童的成长发展,离不开身边环境的塑造,朋辈群体、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态系统共同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未来在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同的合力下,我们将继续采用多层次、宽领域的阅读方式,共同推进儿童的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