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超我:与自己和解,构建稳固人格的3个练习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594本书

《从迷茫到清晰:认识你自己》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从迷茫到清晰:认识你自己》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了解「乔哈里之窗」,与它对应的四个我:
  • 自己清楚、别人知道的「公开我」,

  • 自己清楚、别人不知道的「隐藏我」,

  • 别人清楚、自己不清楚的「盲目我」,

  • 自己不清楚,别人不知道的「未知我」。

更多内容,请戳:乔哈里之窗:话若能这么说,跟谁都聊得来
与人打交道时,适当地增加、减少每一个「我」的大小,对于增进与融洽和别人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适当地公开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能够迅速拉近与别人的关系;把他人当作是镜子和尺子,能够拓宽自我疆域,减少在人际关系中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下次遇到职场与人际关系的困惑时,不妨制作一张「我」的乔哈里之窗,看看可以在哪个区域做出哪些调整。

接下来,我们将读到「人格构造论」,
了解一下心里为何会有三个小人在打架,以及如何调和它们的之间的矛盾。
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01.
本我: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怎么办?
本我,顾名思义,是「本来的我」。它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从我们出生起就存在了。
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饥、渴、性等等当本我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因此,从支配人性的角度而言,对应的是「唯乐原则」。
比如,一个人出于冲动惹事生非,把石头扔向窗户,无所顾忌地乱发脾气,明知道不应该却忍不住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人,便是因为「本我」的问题。
一般来说,本我过于强大的人,会有许多与年龄不相符的冲动行为,或是做出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极端行为;本我长期被压抑的人,容易发展出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

那么,什么样的本我才是健康的呢?
答案是,有节制地放纵。
比如,有了情绪,能够自己去调节它,不把周围人当成是自己的出气筒;婚后,能够对其他异性「发乎情,止乎礼」;公司里遇到了不痛快,能够及时与对方沟通,不是撂下摊子,一走了之;……
因此,对于「本我」,我们既要释放,又要管理。
情绪上来以后,拉一拉自己心里的缰绳,深吸一口气,告诉别人说,「我在听到/看到你XX时,我很XX,我希望你以后能够XX,好么?」

02.

自我:

精致的利己主义与托付心态

都是如何形成的?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自我是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的那个「我」。
它同样遵循着「更好地生存的现实原则」,管理着我们内心的动物世界与神的世界,让我们得以与外部世界相处。
不同于自我的天然形成,本我是通过后天学习和对现实环境的接触而逐渐发展起来。
比如,一个孩子想要买玩具,可是妈妈坚决不允许,那么,孩子的自我部分便要站出来做出一个选择,是放弃买玩具,还是和妈妈讨价还价;是偷偷去买,还是搬来爸爸做救兵。
自我为了保护本我需求受挫,发展出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等心理,会在有意识无意识地做出各种调整,即做出「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并不全都是坏的,它可以分为下面这四种:
第一种,是自恋型心理防御,主要发生在5岁以前的儿童与成年人的睡梦中,包括否认、妄想投射、分裂、歪曲等。
比如,孩子明明没有买到玩具,却告诉同龄人妈妈买了一个特别炫酷的小汽车给自己,就是「歪曲」防御机制在起作用;若是孩子嘴上安慰自己没关心,心中却记恨妈妈,就是「否认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第二种,是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常见于3-16岁的儿与青少年中,包括非精神病投射、防御性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
比如,孩子因为得不到玩具,便和妈妈大吵大闹,饭不吃,就是「被动攻击」防御机制;如果认为妈妈是故意的这么做的,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就是「投射/移情」防御机制。

第三种,是神经性防御机制,常见于焦虑、抑郁、强迫等神经症患者,主要包括压抑、置换、退行、抵消、合理化。
比如,妈妈在因为不给孩子买玩具,遭到了爸爸的指责后,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就是「退行」。一切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行为模式发生在了成人身上,都是「退行」,本质上都是希望由别人来替自己解决问题。
第四种,是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利他、升华、幽默等,是成年人遇到挫折时,应该表现出来的状态。
比如,孩子的外公外婆在听到了女儿的抱怨后,没有指责女婿,反而教育起了女儿,婚姻就是小夫妻的共同成长,就是「升华」
当一个人自我太强大时,便会发展出「利己主义」,步步为营,极力让自己的每分每秒和每一个行动都是有用;
反之,一个人的自我若是长期处在本我的压制下,人格便会处在失衡状态,进而形成「依赖型人格」,借由逃避(错误的防御)来操控周围的人能够替自己的生命负责。
而这两种「自我」通通都是不健康的。
03.
超我:
你为什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最后一个「我」,是超我。

通俗来讲,超我,是人的道德与自我理想,要求我们恪守各种规范,满足外界的要求,绝不允许我们犯错。
如果说,本我代表着我想要,自我代表着我能要,那么,超我就代表着我应该要。影响超过我的主要因素,往往是父母过于严格的要求与过度完美主义。

一个人的超过过于强大时,不仅会对自己充满批判,还会对他人的行为有诸多要求,所以人际交往往会发生困难,或是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疾病。
反之,超过太过于弱小时,则可能会与本我一起,表现为过于冲动、过于我行我素,不守规矩,容易做出攻击行为等问题。

04.

化解内心的冲突: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

整合本我、自我与超我,是我们这一生都必须要完成的课题。
一个人外在人际关系的失衡与不痛快,往往是内在的失衡所导致的。
  • 本我:一个人的本我如果太过强大,会活得像动物一样,非常任性,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本我如果太过谨小慎微,又会忽略自己的感受,活得不真实。

  • 自我:一个人的自我如果太过强大,可能会活得像一个机器人,目标感太强,太过关注眼前的利益;自我如果太过弱小,又会缺乏对现实的适应能力,没有办法很好地照顾自己;

  • 超我:薄弱的、严厉的与越轨的超我,则可能会导致犯罪的产生。就算不犯罪,也会很难过好这一生。

因此,人格的不断整合是一个进行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工作、社交等方式来推进。
具体来说,你可以这么做:
  1. 不断地画角色饼图来梳理你自己,了解你在不同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这里无需太在意社会的评价,而要多考虑你的感受,考虑你想要什么);
  2. 不断地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人生总有遗憾的事实;
  3. 整理潜意识里的感受与能量,释放持久的生命力。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将借助「荣格自性化」来读懂我们内在的需求。
敬请期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