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择善》选读之 攻乎异端 章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攻:从事某项工作,引申为深入钻研。    异端:杂学,邪说。

翻译:孔子说:“深入钻研杂学邪说,这是有害的呀。”

发挥:攻乎异端的攻,除了有学习钻研的意思之外,还有攻击的意思。那么整句话就应该翻译成:“攻击异端邪说,是有害的呀。”攻击异端邪说,怎么会有害呢?有的学者解释说:你攻击异端,异端一定不肯罢休,也反过来攻击你,势必闹哄哄一团糟,引起混乱。因此孔子说这是有害的,他老人家是主张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李泽厚先生就说这样解释,体现了儒学的包容性。但其实很多时候,儒学都很注重保护自身的纯正性,比如孟子拒杨墨,韩愈排佛老,都指责对方无父无君,那可一点也不包容。因此这一种解释,恐怕未必符合孔子的本意。除了攻有多义性,本章中的“已”也有不同含义,它既可以当作语气助词放在句末,也有“停止”的意思。若解释为“停止”,那么整句话应该翻译成:“批判异端邪说,害处就会停止。”这也可以讲得通,但语势上有些突兀,因为《论语》中的语势一般都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结尾多用语气助词作为收束,比如“可以为师矣”,“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禄在其中矣”,而很少以动词收结,戛然而止的。因之本书不取。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由: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小孔子9岁。    诲:教导。

翻译:孔子说:“由呀,教导你的,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发挥:孔门弟子中,子路年纪最大,只比孔子小9岁,其人大概有点小聪明,有时候会自以为是,经常跟孔子顶牛。因此孔子总会时不时地嘲讽或告诫他两句,比如此章,孔子的话,可能就是针对子路“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而发的。另外,“诲女知之乎”,从字面上看,只能翻译成“教导你的,你知道了吗?”有的学者根据文意,解释成“我教汝以知之之道”,这样翻译当然更完美,但我终嫌添加了太多的字,因此不取,而宁愿老实根据字面译出,哪怕因此显得笨拙一些。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而:如果,表假设。    輗(ní)、軏(yuè):杨伯峻曰:“古代用牛力的车叫大车,用马力的车叫小车。两者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那横木,大车上的叫做鬲,小车上的叫做衡。鬲、衡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鬲的关键,軏就是衡的关键。车子没有它,自然无法套住牲口,那怎么能走呢?”

翻译:孔子说:“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就好比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行得通呢?”

发挥:关于輗和軏,由于时隔世远,前人众说纷纭,考证了很多(参看《论语集释》),但若非专门研究古代的名物,那么只要知道这两种东西是车上关键的部位就可以了,具体到底是哪一部位,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这个比喻的实际意思。——这或许就是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

作者简介: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复旦大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工作以来,时勤时堕。前年颇知发奋,先后著《论语择善》,编《四库全书总目选》,点校《宋史翼》。教研之余,颇事笔墨。然外表沉潜宁静,内心张狂躁动。近来性情一变,作别青灯,抛却古卷,转玩公众号,专以文艺创作为事。露才扬己,任取笑于通人;掀天揭地,是快意于吾心。管他儒林文苑,过我诗酒生活。近作一诗,颇示己志,录之于下,以飨知者。诗曰:

也曾静默慕沉潜,

少年头角时峥嵘。

板凳难坐十年冷,

初心不使一尘蒙。

可能骏马作喑马?

到底书生是狂生。

论语注成宣天下,

记取莆阳吴伯雄。

(0)

相关推荐