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水“连”豫京 携手合作促发展
河南日报记者 赵力文 尹江勇 赵振杰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6周年。6年前的这一天,位于河南淅川的陶岔渠首闸门缓缓开启,丹江水倾泻而出,沿着千里长渠,奔流北去,最终抵达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6年来,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豫京两地用水紧紧“连”在一起。与此同时,两地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也发生了更多的“连接”故事。
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6年来,一渠清水昼夜不停北送,累计向京津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送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成为居民生活的保障水、抗旱的救命水、河湖的生态水。
关乎千家万户的吃水用水,马虎不得。河南高度重视水质保护工作,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风险防范,有效保持了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总干渠(河南段)出省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标准,保障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在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一群平均年龄30多岁的环保人坚守着护佑碧水的重任。他们工作在村上,远离繁华城镇,守护着丹江口水库。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
“我们在这里工作6年了,克服地处偏僻等困难,不间断监测、预警、巡查,累计出具监测数据90余万个,丹江口水库水质109项监测指标均为正常,守住了南水北调中线出口水质最后一道闸门。”该中心副主任黄进说。
时刻紧绷水质安全这根弦,工作人员每天对环库区及入库河流的15个水质自动站和3个浮标站开展数据审核,每周进行实验室手工比对分析和标样核查。
为加强源头管控,河南开展了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在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关闭或整治200多家工业和矿山企业,封堵433个入河排污口,取缔库区5万多箱养鱼网箱。对丹江口水库汇水区695个村庄开展全面排查核查,拆除、停建违法建筑,停产采砂场。与此同时,河南还组建了应急救援管理执法队伍,严格环境准入,不断完善水质保护的长效机制。
科技合作不断擦出火花
北京是国家科技中心,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河南是经济大省,有着广阔的市场。近年来,因同饮一渠水,两地互动增加,科技合作不断擦出火花。
“这项激光增材强化尖轨技术,能让铁路尖轨使用寿命延长3倍。”清华校友总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洛基地执行主任马明星博士告诉记者。
与之相伴的,还有阿尔法智联物联网芯片、智能焊接切割机器人等成果。清华大学在洛阳建立的先进制造业产业研发基地成立4年来,让百余个高精尖制造业项目落地中原。
另一项来自北京的科研成果也将在河南许昌绽放。
“我们与许昌禹州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青蒿素低能耗提取工艺开展合作,项目完成后可形成年生产60吨的产能。”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郑州分所暨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聂毅介绍,这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青蒿素生产企业。
“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豫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进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合作。据统计,针对我省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省内创新主体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驻京高校院所开展联合研发项目近100项,研发投入近10亿元,有力增强了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
放眼“十四五”,随着持续深化豫京战略合作关系,搭建豫京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更多北京优秀的科技项目、人才和团队将来豫创新创业。
经贸合作愈加频密
11月10日上午,鹤壁浚县白寺物流园区内,京东亚洲一号鹤壁白寺物流园开仓。开仓后,豫北地区及河北、山西、山东部分县市的消费者可享受到京东更便捷的快递服务,大大提升网购体验。
京东亚洲一号鹤壁项目仅仅是豫京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在豫投资项目以先进制造业项目、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生物医药项目和物流项目为主。其中,北京城建亚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安阳投资50亿元的合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北京新松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新乡投资50亿元的新松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均是豫京产业合作的代表性项目。
展会和洽谈会也不断举行,我省在京推介河南产品、河南项目,吸引订单和资金,双方合作越来越频密。
早在2016年,就在北京组织了河南省水源区名优特产品进京推介会暨展览展示活动。三全、好想你、天方、昌盛食用菌等86家水源区企业170余种名优特产品集中展示。2019年1月,省商务厅在京举办河南(北京)经贸合作项目推进会,北京控股等19家在豫投资北京知名企业高管出席,洽谈合作项目23个,投资总额453.3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京豫合作项目数量超1.5万个,到位资金预计约7600亿元,约占河南全省引进省外资金总量的15.9%。
北京已成为河南引进省外资金的重要来源地,而河南也越来越成为北京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