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春/随笔:得儿嘛哈
鸡蛋和大蒜
得 儿 嘛 哈
文/老 小 孩
时光退回到上世纪60年代,大庆正在艰苦条件下开展石油大会战,安达许多知识青年也投身到大会战行列之中。我的好朋友张英就是安达人,他性格开朗,嘻嘻哈哈,跟他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快乐。当时流行的喜剧有个滑稽角色叫得儿嘛哈,大家觉得跟他很像,就把这个大名安到了他的身上,人们逐渐似乎忘了他的真名,见面就叫他得儿嘛哈。
得儿嘛哈跟师傅的关系非常好。入秋的一天师傅要去安达买菜,因为大庆没有菜市场,安达距大庆只有1站。得儿嘛哈也要跟师傅去,他说他对安达熟悉,花一点路费跟师傅玩一趟值得。
安达4道街是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师傅要买一辫子大蒜。走到4道街路口恰好碰到一个质量很高的大蒜卖主。师傅问:“要多少钱?”卖主回答:“8毛5分钱。”师傅跟他讨价还价,8毛钱成交了。得儿嘛哈帮助师傅扛着这辫子蒜,继续往4道街里边走,打算再买些鸡蛋。他们看到街两旁卖大蒜的的越来越多,得儿嘛哈想到这正是买蒜的季节,也打算帮家里买辫子蒜,于是师徒俩又开始关注街道两旁大蒜的质量。看来看去,似乎没有比他们买到的更好的大蒜,当然要价也相对少一点。忽然,他们看到一份跟他们买到的大蒜不相上下的大蒜。师傅问:“多少钱?”卖主说:“8毛!”师傅说:“太贵了,降一降吧!”卖主说:“一分钱一分货,你看看谁的大蒜比我的更好?”师傅说:“不用看别人,就看看我们这辫子蒜吧,我们才花7毛5分钱,你怎么好意思要8毛?”得儿嘛哈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师傅不对,咱这辫子蒜花了8毛!”师傅觉得平时聪明的得儿嘛哈突然成了“傻子”,气愤地把他挤到身后,继续跟卖主讨价还价。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都觉得得儿嘛哈傻得可笑,而得儿嘛哈却拼命往前挤,一次又一次地申辩:“师傅,是你记错了!咱这辫子蒜花了8毛!”此情此景,连卖主都觉得碰到了可笑的糊涂人,最后实事求是,7毛5分钱成交。
接着,他们到鸡蛋交易市场去买鸡蛋。在一个满意的鸡蛋摊位,他们又开始讨价还价。师傅问:“多少钱一个?”摊主回答:“7分钱!”师傅说:“我包圆,贱一点吧!”卖主说:“不能贱了,我养鸡不容易,还指着它卖了钱给孩子交学费呢!”这时又是得儿嘛哈走上前来,拿起一个鸡蛋对着太阳照,清晰透亮,表明新鲜。他说:“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要7分钱?——8分吧,数一数多少个?!”卖主立刻懵了圈,以为是在耍戏他,说:“7分一个,少钱不卖!”得儿嘛哈不管三七二十一,数一数共20个,按8分一个付了款。
师傅生气了,说:“你不是来跟我捣乱吧!”得儿嘛哈说:“我也是安达人,这里的农民都实在,咱们也是公平交易,不吃亏!”
师傅哪里听得进他的辩解?从此,师傅再也不带得儿嘛哈去安达了,师徒关系也回归一般!
然而一次下夜班,师傅写交班日记,因困倦错写一个字,被人解读为“反动宣传”,师傅骤然间成了“反革命”,批判师傅的大字报满天飞,单位门前师父的名字被倒写在地上,划上大红叉,跟师傅有过交往的人赶紧“划清界限”,越是亲密的朋友越是要站在批判师傅的前列!但是得儿嘛哈勇敢地站出来,逢人就说:“师傅是好人,不是反革命!”“把错字故意往‘反动’上解读是冤枉好人!”因为他出身好,别人把他没办法!
党拨乱反正。后来给师傅平反,师傅感慨:“在任何时候都说真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从此师徒“铁”得密不可分!
作者:李景春(老小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