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福盦│王肇凡白文专辑

致敬专辑,音乐术语。是为纪念某个著名音乐家而由其他艺人翻唱其歌曲的专辑唱片。既然是翻唱,那就不是模仿秀。我相信王福庵先生作为一代宗师,看到门下弟子亦步亦趋地模仿他,只会闪过一刹那的欣慰。欣慰之余,漫漫悲哀。作为后学,我们唯有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和风格特征来“翻唱原作”,才是更有意义的致敬。
这一辑中,我只选了福庵师的白文作品进行再创作。朋友们大都知道我擅长细白文,但如果只是把福庵师的满白文改为细白文,这显然降低了致敬的难度与诚意。而线条的粗细仅仅是作品表现特征的维度之一,也是最浅表的维度。假设粗细可以作为风格的划分标准,那么从数学层面来说,风格的分类将难以计数。毕竟,一毫米宽的线条也可以再分N份。因此,一味地追求“细”,并不是正确的方向。在决定篆刻风格的几个表现维度里,我们最该重视的不是线条的粗细,而是字法与章法这两个核心。

关于字法

我在朋友圈里说过这么一段:篆刻要讲字法,但篆刻不是文字学的附庸。如果篆刻必须遵从和文字学一样的学术规范,那么甲骨须分五期,先秦须分五系,则配篆工作必然捉襟见肘。当我们把篆刻作品当作平面构成来看,那么形式要素就只有线条和空间分割。所以不同时代的字法甚至不同书体的融合,是值得探索的。
书体的演变都是渐进的。虽然篆隶楷行草的外貌看上去差异巨大,但是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体用”角度来说,每个具有独立读音和含义的汉字是“体”,是本体。而篆隶楷行草这五体是“用”,是表现形式。因此,本质上来说,无论哪个时代的字体,都可以融为一炉。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处在一个时间轴上,当我们无限缩短每个轴点的间距,他们自然就合为一体了,因为他们本就是一体。

关于章法

章法是一件“外套”,他具体给谁穿,谁又穿得合适,得看机缘。但我们大多数人会被这件“外套”本来的主人所迷惑。古玺里有N型,U型,不规则型等等;而汉印里最常见的是整齐的编织型。于是我们会不自觉地固守这种搭配。

请看下面这三个图:章法解构

从平面构成来看,这三个型都有稳定性,只是程度不一。而稳定与否,和谐与否,实际与置于其内的字体时代关系不大。因而对于疏密对比强烈的章法,我们用小篆去填充又有何不可?对于文字间的界格,我们改变它的横平竖直状态甚至模糊它的存在又有何不可?当然,一切的探索,本来没有这些玄奥的指向,只因我不喜欢重复自己。

-----王肇凡

王福盦--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王肇凡--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王福盦--曾经我眼即我有

王肇凡--曾经我眼即我有

王福盦--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王肇凡--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王福盦--独于山水不能廉

王肇凡--独于山水不能廉

王福盦--近来惊白发,方解惜青春

王肇凡--近来惊白发,方解惜青春

王福盦--鸾翔凤翥众仙下

王肇凡--鸾翔凤翥众仙下

王福盦--勉力务之必有喜

王肇凡--勉力务之必有喜

王福盦--明月清风真我友,人生此外何求

王肇凡--明月清风真我友,人生此外何求

王福盦--墨花消昼永

王肇凡--墨花消昼永

王福盦--宁为直折剑,不作曲全钩

王肇凡--宁为直折剑,不作曲全钩

王福盦--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王肇凡--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王福盦--束云作笔海为砚

王肇凡--束云作笔海为砚

王福盦--虽无古人法,简拙自一家

王肇凡--虽无古人法,简拙自一家

王福盦--随缘度岁华

王肇凡--随缘度岁华

王福盦--畏人嫌我真

王肇凡--畏人嫌我真

王福盦--我心安得如石顽

王肇凡--我心安得如石顽

王福盦--越不聪明越快活

王肇凡--越不聪明越快活

王福盦--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王肇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王福盦--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

王肇凡--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

王福盦--自家冷暖自家知

王肇凡--自家冷暖自家知

筼筜品逸 山房有约 美石美刻 水墨香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