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修家谱

盛世修国史、修郡志,修家谱,让后人溯本求源、吃水不忘挖井人,知道、了解先民们为创业寝苫枕块、风餐露宿地艰难历程,知道今天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敦宗睦族,尊老爱幼,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都是有着极其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不过,说句真心话,时下修家谱乱攀附名人现象非常严重,“谱匠”们不惜歪曲历史,捏造事实,对正史的伤害非常大。这种现象自古有之,非但今天才有。乾隆曾对乱攀附这一现象痛加训斥过,民国初年也曾刮过“修家谱风”,也是多有乱攀附现象。

古家谱往往从明朝以下可信度大些,明朝以前的谱系多不可信,今天的“大统谱”更是满嘴跑火车。这与地方上一些文旅部门互相争夺旅游资源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如争夺曹操墓;争夺花木兰的户籍地;争夺黄梅戏的发源地;包括长丰县和寿县争夺古寨城——我去年考察史院集时听人说的,都多少有点故意在歪曲历史。其实有当地老人对我说,那古寨城早就沉陷在瓦埠湖水底下了——我以为这样好,省得你争我吵。官僚主义就是这样,现成的古籍他们不保护,任其毁坏,想利用它的时候,才想起来大呼隆地挤破头去“扎堆”,甚至不惜大动土木工程来造“假古董”。我1994年曾在《淮南日报》上呼吁,保护泉山坝山下的古庙遗迹和两座寿州窑遗址,没人理会。建二手车市场时一座好好的寿州窑遗址任挖掘机破坏,等我知道了去一看,窑里面成摞成摞的碗盘被挖掘机碾得粉碎,让我心疼不已。

(双座窑遗址,盖淮师院时被挖掘机毁坏殆尽。)

(上图二手小汽车交易市场。)

(窑膛被火车轨道所覆盖,估计破坏填实才能在上面铺钢轨。)

你再看看上窑那个破窑遗址保护单位,跟我村和二手车市场的遗址比,天壤之别,上窑那个古窑遗址纯粹糊弄外地人而已——如果真正见识了古寿州窑遗址的话。

再是死虎垒,那一仗应该出现了世界上原始的坦克战。个人图书馆都看到了这一点,而我们淮南官员至今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1500年前的横塘集战役,应该动用了坦克。不是我比古代史学家聪明,因为古人没有“坦克”这个概念。今人只会抄抄抄寿州志,又不愿意看原始文本,我现在怀疑他们句读可能断的开呢?)

古代家谱有社保、互助互救功能,某家偶遭天灾人祸,一服,二服,三服,四服,五服应该捐出多少钱财不等,出了五服的宗族应该捐出多少钱财都是有规定的,这有利于困难户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另外本族孤儿先让最近的本族无子女的寡妇或鳏夫领养,其次让远支的本族领养,实在没辙了才准外姓人来领养……这都利于孤儿顺利成长。

战乱年代没了地方政府,百姓人家联家谱也有联合互保的作用,它可以共同抵御土匪、散兵游勇地侵害;族中内部一些争端也可以由德高望重的族长和绅士们来解决之;族与族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有双方的族长和绅士们在一起沟通、商量着来平息它,以此避免发生族斗。都是大有必要的。并不是极左时期宣传的那样,族长和绅士都是些阴险奸诈的小人和坏蛋。

在古代,叙家谱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当本族群里出现太万恶的不肖子孙时,族长等人为防被“赤族”(杀光全族),往往会把这个不肖子孙处死的。本族绅士也不允许外地痞子在本族的地盘上为非作歹,否则的话,该族绅士的脸面没地方放置,能被其他族人嘲笑死!尤其对望族来说,那族长和本族绅士真的生不如死了。

当然了,战乱年代穷人难过,富人也难过。“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事儿肯定比和平年代多,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

古代太平盛世,人口繁衍。当一个家族在某一地方过于繁盛时,官府就要析离这个族群遣散到别的地方去,以此来削弱该族群在这个地区的势力,以防不测。——这是没法子的事,古代没有火车、飞机;手机、电报。镇压武装叛乱很费时费力,所以早预防为最好。

有次数学出身的陈老弟,说他祖上曾达到七千户,朝廷要分遣一半到外地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战乱年代,人口急剧下降,不存在人口繁盛的问题。

去年,我们野外普查时,见过异性结拜兄弟共叙一个家谱,挺有意思的。譬如赵、钱、孙、李四人结拜为兄弟,为了他们的友谊能辈辈传下去,就共叙一个家谱,姓氏不改,只是公用一个辈分字表,如下代辈分依次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那么他们儿孙就依次是“赵天某,赵地某……”;“钱天某,钱地某……”;“孙天某、孙地某……”;“李天某,李地某……”。

汤武要革命,就必须要有革命理由!必须把所有的“恶”都集中在“桀”、“纣”身上,以示汤武革命的正确性——不是为个人之私,乃是奉天命而不敢不为之,替民伐罪,拯民于水火之中。这种偏激灌输,往往会使我们产生一种错觉,容易把所有的“乡绅”与“劣绅”等同起来。

古书旧刊(淮上风)

(0)

相关推荐

  • 中央红军长征时,在黔东南州台江县报效村壮烈牺牲的七小红军

    报效,是一个地名,隶属于台江县,位于台江县城北20多里的地方.报效一带,层峦叠嶂,谷深山高,洞多林密:故而,多强盗横行,土匪出没.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污蔑和蛊惑宣传之后,掉队的红军战士成了地方土匪袭击的对 ...

  • 赵家渠畔赵沟村

    作者简介 常永海先生(左)与杜明道先生(右) 常永海(1932年9月~),淇县桥盟街道办事处赵沟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50年元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小学校长.汤阴县机械厂副厂长.化肥厂党委委员兼办 ...

  • 白鹿原:白孝文由“白”走到“黑”,黑娃由“黑”走到“白”,为什么?

    <白鹿原>里,白孝文和黑娃是两个几乎完全相反的人物,并且在自己的人生发展中各经历过一次扭转,然后继续相反.如果从他们姓名(黑娃是小名)里的"白"和"黑&quo ...

  • 家族颁谱大典主要流程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史书,记载了一个家族的源流.世系.传承.支脉.首先先为介绍一下家族中什么人能请到谱. 1.1949年之前,周朝施行的宗法制度,在各朝代被沿用.长子长房一脉在家族 ...

  • 刘家寨故事之四

    刘家寨故事之四 7.刘氏家族暴富之谜 刘家寨内有官商大宅9所,另有刘氏宗祠三楹,据称历史上的刘家寨还开有染房.油房.磨坊.豆腐坊等.特别是刘家寨内占地150余亩,寨墙高大雄伟,周长达500余米,没有雄 ...

  • 安平县西侯疃村——风清气正文雅馨香善人居

    作为安平人,你知道北侯疃.西侯疃.南侯疃,原为一个村,名为五侯疃,那么,为什么不叫四侯疃呢?西侯疃怎么又分东崔,西崔?崔氏到底是哪里来的呢?这个村原来有一个崔大善人,远近有名,他做过哪些事情呢?这个村 ...

  • 从古蔺“关寨”引出的“平奢”史话

    从古蔺"关寨"引出的"平奢"史话 作者 罗树 在太平镇高笠村三半坡去煌家沟与高笠的分叉路口,竖有一个叫"关寨"的地名牌.放眼前看,这一带虽是 ...

  • 漫说泾县赵氏家族

    漫说泾县赵氏家族 赵春林 始祖简介 泾县赵氏的始祖是北宋宗室.据家谱记载:赵不吝,宋太宗六世孙,字子野,生于元符二年己卯(1099)四月十三日亥时.以进士身份于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春正月任泾县县 ...

  • 【义门裘氏】南昌新建县双港裘氏源流初探

    裘氏祖训:传家以孝义为本  处族以仁让为先 母亲姓裘,裘姓在全国是个小姓,大约10万余人. 母亲的籍贯 由雪舫熊氏家谱知,母亲和二伯母均为蛟桥镇双港村(原属新建县,现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裘氏.双港以 ...

  • 家族编修家谱的乱象

    编修家谱属实不易,不仅仅是老谱丢失.寻根难找的问题,还有家族修谱乱象层出不穷,让族人对修谱失了心. 随意攀附 家族在修谱时,最忌讳的就是随意攀附.攀附者,多是趋名逐利之徒,攀附所选的人,大多是古代有名 ...

  • 修家谱的三大原则

    国有史家有谱,是传统也是现实.对修谱的历史和现状应有个冷静的观察和评估,立足历史面对现实,全面检视谱牒的文化价值和存在问题,对证处方,形成共识,才能使修谱健康发展. 现在可见谱系资料,史籍文献中较早的 ...

  • 百姓通谱丨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立谱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修谱 家谱在当代,尤其对于历史考古,人类基因研究,遗传病医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它与国家正史(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地方志(或某某县志),并成为三大史料来源之一.所以 ...

  • 武清老故事丨武清非遗简介之高氏八卦掌 典故 家谱 族谱 爱家谱 家谱制作 网络修家谱 微信家谱 百家姓

    程派高式八卦掌源自武清 八卦掌是以易理说拳理,借八卦命名于拳术的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是一种把攻防技法和导引养生方法融合于绕圈走转之中的内家拳术.八卦掌创始于董海川先师,形成于1866一1894年之间 ...

  • 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修家谱?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家谱,就其内容而言,它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

  • 编修家谱有什么限制?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家族人物事迹的书籍,是家族文化传承的载物. 现今,由于家谱在传承过程中,遭遇过打击,导致现今很多家族都已不再有家谱,并且族 ...

  • 修家谱能带给我们什么?

    一.寻根留本 家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在哪里? ...

  • 续修家谱倡议书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盛世修谱,追根溯源,崇祖报德乃我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一宗一族概莫能外. 考我高氏来潍河之左高家大浒定居已有六百余年.期间先祖屡修族谱,使我族历史尚能清晰,延续至今.而今距前次修谱 ...

  • 省首届新修家谱评选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谱牒与家族文化论坛在南京召开

    ᐃ会场 二0二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上午,江苏省谱牒与家族文化研究会,联合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家庭档案研究会,在南京金陵图书馆召开江苏省首届新修家谱评选颁奖大会暨第二届谱牒与家族文化论坛,这是我省谱牒与家族 ...

  • 【修谱说】你家编修家谱的流程是怎样的,大数据能助力修谱吗?

    中国人历来重视编修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随着姓氏的发展,我国从先秦时期就已开始系统地编修家谱,用来记录家族的来源.迁徙.繁衍.生息.婚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