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湾(图游徽州67)
(图为2019年5月清华家长 到芦溪湾畅游)
2016年12月1日,已经是我第三次到祁门芦溪湾玩了,第一次去渚口,绕行到此一游,记忆已经模糊;第二次是程勇军的主意,徽州诗社成立后搞采风活动,去了芦溪和茗洲,到了芦溪才知道大山里还隐藏着这样古老的美景;第三次到此一游,是振兴徽州群的“AA”活动。每次去之前都有人向我隆重推荐祁门的芦溪湾景区,但我怎么也记不得地名。就是记不住了她的名字“芦溪湾”,可见我的记忆之差。
芦溪湾就是个废弃多年的码头,青石条铺就的阶梯一级级往水下延伸。按理说,码头岸边应该是商铺林立,这点现在看不到,只是新建的一个小亭和一条长廊,偶尔几个老人在长廊里闲坐,算是这个昔日码头现存的一丝生机。
码头上更像其他古村落的水口,古树苍天,主要是樟树,其中三棵印象深刻,它们都有几百年的道行,见证了这个码头的兴衰。在路边上的那棵特别粗壮,要六七个人才能合围;另一棵不知是雷劈过还是刮风刮断的原因,顽强地伸向半空却没头,也许时间久远的缘故,中间腐烂形成的中空可以钻进几个成人;还有一棵从路里边斜斜地倒向路外边,仿佛一扇巨门,盘点着往来客人。
间杂在樟树林里还有三角枫和其他几种叫不出名的树,老气横秋,一看就老朽枯木,上面的新叶告诉我们它们还有顽强的生命力。
芦溪湾后面是芦溪村,据载:位于阊江与查湾河的交汇处,优良的水埠码头给旧时田地不多的芦溪村创造了一个就业机会,有30多条船跑码头,祁门的瓷土、窑柴、茶叶、木材顺流而下到景德镇,到鄱阳湖、到长江、到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食盐、大米、布匹、瓷器又源源不断地载入祁门。因此,芦溪码头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在祁门南乡有'小上海'的称号,用当地的老话来说就是'没有卖不掉的芦溪,没有买不来的芦溪'。村中有汪氏宗祠'正义堂',为正义公所建,三进式,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可惜毁于火灾。其左边有一规模稍小的'衍正堂',相传正义公为其小妄所建,至今保存完好。村东南有一口古井,大旱之年不干,大涝之年不溢,水位常年如一,十分具有灵性。相传每逢大旱,只要抽干井水'换井',老天就会普降甘霖。
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芦溪河上放木排的场景:
《芦溪放木》
2018.12.12
芦溪十八湾,
放排下阊江。
问君何从来,
家在木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