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与欧亚大陆对比,分析非洲为何没有强大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
非洲具有广阔的草原,同时也有广阔的沙漠,非洲同样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是与亚欧大陆不同的是,非洲虽然也有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但是两大文明体系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欧亚大陆那般激烈,也并没有到达欧亚大陆的文明程度。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面积的陆地,同样也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大陆。为什么在人类的世界文明演进当中,非洲大陆的农耕和游牧文明它的发展历程和程度却不如非洲以外的环境呢?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体系,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既进行着物资交换,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入侵与被入侵的战争时期。两大文明先后生成,在理论上游牧民族形成更早。而早期的游牧民族在迁移到合适地区以后产生定居,进而发展农耕。但是自始至终两大文明体系依然平行发展,既充满冲突又存在融合。
这一点在亚欧大陆表现的最为突出,从最东端的蒙古草原开始横跨欧亚大陆,一直到匈牙利,作为两大文明体系的分界线。两大文明在此之中动态交流,曾经也引发了三次大规模的游牧民族南侵。甚至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一度给农耕文明带来破坏,中断甚至是灭亡。但是在亚欧大陆上,两大文明总归进行着多样化的交流。
而在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非洲,虽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踪迹,而且非洲自身都有适宜农耕和游牧的地区。但是两大文明的划分却不那么明显,也不曾建立自己强大的帝国。很多人说这是非洲土地并不富饶的原因,认为非洲有2/3的土地都是沙漠,并不适合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准确。
非洲大陆适宜耕作粮食作物的面积硕大,且生产能力可观,甚至是当今东亚的规模。如果加以利用不论是从事农耕也好,还是从事游牧也好,都会发展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非洲的地理环境十分适于人类定居繁衍,但是非洲大陆也有些独特的因素,而导致非洲文明多样化,但却不强。农耕游牧民族同时存在,但却无法聚集,从而也导致了强大的国家无法在非洲建立。
我们先说说非洲自然环境的优越,再谈谈这些自然环境下,非洲为何没能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体系?
首先非洲的草场是十分丰富的。大片的草原区域和广阔的热带草原都给野生食草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非常适合放牧,同时撒哈拉沙漠以南是世界上哺乳动物最丰富的地区,拥有先天优势。非洲地区的畜牧业细分可以分为原始、沙漠、绿洲、东非。这些地区的游牧行业各具特色,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在西非最早驯化的动物可追溯到1万年前。而且其游牧民族转化为农耕民族的历史,比北非的埃及和西亚两河流域更早一些。
但是非洲地区也拥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非洲虽然气候环境十分宜人,水草资源丰富,但自身的气候也有自己的特色。与亚欧大陆的基本情况相比,我们就可以看到其间的差异,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处于高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勉强过活,一旦遇到风雪灾害,畜牧资源就会大为削减,在仓储能力有限的情况之下,必须寻找水源和草场。
从而也必定导致游牧民族的大规模迁移,如果遇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则很有可能造成人口减损,大规模南下。从而造成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一次次冲击。在非洲地区大部分区域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几乎所有的草场和沙漠都不会出现极端的天气变化,甚至四季温度如常。这就导致适合放牧的地点,选择性很多。
温度差异较大的极端天气,一般不会出现在这种较为适宜温和的环境之下,游牧民族没有必要成群结队的大规模迁移,寻找水源和草场。因为非洲各地的地理环境都有较大的相似性。游牧部落的规模不会成群聚集寻求生存资源。相反维持一个较小的群体较为分散的情况,并且极具规律性的迁移,可以保证每一个非洲部落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可以获取。
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非洲的游牧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激烈。相比于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在非洲地区的游牧文明还要饱受热带细菌的侵扰。这种侵扰不仅体现在对人体的攻击上,同时也存在于对哺乳动物的影响。由于细菌微生物以及细小寄生生物的影响,他们影响了大量的牲畜,训化成本照比适宜发展的欧亚大陆更难,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但却也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而受到发展的束缚。
制约非洲文明的大问题?非洲有马,游牧民族缺战马!非洲有肥沃土地,农耕民族缺持久肥力的土地!
对于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来说,马匹的利用是长期保证其在军事领域和迁移方面优于农业文明的原因。而在非洲这一优势似乎不复存在。在人类发展的历程当中,马和狗给人类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跃升。在欧亚大陆的各个文明当中,这两个动物也随处可见,但是在非洲这两个动物的数量虽然不少,只是在非洲这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
在欧亚大陆游牧世界进攻农耕文明时,他们经常会将马作为自己的工具,其结合的军事优势使得他们长期以来都以一种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也形成了独特而彪悍的民风,在欧亚大陆上驰骋疆场特征显著。但是在非洲,虽然马的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被证明。但是马却没有被驯化。即便懂得使用马匹,也是一种低效率的使用。虽然我们认为马匹进入非洲是喜克索斯人在入侵埃及时传入的。
但是这种马是已经在西亚被人类驯化以后,由人为带入的,非洲原先有自己的马,却从未大量使用。非洲至今依然有数量众多的野马和斑马,他们虽然在体型和身高上与阿拉伯马和蒙古马有相似之处,但是人工驯化至今都未成功。这有其动物的特性,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同时马匹在非洲作为运输工具的作用可能并不大,毕竟非洲拥有大量的沙漠。
马匹在这一过程中很难作为大型负重动物帮助人类运输物资。由于马并没能驯化,也无法作为运输人类物资的工具,所以这对非洲游牧文明的影响也很大。游牧民族仿佛并不如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一般更具进攻性。游牧民族的迁移,更多的是寻求合适的草场以自身发展为基础进行迁移而非掠夺。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对比是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接触十分广泛。总体来看欧亚大陆南部的农耕文明,他们的发展程度更为先进。与其紧密交往,以后处在北部的游牧文明也深受其影响,加速自身的文明发展。双方相互的征服运动,或者是通过暴力的,或者是通过文化的,打破了相互隔绝和孤立的封闭状态,连接为一个客观的人类生存整体。相互借鉴催生了新的文明发展特征。
不论是作战水平,作战工具作战的理念。以及生产发展或各取所需,或相互弥补,或相互借鉴学习。在大环境来看游牧和农耕两大文明体系相互进步,相互融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非洲这一现象可能并不明显,非洲的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都比较低。而且非洲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并未走向两个极端,双方都不是纯正的,两大文明游牧文明也有农耕的情况,农耕文明也会迁移。
双方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非洲整体大陆的食物来源并不短缺,两大并不明确区分的文明体系在非洲并没有激烈的生存竞争。这一切都源于非洲土地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土地肥力并不弱,另一方面又由于且含有氧化铁的红土壤硬壳。使土地维持稠密人口的能力受到限制,虽然土壤肥沃,但也无法保证,土壤肥力的持续累积。前几年农业产量高产,但是如果没有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土壤肥力。那么土地在短短几年内就会出现肥力下降,土地贫瘠的现象,造成土地浪费。
生产力与上层建筑方面非洲文明体系的缺失,文明徘徊与停滞?
从生产力方面来讲,虽然非洲铁技术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出现,与欧亚大陆的各文明相比,时间都偏早一些。虽然如今依然不知道非洲铁技术究竟是从外界传入还是自身发展起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非洲的铁技术出现虽早但发展缓慢。这种人类的社会生产并没能持续进行下去,也限制了非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即便是非洲的农耕文明,也不得不加以迁移大军当中。
正是由于在非洲两大文明体系都不强大,而且界限并不明显,也使得非洲地区的政治组织环境缺乏有效统领。这一点在亚欧大陆2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体系,但是在非洲军事政治组织的系统性建设十分落后。在社会生产力整体没有足够发达的情况之下,亚欧大陆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通过血缘身份地位宗法等各种形式维持社会的总体动员力量,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以加强各自族群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外抵抗能力,当然也包括对外侵略能力。作为自己部落或者国家的发展基础。
但是非洲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一直处于散居状态,不曾形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更没有形成一个文明帝国。最多只是作为一个地区力量成立一个王国进行短暂统治。而王国统治期间也以各自的部落状态为主,即便现在的非洲国家依然如此。由于从来没有长期归入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当中,使得非洲的政治组成十分松散,部落状态一直持续。
同时流动性极强,不同部落之间很难保证持续的情感沟通,部落联盟分分合合。缺乏一个地区以内的长期团结。再加上非洲部落普遍拒绝部落之间的人通婚,纷纷相互隔离,亲密关系的社会组织架构很难建立。长期停滞是非洲传统社会的政治处于一种村社国家的状态。虽然在曾经的非洲人类史上出现过较为强悍的国家,但是那也是一种鲜明特色的游牧部落国家。
并且内部并不统一,无法像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一样,可以组成一种强大的军事同盟。而农耕民族则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得不随处迁移,从事基础农业生产能力一直没有提升。
总论:优势与劣势——非洲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在非洲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与亚欧大陆相比的一系列优势与劣势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非洲虽然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之地,但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即便可以保证土地肥美资源丰富,也无法保证这一些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持久自然资源共赢。既无法在自然的状态下保证土地肥力的长期坚持。也无法使自然的动物力量为人们所利用,从而解放人们的双手。
非洲文明也因此在生产力方面逐渐落后于欧亚大陆的各个文明。即便如此,在新航路开辟殖民时代到来之前,非洲大陆的整体落后程度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在全球农业时代,即便生产力相对不发达,期间的差距也不会如此明显。而当商业时代来临,催生出工业革命,世界贸易开始形成以后。生产力方面的落后则会呈指数增长。在强大的发达的生产力文明冲击之下,非洲文明逐渐没落。非洲文明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因西方人的到来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