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春/随笔:得儿嘛哈

鸡蛋和大蒜

得 儿 嘛 哈

文/老 小 孩
时光退回到上世纪60年代,大庆正在艰苦条件下开展石油大会战,安达许多知识青年也投身到大会战行列之中。我的好朋友张英就是安达人,他性格开朗,嘻嘻哈哈,跟他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快乐。当时流行的喜剧有个滑稽角色叫得儿嘛哈,大家觉得跟他很像,就把这个大名安到了他的身上,人们逐渐似乎忘了他的真名,见面就叫他得儿嘛哈。
得儿嘛哈跟师傅的关系非常好。入秋的一天师傅要去安达买菜,因为大庆没有菜市场,安达距大庆只有1站。得儿嘛哈也要跟师傅去,他说他对安达熟悉,花一点路费跟师傅玩一趟值得。
安达4道街是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师傅要买一辫子大蒜。走到4道街路口恰好碰到一个质量很高的大蒜卖主。师傅问:“要多少钱?”卖主回答:“8毛5分钱。”师傅跟他讨价还价,8毛钱成交了。得儿嘛哈帮助师傅扛着这辫子蒜,继续往4道街里边走,打算再买些鸡蛋。他们看到街两旁卖大蒜的的越来越多,得儿嘛哈想到这正是买蒜的季节,也打算帮家里买辫子蒜,于是师徒俩又开始关注街道两旁大蒜的质量。看来看去,似乎没有比他们买到的更好的大蒜,当然要价也相对少一点。忽然,他们看到一份跟他们买到的大蒜不相上下的大蒜。师傅问:“多少钱?”卖主说:“8毛!”师傅说:“太贵了,降一降吧!”卖主说:“一分钱一分货,你看看谁的大蒜比我的更好?”师傅说:“不用看别人,就看看我们这辫子蒜吧,我们才花7毛5分钱,你怎么好意思要8毛?”得儿嘛哈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师傅不对,咱这辫子蒜花了8毛!”师傅觉得平时聪明的得儿嘛哈突然成了“傻子”,气愤地把他挤到身后,继续跟卖主讨价还价。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都觉得得儿嘛哈傻得可笑,而得儿嘛哈却拼命往前挤,一次又一次地申辩:“师傅,是你记错了!咱这辫子蒜花了8毛!”此情此景,连卖主都觉得碰到了可笑的糊涂人,最后实事求是,7毛5分钱成交。
接着,他们到鸡蛋交易市场去买鸡蛋。在一个满意的鸡蛋摊位,他们又开始讨价还价。师傅问:“多少钱一个?”摊主回答:“7分钱!”师傅说:“我包圆,贱一点吧!”卖主说:“不能贱了,我养鸡不容易,还指着它卖了钱给孩子交学费呢!”这时又是得儿嘛哈走上前来,拿起一个鸡蛋对着太阳照,清晰透亮,表明新鲜。他说:“这么大的鸡蛋怎么才要7分钱?——8分吧,数一数多少个?!”卖主立刻懵了圈,以为是在耍戏他,说:“7分一个,少钱不卖!”得儿嘛哈不管三七二十一,数一数共20个,按8分一个付了款。
师傅生气了,说:“你不是来跟我捣乱吧!”得儿嘛哈说:“我也是安达人,这里的农民都实在,咱们也是公平交易,不吃亏!”
师傅哪里听得进他的辩解?从此,师傅再也不带得儿嘛哈去安达了,师徒关系也回归一般!
然而一次下夜班,师傅写交班日记,因困倦错写一个字,被人解读为“反动宣传”,师傅骤然间成了“反革命”,批判师傅的大字报满天飞,单位门前师父的名字被倒写在地上,划上大红叉,跟师傅有过交往的人赶紧“划清界限”,越是亲密的朋友越是要站在批判师傅的前列!但是得儿嘛哈勇敢地站出来,逢人就说:“师傅是好人,不是反革命!”“把错字故意往‘反动’上解读是冤枉好人!”因为他出身好,别人把他没办法!
党拨乱反正。后来给师傅平反,师傅感慨:“在任何时候都说真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从此师徒“铁”得密不可分!
作者:李景春(老小孩)。
(0)

相关推荐

  • 一辫紫皮蒜

    一辫紫皮蒜 作者:李广生 前几年,大蒜价格暴涨,据说是炒作的结果,有人操纵市场,因此诞生了"蒜你狠"这句流行语.饱经岁月沧桑的母亲为此而惊愕,她怎么也不明白,破大蒜怎么能卖那么贵. ...

  • 地域刻板印象有多离谱?北儿京儿人儿不儿服儿!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贼多 川渝熊猫不嫌多,内蒙高考骑射! 大家好,我是不带儿化音不会说话的鱼巨侠 众所周知,中国很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习俗 本来大家都签了保密协议不能泄露 但因为一些网友过于的 ...

  • 全球情报分析:大蒜 June.16

    每日消息 一切都是刚刚好 2021/6/16 星期三 1 大蒜实时全球市场洞察 相关国家 :中国 欧洲 情报: 在中国,大蒜收获和出口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6,500 多公顷土地的总计约 150,000 ...

  • 李景春//随笔:带上朋友朝前走,真正的朋友是“雪中送炭”

    人生的路充满坎坷和曲折,没有朋友真的很难. 幼年的玩伴.入学后的学伴.工作后的同事都是朋友,生活中的朋友更是无处不在,例如战友.文友.旅友.网友.棋友.球友.股友.病友.吃友--. 儿时过一条小河去邻 ...

  • 李景春||随笔:挑起编辑部的盖头来

    报刊常被作者称为"园地",无论是专业作者或业余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报刊发表,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却又并非都能如愿,尤其业余作者的作品,多半都进了编辑部的垃 ...

  • 李景春/随笔:捡到白菜之后

    石油大会战年代,大庆人"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深入人心.一个 ...

  • 李景春/随笔:逛新城,看电影

    华发影城门景 我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青年,现在老了,总是留恋那个年代的人情风貌.那时候我们朝气蓬勃,充满希望,那种自豪感似乎谁也比不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火了,珠海华发影城正在上映,外 ...

  • 李景春/随笔:我 跟 澳 门 同 欢 庆

    我 跟 澳 门 同 欢 庆  文/李景春 看电视,北京国庆大阅兵展现祖国无比强大,我骄傲,我自豪!假日里,站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广场观看澳门同胞欢庆节日的礼花,同样让我振奋! 珠海.澳门一国两制,各自为 ...

  • 李景春/随笔:建 国 那 年 在 故 乡

    建 国 那 年 在 故 乡 作者:李景春 1949年我八岁,在秦皇岛郊外小白庙见证了建国之年故乡的欢乐. 那年我刚刚入学,十月一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父母为我换上家做新衣裳,姐姐帮我做了面小红旗, ...

  • 李景春/随笔:我家的电脑桌面

    我家的电脑桌面 作者/李景春 年近耄耋,离开大庆旅居珠海,突发摔伤事故,我非常痛苦.我挣扎在双拐和轮椅之间,想要站起来,再展大庆人无可阻挡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英姿,却无奈腿脚两处骨折,肿胀严重!我含泪 ...

  • 李景春/随笔:脚印

    脚印 脚 印 文/李景春 漫漫红尘布满脚印,有工人上班的.有农民下田的.有科学家走向实验室的.有运动员走向训练场的.有走向成功的.有走向失败的.有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也有从成功走向失败的.还有浑浑噩噩走 ...

  • 李景春/随笔:元宵节记忆

    母亲和元宵 元 宵 记 忆 文/李景春 元宵节是大年的最后一关.小的时候平时连温饱都没有保障,过年却能吃到鱼.肉.饺子,连讨饭的也能讨到粘饽饽,我怎么能不喜欢过年呢?元宵节的元宵,不但平时吃不到,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