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我们还有哪些非遗项目要保护?

1

昨天晚上(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人对这类的事儿比较在乎,因为感觉是评奖,评上了就是中大奖,有点白得的意思。

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容易,太极拳的民间申办方是河南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也就是现在认为的太极拳发源地,他们申请了12年。也许这事别人不在乎,他们一定在乎。

关于太极拳的发源,现在有这样一个定论,那就是明万历年间的武当内家拳师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给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和赵堡镇的邢喜怀,陈长兴传杨禄禅,此后发展为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民间流派及国家套路等太极流派。

至于太极的祖师再往上找就是武当的张三丰,总之,六合、形意、八卦、太极这些内家拳都是张三丰一个人发明的。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都说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直到唐朝,在纸张上写字、画画也没有普及,纸还很贵。通过一代一代人的改进,到了宋以后,纸张才慢慢普及,成了大众商品,到了这个时候你也不能说造纸术就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是他发明,是多人参与了发明。

还有就是活字印刷术,我们说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但一直到洋人进入中国办印刷厂之前,我们用的都是雕版印刷,现在福建一些大户人家印家谱还有做雕版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印刷技术完全来自德国海德堡印刷技术的传承,而非毕昇,所以传统类的东西。强调是谁发明的意义不大。

2

太极被纳入中国武术流派之后,在面对现代搏击术(散打、自由搏击、MMA)的时候就会遇到一种尴尬,那就是作为中国功夫之一的武术门类能不能打。

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年了。现代搏击术就相当于德国进口的全自动印刷机海德堡CX102,全自动对色、上墨、换版,印刷质量好、效率高,但机器的价格贵,上百万欧元。而传统武术相当于杨柳年画的水墨套印,设备不值钱,讲的是人的技术。印出来的东西有变化,有味道。但质量不统一、效率低。

这两样都是印刷术,但不能往快比,因为不是一路货。杨柳年画的水墨套印本身就是文化了,海德堡印刷机所传承的还是技术。

这也就是为啥传统武术能骗人,而专业的搏击术就骗不了人的原因。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不同的说法,咋说都行。而技术就不一样了,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卯是卯,一点不能差。

专业搏击术讲的是比赛,以打论输赢,一试就灵;传统武术讲的文化,是武德,是师徒恩情,一般还不能动手,不能不讲武德。

所以,传统武术与自由搏击比谁能打,就是杨柳年画的水墨套印与海德堡印刷机比速度,那还不是必输无疑吗?如果比印刷出来的韵味、变化海德堡印刷机就一定不行了,再比如说,比断电操作,海德堡印刷机更是死定了。问题是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无比追求效率的年代,你和我讲韵味,就是不讲武德。

作为现代武术,太极拳是传播人数最多、地域最广、发展得最兴旺的一个武术门类。

纵向比较,从明中期有太极拳到现在,什么时候有现在这么多人练太极拳,说现在走到全世界都能看到有练太极拳的也不为过。在中国更不用说了,你见过几个没事练自由搏击的了,天天看到的都公园内、小区里、村边上打太极拳的。

从横向比较,任何一个武术门类、或者是现代自由搏击类项目练习的人数也没有太极拳多。

也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极拳,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武术门类,这么大数量的普及程度是从来没有过的。

3

那么,打太极拳有什么好处呢?

打太极的好处就是让你平和,能平心静气,说白了,练太极的最大好处就是只拉架子打不起来。

这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如果是俩练拳击的早就脸上见血了。

这些年对传统武术能不能打的争论是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武术不能打的失望。

他们认为能打才好,这就是吃饱了饭之后长脾气,认为不打不和平。

这种论调近两年非常高涨,结果就是到处骂人,四处树敌,最后觉得这样才叫有能耐。而这种心态的形成就是认为自己有功夫了,应该能打了,到现在还没试过,就总想试一试。

其实,不用试,我们现在还恨西方列强、美帝国主义,不就是他们当年的殖民策略不是人吗?打了我们,我们打不过他们吗?其实,当年他们还是很怕中国人的,因为中国人的体量在那儿摆着呢,毕竟有那么多人,所以,太平天国的时间洋人没帮宣扬天主教的太平国,反而帮了大清,他还是怕全国人都不讲文明了,都像太平天国军那样。要不就不是半殖民地了,像印度一样全殖民地了,难道现在我们是想学一次他们吗?

谁都知道讲和平文明,讲动武野蛮,但我们遗憾太极拳不能打就是要从文明走向野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对某地区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或表现,如民俗、文化、信仰、传统、知识和语言等各种非物质形式的智慧财产。

智慧财产这种说法是台湾的,但也不能说成我们的知识。一是智慧和知识本来就不是一回事,二是知识财产等于是知识产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还不是保护知识产权,但中国人喜欢这样理解。

二战之后有了联合国,联合国就会有一些常设机构,这些机构总得有点事干,不可能是啥也不干。

2003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有人提出,很多传统的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正在慢慢地消失,特别是那些民间师傅传徒弟的手艺、文艺和民俗类的古老文化,现在没有了,我们的后代就看不到了。说白了这是当下人为后代瞎操心,也是一个组织机构化的结果。最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了一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让各国签,各国也没啥意见。

这个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就是这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要死亡了,要保护,该进ICU的进ICU,该插管儿的插管儿。钱谁出呢?政府,政府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目的是督促各国政府。

那么,哪些项目要进ICU,要插管儿呢?

那说搞一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吧,各国往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

这个名录分正常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个名录下现在中国有34项。

1.昆曲

2.古琴艺术

3.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蒙古跨国项目)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5.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6.福建南音

7.南京云锦

8.安徽宣纸

9.贵州侗族大歌

10.广东粤剧

11.《格萨尔》史诗

12.浙江龙泉青瓷

13.青海热贡艺术

14.藏戏

15.新疆《玛纳斯》

16.蒙古族呼麦

17.甘肃花儿

18.西安鼓乐

19.朝鲜族农乐舞

20.书法

21.篆刻

22.剪纸

23.雕版印刷

24.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25.端午节

26.妈祖信俗

27.京剧

28.中医针灸

29.皮影戏

30.珠算

31.二十四节气

32.藏医药浴法

33.太极拳

34.送王船(我国、马来西亚跨国项目)

还有一个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名录下,中国有7项。

1.羌年 (2009年)

2.黎族传统织染织秀技艺 (2009年)

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09年)

4.麦西热甫 (2010年)

5.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10年)

6.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0年)

7.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2011年)

  

另外一项就是保护得好,值得表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1.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2012年)

我们很热衷于这类的评选,那怕是这类死亡保护的,不但有世界级的,还有国家级的、省级的。

其实热衷的背后就那么一点点小猫腻,当然,是有人出于对类手艺、艺术的热爱而为之工作的,但到了地方和主管部门,多数还都是利益的考量,就是保护经费的调拨和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