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失眠,我以滋养心肝治其本,平抑肝阳治...又: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又: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治疗失眠,我以滋养心肝治其本,平抑肝阳治其标,标本兼顾,恢复患者自主睡眠!

《大医精诚》里有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来看一则医案:
刘先生,48岁,单位领导,近一年来时常失眠,常感到心烦急躁且多汗,去医院检查均无异常,常服用天王补心丹及西药镇静剂等没有很好的效果,最近2个月,因工作紧张压力大,有加重迹象,情绪特别容易激动,烘热汗出,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有裂纹,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心肝阴虚热扰心神,阳亢于上
【治宜】:清热养阴,宁心安神
拟方:麦冬,五味子,白芍,栀子,淡豆豉,胆南星,石决明,生龟板,生龙牡,枣仁,合欢皮,14剂,水煎服。

复诊,睡眠好转,其他症状都改善显著,嘱咐按原方再服7剂
后随访,诸症皆消。

【按语】患者长期失眠、头晕,乃心肝阴虚所致,心阴不足,热扰心神,则失眠、心烦;
阴虚阳扰,营不内守则烘热汗出;
口干、小便黄,便干皆阴虚内热之象。
方解
麦冬、五味子、白芍——养阴柔肝
栀子、淡豆豉——清泻里热,解郁除烦
龟板、生龙牡、石决明——平抑肝阳
枣仁、合欢皮——养血宁心安神
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火化痰
全方以滋养心肝之阴治其本,平抑肝阳治其标,清心安神,诸症得愈。

:这种失眠,临床特别常见,主要表现是: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四肢乏力,食欲不振,这都是心脾两虚导致的。

心为君主,主宰神明,主人身一身气血,脾胃虚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累及心脏供血功能下降,就会心慌心悸,血藏神,心血虚,则神明外驰,意淫于外,心神不交,则阳气外张,阳不入阴,就会导致失眠多梦,神疲乏力!

用一方——归脾汤,可治疗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等症状。

【组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党参,木香,炙甘草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用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是补脾益气的基本方,加黄芪增强补气功能,龙眼肉、远志、酸枣仁、当归四味药入心,大补气血、补心虚、强心志、敛神气、固心元,木香调气机,大枣补益十二经气血,正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补心益脾的良方,对心脾两虚的失眠效果显著

:一位患者,1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少寐多梦,持续不解,情志抑郁,曾口服安定片1个月,无效停用。1个月前,又因同事关系紧张,出现病情加重,每夜睡眠3~4小时,因睡眠不实又来诊治。

经过问诊和观察,患者少寐多梦,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满闷,心烦,坐卧不宁,饮食、二便可。舌淡、苔白,脉弦。

我辨证患者属于肝气郁结导致的不寐,治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

拟下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炒枣仁、夜交藤、生龙齿、石菖蒲、远志、茯苓、炙草

服药三日后夜寐好转,每夜可睡6小时左右,情绪较前好转,仍有胸胁满闷。

继服一周,患者每晚可入寐6小时以上,睡眠质量改善,情绪稳定,胸胁满闷减轻。嘱咐患者继服14日,以巩固疗效。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说来简单。

这位患者属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心气不舒,而致不寐。

情志不调,则心情抑郁,善太息,肝经气滞则胸胁满闷;心气不舒,心神不安,则心烦,坐卧不宁,发为不眠。舌淡、苔白,脉弦均是肝郁气滞之象。

本证属实证。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为治法。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疏肝解郁,养血柔肝,缓肝之急;

茯苓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生龙齿安神定志;

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定志;

炒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全方调肝与安神并举,使肝气得舒,心神得安,故药到病除。  

肝气郁结证七情内伤之初,多致肝气机失调,肝气郁结,欲伸不达,气血转枢不利,则心神受扰,不能安眠。

情志失主多见情志抑郁,善太息,发病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肝经气滞则见胸胁满闷,胁肋、少腹胀痛,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肝郁或横逆犯胃克脾,脾胃受制,受纳运化失常,水谷不为精微,反生痰湿,则见呕逆,不思饮食,腹痛便滞,便后不爽。心气不舒,津聚成痰,痰浊上扰,心神受扰,则见夜不成寐,心悸多梦。

舌苔薄白或腻,脉弦,为肝郁气滞,或兼有痰湿之象。此属实证,当以疏肝理气,解郁安神为治法。

本方调肝与安神并举,调补兼施,疏肝不忘柔肝,镇心不忘养心,气顺则血通畅,湿去则痰不生,可谓立法全面,用药周到,实得辨证论治之精髓。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加以调整:

若胸胁满闷者加薤白、瓜蒌、厚朴以加强行气宽胸之功;

若疼痛较剧,则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加强行气止痛之效;

若呕逆较重则加陈皮、法半夏,以和胃降逆;

若兼有食滞腹胀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砂仁以消食化滞;

若腹痛便滞,便溏不爽者;加白术、枳壳以扶脾行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