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疯狂的心|世人哪个不是精神病呢?
青春
阿莱桑德雷 (西班牙) 陈光孚 译
是充满了阳光的滞留
望着哪里?目光,
望着这洁白的墙壁,
希望的尽头。
墙壁、屋顶、地板“
时间的紫藤。
我的身躯缠绕其中
我的肉体、气质、生命。
总有一天要到尽头
多么神圣的
暴露!美妙
光明、欢快、快乐!
但是,眼睛总会
封闭。身躯也像
残垣断壁。失去了这片屋顶的遮掩,
星光也随之泯灭。
尼斯·疯狂的心|世人哪个不是精神病呢?
巴西电影《尼斯·疯狂的心》算是小众影片,内容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一部描写四十年代精神病科女医生尼斯的传记片,截取记录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精神科医生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荣格心理疗法,是一种超自然的心理治疗方法,最简单,也最“疯狂”,由最真实的心灵出发,用普度众生的爱治疗。
女医生尼斯拒绝采用冰冷的手术机器或者高强度电击疗法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她以为精神病患者也是人,也需要被倾听、被关注。于是,我们瞧见了女主与她的病人们一样感同身受的挣扎,浮沉。
好像世界表面貌似的安静祥和,其实早已静水深流,暗黑涌动。人们在攫取自己追求的物质欲望,不知不觉被所获得拥有的东西所伤,轻轻重重都是精神的死结,真假病人混杂其中,足以以假乱真,愈加难以突破桎梏。
女医生用艺术治疗精神分裂患者,艺术是安抚人类心灵最后一副的强效治愈剂,有时恐怕未必?对于病者的人文关怀,单靠女主那颗坚强果敢的灵魂,对抗看似阳光普照下的阴霾,多少有些仪式和理想。
流世平庸,奈何不知几人?
曾经为股票而疯狂的九十年代,邻居中有人从收购国库券开始,间或股票认购券,家里人的衣食住行瞬间天翻地覆。邻居加入了深圳为股票疯狂的集体狂欢,他当时留给了家里那句话的意思,与电影的台词类似,至今被后知后觉的我们记得,“我没疯,我只是被疯狂攫住了”。
荣格曾说决定我们的是那些潜意识,所有混乱、疯狂、创伤,都需要被聆听,被安抚。故事背景大概顺延了荣格的心理分析法,聆听和安抚,单向估计作用甚微,像这种人性光辉,抱团取暖,能走的更加温馨自然。
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活法。虽然有无数种方式让自己活出真正的自我,但很多时候为之奋斗的方向,走向歧路在所难免。电影总归是电影,治疗也不是仅仅绘画涂鸦开启艺术之旅就万事大吉了,生活的琐碎,可能会轻松击倒一个刚刚站立的灵魂。
如何让生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抑或不一样的价值?我们社会价值的排他性,似乎早已树立了只有物质的成功,才是成功的大多数,这样狭窄的通道,拥挤了更多丰富多彩的生命。诸多阳光明媚的白昼,熙熙攘攘的人群,重复奔波,趋利用物质的癫狂证明自己个体价值。
类似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贯穿始终的善意和尊重才是主要,尤其是一幅幅斑斓瑰丽的画作,最纯粹的美,令人窒息的忧伤。包括阳光下,站在树影斑驳之中,一丝丝绽开的微笑,幻化为更多嘴角深处的无奈。
有点轻柔的音乐,在画布上率性涂抹和阳光下的假寐,这种人生快速旋转的闲暇,人人皆知静寂才是人生愉悦的起点,可是,物欲横流,疯狂的人,癫狂的心,前赴后继,被世俗麻痹,悲悯也仅是上帝的视角。
或许少数人的疯狂,还有少数救世主的疯狂拯救,多数人的疯狂恐怕世界疯狂也自顾不暇了。
像这种爱与艺术带来救赎,对世界温柔以待,靠的是女主的耐心善良和勇气,似乎暗示着这个世界剥离开男权的粗暴,可能更有希望,仅此而已。
【油画:叶夫根尼库兹涅佐夫(俄罗斯)】
前文回溯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 The End -
【花花君】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